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雪
摘要: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后重要目标,可以有效科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初步学习,形成对于地理的基本认识,提炼出对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等方面。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素养是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形成,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对于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等等的科学知识有相对全面地了解,养成的较为稳定的品格。地理作为初中必修的科目,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和地理人文素养,既有相同也有差异性,相互的循序渐进,深入發展的过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科的特殊性,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以及人地关系。
二、地理学科素养的基本特征
对于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可以从地图技能、地理位置、空间思维和人地关系四个指标进行培养学生。现代社会发展中,地理学科素养是人体在生活中国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可以提升个人的全面素养,对日后社会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满足日后社会的发展与挑战。同时地理学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非一日之功,因此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同年龄和时间段的教育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核心地理素养具有共同的指向性,还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不同阶段对于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的,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不同程度进行向外的拓展和思考。
三、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1.结合实际.关注学生地理技能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特色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对现在的地理教材而言,多数是将文字与图像以及实地考察进行结合,给学生传授地理信息。对文字是起到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描述地理现象或者地理知识,而图像是对知识的延伸,一些实地考察的活动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思考,让学生动手操作,真正贴近于生活和现实,让学生对于地理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知识,日常生活的现象也能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完成地理素养的养成。读图识别图像,读图分析理论知识,材料分析,思维拓展,动手操作,这些都是地理教材的活动内容。针对读图的题目,应该让学生侧重于对于图形进行分析,结合图形进行解题,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地势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理清课堂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地理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取课堂中有效的信息,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运用地理知识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思考、解释和概括,这样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想法。比如在空气质量日益下降的时候,雾霾成为生活的困扰,既要认识雾霾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影响,还要全面分析雾霾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而从根源上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案,使得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思维发展,使得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更好的提高,实现教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对于问题的把握,过于枯燥乏味的问题,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爱地理,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
3.建设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整体概念
地理知识从系统体系来看,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构建核心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和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把握,形成整体的概念。中学地理的知识是零散而复杂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因此将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形成地理体系和地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点状的知识进行相互联系形成面的结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科学辨析和判断的能力,对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初步形成地理核心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形成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深刻认识到核心内容,把握知识整体,建立全面的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形成深刻的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做到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具备成为新时代建设者的技能和素养。
学子·上半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