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学院德育工作探索
——以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2018-01-01 02:15迟传德
关键词: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学院

迟传德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德育工作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书信或者走访学校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对师道的尊重和对教师的关心。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为高校开展好德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贯彻落实“十大育人”体系要求,整合学院各种优质资源,积极探索“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实效性更加突出。

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全员育人队伍建设

“全员育人”,从育人队伍的角度而言,就是人人育人。广义上讲,就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都有参与育人的职责。对二级学院而言,“全员育人”就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都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参与育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构架“大思政”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全员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是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着力点,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管理队伍战斗力的强弱,决定着后续工作开展的好坏。近年来,学院在管理育人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进群团改革,强化制度育人。为了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队伍岗位职责,学院先后制定了《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育人队伍工作职责实施细则》等文件,在工作中,做到既能专人专职,又能做到分工不分家;在育人目标上,大家方向一致,形成工作合力。学院始终坚持党管一切的原则,既抓党委领导又抓工作落实。全院上下协调一致,有力地形成了德育工作合力。

抓好抓实德育工作是基层教学单位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学院党政领导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负责把握教育方向,制定符合学院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育人方案,并负责组织和实施育人工作。建立健全德育相关工作体系,形成学院党委主抓、党政齐抓、专兼结合、全员参与、部门协调的领导机制,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院发展的各个环节。学院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学生、联系系部、联系学生支部、学生班级活动,真正做到以育人工作为中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学院各级管理人员自觉立足本职工作,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以身作则,创优争先,争当表率。全院上下“一盘棋”,形成了全院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合力。

(二)强化全员育人工作职责,优化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院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学院专业教师队伍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学院坚持落实“课堂新态”建设,实施“谁上课谁负责”的课堂教学制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学院还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育人工作进行时空扩展,充分发挥教师课外育人的实效性,实现育人全覆盖。

学院积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基本使命和重要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教书是根本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教书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学问,而育人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积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决摒弃“授业是专业教师的事情,传道是辅导员老师或者管理人员的事情”等观念,引导全体教师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认真挖掘所授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将其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准则,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构建全员联动工作局面,完善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支撑点,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服务站。学院积极构建全员联动工作局面。一方面,学院整合校内资源,主动建立与图书馆、宿舍管理中心等多部门的联动协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自我查摆问题,构建质量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育人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整合调动校友资源,构建校友帮扶机制,为毕业校友和在校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用毕业校友的学习、工作经验,指导在校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此外,学院积极构建家校联动机制,随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努力营造“党建总引领,群团齐努力”的生动局面,建立教工党员深入学生宿舍开展“谈成长·话理想”工作机制,学生党员“一带五”和“五带头”的朋辈帮扶机制,优秀学生“传帮带”的学科竞赛机制,以教师工作室和学院创客工作室为平台的就业实训及自主创业服务机制。要求广大教职工做好优质服务和模范引领,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在校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把握育人关口,优化全过程育人路径

“全过程育人”,从育人时间的视角而言,就是育人要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的始终。德育工作是一项连贯性、持续性较强的系统性工程,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抓好关键节点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结合不同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大学期间专业学科特点、学习任务等内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入学关口,强调适应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入学关口,是大学新生迈入校园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涯的开端和基石。在这一阶段,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新生群体特点和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设定专题,开展以引导大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和科学规划大学生涯等为内容的适应性教育,努力实现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

开展以理想信念为基点的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院党委书记开讲思政第一课,与新生“话党史、悟成长”,并介绍学院发展史、校纪校规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坚持思想引领、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过程关口,注重道德养成和习惯培养教育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处在整个人生阶段的“青春期”,是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这一阶段是开展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段。学院积极帮助大学生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其责任意识,强化其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增强受挫能力。每年均在“团百花”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学院进社区活动等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引导广大在校学生为他人为社会做奉献。暑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利用专业所学,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文化扶贫工作贡献活力等。这些均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自我认识,提升学业能力和积累经验,更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陪伴我们终生。”因而,学院始终重视在校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特别重视“三早一晚”(即早操、早锻炼和早读,晚自习)习惯养成。结合学校“课堂新态”建设和学院开展的“优良学风建设月”活动,加强学生第一课堂纪律习惯和自主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习惯养成教育。

(三)毕业关口,强化社会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意识培养

毕业关口,正是大学生处在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在未来社会上安身立命的重要关口。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上来。社会职业道德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重在教育引导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立足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奉献社会、服务大众。在面对抉择的关键时刻,积极调整心态,明确未来方向,积极迎接机遇和挑战。

