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文化强市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

2018-01-01 02:15吴倩茹
关键词:安庆市安庆黄梅戏

吴倩茹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1]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格局定高下,以文化论输赢”[2]。当前,我国各省市的发展都逐渐聚焦在挖掘城市的文化功能上,城市的发展从魅力走向实力,从适居走向宜居,从可投资性走向可旅游性。

安庆文化强市战略是在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3]。安庆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会、文化之邦、戏曲之乡”的美称,历史底蕴深厚,人文资源富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中国黄梅戏发展中心。安庆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独特魅力。

近年来,全市致力于探究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反弹琵琶”推动文化全面发展繁荣的创新实践,加速创建活力生动的文化强市[4]。如何打造安庆地域文化,并进而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成为决策者们持续思考的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庆文化强市建设优势和劣势、挑战与机遇以及行动路径进行分析。

一、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SWOT分析

(一)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优势(Strength)

第一,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厚重,文化发展环境优越。安庆市依山傍水,形成别具一格的“一江绕城、两山拱城、数湖嵌城”城市园林景色。拥有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地,五个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国家级天然保护区,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地,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1处,市、县文物保护对象2 300余处,另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项目177项[3]。安庆还是全国禅宗圣地,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以及迎江寺等一批佛教活动圣地;清乾隆年间,安庆四大徽班进京献演,创造了国粹艺术京剧;安庆也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传承地;这里曾是洋务运动重镇、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策划地以及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庆岳西县的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大别山烈士陵园、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鄂豫皖军政大学皖西分校旧址等革命地标。

安庆市素有“崇文尚德”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推广范围在安徽名列前茅;设有安庆师范大学、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等院校。

第二,交通区位优势凸显,文化投资消费比重增大。安庆是一座具有高速公路、高铁、水运、航空与管道运输的交通重点城市,建有连通华东经济区与华中经济区的高速公路网与铁路网;由于通江达海,设有国家一级口岸、对外籍轮船开放口岸的长江黄金水道。市郊的天柱山民航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厦门等航线,为安庆架起了空中大通道;高铁已运行,将成为区域性的高铁枢纽城市。安庆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亦将进一步提升该市对外开放水平。

便利的交通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孔雀东南飞、桐城孔城老街、龙山凤水、岳西国际养生会所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建成开馆,特别是三年一届的中国黄梅戏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为安庆增添了独特魅力,成为安庆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庆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全市拥有较为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有黄梅戏艺术中心等6个地标式建筑;有8家广播电视台、11家文化馆、116个表演团体、14家博物馆、12家公共图书馆;建成1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 63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 961个农家书屋、219个社区中心活动中心(站)个、1 96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书香安庆”“安庆大讲坛”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凸现;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成为全国节庆品牌50强之一[4]。

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据2015年市文广局统计: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接待人数超过400多万人次,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180 742册(套),实现文化下基层“四进”等活动1 063场,农村放映免费电影18 439场、市区广场电影1 622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在形成。无论是在城市或乡村,一个个服务百姓的“文化圈”正在形成,致力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16年安庆市被正式授予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安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入选2017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二)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劣势(Weakness)

第一,资源环境不均,经济落后。近年来,安庆虽然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所辖五县二市,县区数量多,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安庆域内多崇山高岭、地势复杂,居民不够集中,资源、人才、市场、产业聚集度差,而文化建设成本较高,文化投资产出收益较低,又使得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同样是沿江的芜湖、铜陵而言,差距依旧甚远。

第二,文化人才缺失,文化产业薄弱。安庆虽是教育大市,但由于经济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安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较少,科技人员比例、科技资金投入和省内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滞后。

安庆国有文化企业实力不强,民营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多数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有影响的文化品牌稀缺,文化产品和服务水平较低,文化贸易额较小。安庆市文化产业目前尚处在启动和培育阶段。相比于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安庆市尚缺少一支规模相称、素质精良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来对优势文化资源进行充分、适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现有人才队伍规模偏小,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也不尽合理。

作为安庆的城市名片,黄梅戏文化生态环境也表现出同样的不景气:黄梅戏优质生源匮乏,人才培养所依赖的生源萎缩,艺术家成长基础出现危机;黄梅戏专业培养质量层次不高;黄梅戏文化产业零点化[6]。另外,因为并未把地方文化和市场进行有效统一,城市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文化产业链。

第三,文化景区传播力度不足,文化传播媒介落伍。安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众多极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然而因为缺乏宣传,其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未得以充分凝炼与广泛宣传。当前安庆知名度在全国很低,城市对外形象不够突出。全市虽然旅游资源质量高,然而缺少具备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景点。

安庆城市规模不大,创建投入力度不够,致使在城市基本设施建设方面较为滞后。很多文化景点没有整合凝练,如潜山的古皖国遗址,桐城的孔城老街、张廷玉墓,岳西的红色文化等等,都存在资源挖掘整合力度不够的问题。2011年正式开园的太湖五千年文博园,那里有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五千年根雕文化园、黄梅戏艺术街等百座文化景点,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但由于景点在省内外知名度不高,前去游览的游客稀少,根本无法和其他文化景点相比。

安庆的广播电视与新闻媒体总体发展缓慢,且资源整合挖掘深度不足。政府的门户网站缺乏深度,特色不明显。政府未能充分运用外媒,在重点的和全国层级的传媒上缺少话语权。

(三)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机遇(Opportunity)

安庆自从失去省会地位之后,近几十年发展滞后。但随着安徽省整体崛起之后,安庆也将进入开放式发展,交通、产业、民生各方面都将全面改善。

安庆市政府提出创建“四个安庆”的方针,其中,“文化安庆”不仅仅是结果,也是实现方式,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明确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安徽把“文化强省”纳入“美好安徽”的一大重点工作,政府批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把安庆创建为现代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安庆”的发展,恰遇千载难逢时机[3]。

