叶华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和教学行为,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上所述,无不一一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地位;放手;自主;有效教学
眾所周知,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那么,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在语文课中,“读”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首先,我们的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所以,我们只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充分地读。通过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并且收到情感地熏陶。让他们在读的过程里,能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感受和别样体验。
当然,在课堂中注重“读”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以读为主,避免为读而读的教学结构。首先,应该灵活地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比如结合读的内容和根据读的时机可以运用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范读等等。两种、三种或多种方法互相配合,使得学生徜徉于浓浓的读书声中,学习兴趣久久不能逝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热情。当学生读得动人、投入、深情时,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其次,在学生获得充分的时间读的同时,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是非常必要的。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读得扎实,不搞形式;让学生读得深入,不再肤浅;让学生读出疑问,为课堂的精彩,为课堂的继续铺路。
二、在课堂教学中。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求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是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学习,更应是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地方,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创新与发现。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
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启发他们在思考中自己发现、自己创新、自己质疑探究。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学习创造可能。
三、在课堂教学中,把“讲”的权利还给学生
新课改提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地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的教师还在重演“满堂灌”的悲剧。整堂课就是声嘶力竭,唱着“独角戏”,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和听着,没有发言权,没有主动性。这样单调乏味的结果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课堂上,教师的讲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精讲。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语言是思维的窗口,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才能让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感想。通过讲,我们才能发现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的学习情况如何?通过讲,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发他们积极去思考。通过讲,才能使我们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改变教学的方式。通过讲,使得课堂有了交流,有了讨论,有了启迪,达到共同提高。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们班必做的项目,一天一个学生上台演讲,同学坐在位子上听。演讲的内容不限,但必须提前准备。讲完之后,是接受大家提问的时间。接着是“听众们”的简要复述和几句听后感言了。最后是师生们的点评以及能否顺利“过关”地举手表决。我们一直在坚持着,尽管有时它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尽管它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是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每一个开始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让人期待的。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娓娓动听地讲述,他们神情专注地倾听,他们井井有条地复述,他们委婉中肯地指点……他们胆子大了,他们声音更有力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就是这样的,教学中只有尽量让学生去讲,放手让学生去讲,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讲就是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读读想想讲讲的相互交汇融合中,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选择,自己去锻炼,自己去解决,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我想,这应该是有效教学地践行吧?
学子·上半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