艺术类专业学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因而造就了学生毕业时更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学院针对这一状况,在日常管理、教学等工作中不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把创业教育作为动态的、连贯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各教育阶段均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创业综合技能。一年级时,结合大学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性教育和引导;二年级时,进行职业生涯目标的修订与巩固教育;三年级时,进行目标的实现教育,鼓励学生多参赛、早实践;四年级时,进行创业的思想和政策指导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学生接受创业培训,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和社会成功人士举办创业交流会,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三、拓展育人路径,构建全方位育人空间新格局

“全方位育人”,从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空间维度而言,以隐性或者显性的教育手段和措施等,把育人工作体现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把德育工作渗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学院教学、管理等各个部门,并外延到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出立体化、网络化和全方位的育人氛围,从而产生综合效应,全面提升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综合素养。

(一)坚守课程育人主渠道,做到“入心田”

课程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环节。薛天祥认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1],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兄弟部门协作,充分调动本部门资源,发挥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学院主动与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教学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合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把育人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方式机动灵活,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学院还结合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育人工作嵌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和专业教师开展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帮助大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选择,培植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促使育人目标实现,促进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完善实践育人平台,实现“接地气”

实践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践行环节。德育工作,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社会实践的环节,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2012年,教育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2]。学院充分利用驻地及周边的红色资源,利用“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帮其树立家国情怀。学院充分利用艺术类专业技能深入贫困农村和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墙体彩绘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准帮扶工作,引导大学生深入一线,了解基层,接触社会。学院还利用教师工作室和创业工作室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把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紧密结合,增强师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在锻炼中受到教育,既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又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丰富文化育人内涵,达到“细无声”

文化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以文化人”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3]。学院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为导向,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制作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画、墙绘文本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也让参与设计的师生受益匪浅。学院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等。学院还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季、毕业季等关口,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抓手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培育学院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专业一品牌”,不断提升学院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做到校园文化活动进班级、入社团,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素养。

(四)优化组织育人过程,筑牢“定海针”

组织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对高校而言,组织育人是在学校坚持党管一切的原则下,由党委统领,对标党建,促建群团等各类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的育人功能并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价值观念等入脑入心并落实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上。

学院在组织育人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以新思想新价值为引领,不断完善组织育人队伍和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考评办法》《党支部工作考核细则(暂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切实探索和构建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学院党委积极筹划,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功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中,突出政治功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标党建,不断推进学院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三大”优势功能,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不断把思想价值引领落到实处,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五)明确科研育人使命,架起“助推器”

科研育人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前沿要素。学院在开展科研育人方面,始终坚守“育人本身就是科研的使命和担当”的理念,健全科研评价机制,利用艺术学科便于申报专利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各种科研机会和平台,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院积极构建学术诚信教育体系,在师生、科研团队中开展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优化交流,选树典型,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和科研带动同频共振,促进德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六)构建心理育人防控体系,培育“防护林”

心理育人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对高校而言,心理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使命和任务,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良好的心理是开展育人的基础。学院在开展心理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防控一体,积极构建“学院-班级-宿舍”一体化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警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委员朋辈辅导的作用和力量。针对“95后”艺术类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弱,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等特点,学院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收报网络,成立了心理晤谈室,并鼓励专职辅导员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做到心理咨询专职化专业化。充分利用“5·25”、“12·5”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利用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心理健康公益海报设计大赛等,将心理育人工作推向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七)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确保“双帮扶”

资助育人事关国家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对高校来说,资助育人就是高校生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也是强化和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效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学院始终站在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视角,积极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办法》《社会奖学金评审办法》等文件,助力育人工作有效开展。在资助育人过程中,特别重视思想价值引领,通过选拔“自强之星”、开展“筑梦·助学·铸人”征文及宣讲等活动,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确保学生得到关心关爱。通过构建“奖、助、贷、补、勤、减、免、偿”资助保障体系和深入学生家庭走访的工作机制,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度,不断将资助育人理念落实,确保经济和精神双帮扶,推动资助育人工作高效开展。

(八)健全网络育人体系,增强“全方位”

学院在开展网络育人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动画专业等学科优势,着力打造网络工作队伍,构建了以青年专业教师和党团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网络文化引领队伍,积极发声,做好舆论引导。不断深化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契机,打造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网络文化精品。学院还积极搭建网上展厅和学科专业竞赛服务平台,组织优秀作品评选、创新创业典型选拔等。学院多措并举加强网络育人,紧紧把握了新时代网络育人的话语权,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为实现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四、结语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也是基本举措,三者之间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相互嵌合的有机整体,统一于高校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学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西行学院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