日前,安徽省政府批复了《关于修改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请示》,从2018年到2030年的12年时间,安庆将迎来大发展,到2030年有望成为安徽省经济强市。

近年来,由于安庆经济与文化的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原本外出务工人员开始纷纷返乡创业,城市规模得以扩增,人口集中度增高,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增多,居民逐步形成新的文化消费意识与需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市场。

(四)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威胁(Threat)

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剧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内部经济壁垒也逐渐消除,国内市场将连成一片,竞争日益激烈,整体区域经济作为独立的城市经济替代物正由幕后走向前台。这促使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安庆在未来的发展中,与同在这一经济区中、主要职能定位与安庆相似的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城市,必将在同一经济区的层面上直接展开竞争。

第二,旅游业竞争激烈。作为安庆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将遭受未来对客源群体的更加激烈争夺。安庆特色旅游正处于发展阶段,除天柱山景区外,其余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其对外宣传和促销的力度不足,特别是在国内尚没有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市场,各景区缺乏整体筹划和有机组合,从而降低安庆特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

第三,地形复杂,环境容量受制约,国际化水平较低。安庆文化及文化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备的文化产业圈,没有打造好几个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长期以来的资源型产业发展给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形成了阻碍,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文化产品市场份额等,离“戏曲之都”建设还有很大距离[4]。

第四,定位不明,转型缓慢。安庆的工业经济主要在石油化工产业,但近年来没有优化转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然而文化上的优势一直没有体现。如何准确定位,有序发展,如何充分发挥老祖宗遗留的传家宝,是大力发展开拓旅游业,推进旅游业有条不紊的发展,打响旅游品牌?还是同步推进一枝独秀的黄梅戏的传承,唱响戏曲文化品牌?抑或是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决策者们并没有创新思路,在方向问题上并未明确。

二、安庆文化强市建设的行动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这给安庆市文化强市工作指明方向,要掌握文化发展新观念,遵守文化发展规律,强化公共文化与地域独特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城市文化艺术,创建市民精神乐园,达成文化惠民目标;要提升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实力;要实施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坚持文化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笔者结合安庆市文化强市建设的 SWOT 分析以及安庆市文化强市建设总体目标和定位,提出安庆市文化强市建设的路径。

(一)激发群众文化自觉意识,繁荣文化事业,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

强化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自我认同,争做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当前正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道德模范的评选,寻找各行各业的“安庆好人”,打造一个“好人安庆”的城市品牌。使学模范、做好人的良好风尚在全市蔚然成风。通过强大舆论氛围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新风尚,提高安庆人文化品质,进而优化人文环境。上世纪80年代,在安庆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扶贫模式——“莲云模式”。初衷就是实现“智力扶贫”,经过“反弹琵琶”的体制创新与政策支持,达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适度超前发展。早在2013年11月,安庆就荣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三五”时期,安庆市将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法制化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安庆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

迄今,安庆已经成功举办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及“黄金周黄梅戏”展演,大型原创黄梅戏《寂寞汉卿》首次进京演出得到广泛赞誉,好评如潮;《徽州往事》参演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再创佳绩,韩再芬二度荣获梅花奖。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奖项不仅展示了安庆良好的城市形象,还提升了城市精神,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一致肯定。从而推动专业艺术和群众文化均衡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布局合理的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充分挖掘整合资源,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之吸引力

文化发展也需要遵循市场经营规则,尝试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一批既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的新型黄梅戏演艺中心;积极探索黄梅营销模式,拓展小剧场、大舞台、黄梅戏茶社等多元化表现类型,构建科学、有序、有效的营销系统,形成黄梅戏产业的销售链;推动以黄梅戏为主的戏剧产业链延伸。

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相结合;鼓励与扶持社会为影视与剧目创作的投资;创设演艺中介部门,活跃旅游、影视、表演市场,提升演艺产业的总体水准,推进其市场化进程[6]。还要大力推动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进一步做靓“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品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10个;另有国家级文化产品重点出口企业、省级园区、省级广播影视产业基地、国家认定动漫企业等各1个,已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如:“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电商”等。文旅融合方面,大力加强皖西南国际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建立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正如期逐步实施。

(三)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文化人才政策,提升城市文化之创造力

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将文化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纳入人才强市的战略。加大城乡和县(市)区在基层的文化干部管理工作的力度,并将综合文化站和乡镇(街道)的专职人员进行优化配置。选派大学生和优秀机关人员到基层文化部门帮扶。聘请退休教师、艺术家和民间文艺骨干到基层文化单位做指导;积极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和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对现有人员实施再培训,提升队伍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产业单位的联系,尽快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努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力争用1~2年的时间构筑互动、高效、网络化的安庆特色文化产业和人才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黄梅戏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具有较高标准的公共文化设施。继续打造“黄梅戏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力争办成在省内乃至全国、世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结合安庆市文化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来宜工作[7]。健全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一整套引进、培养、留住人才的科学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振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提升城市文化之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促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主要载体,安庆市打造文化强市一定要将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当做核心战略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

安庆市要坚持多规衔接,用科学的、统筹型的总体规划来总揽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广告会展、包装印刷、文化创意、图书发行、文化传媒等八大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的强盛,离不开有竞争力的企业做支撑。因此,安庆市首先依据市场化需要,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路径,实行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坚持走有安庆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8]。

推动文化产业,项目是根本,而发展项目最有效的办法是招商引资。安庆市要持续实行重大文化项目促进战略,持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如加快五千年文博园二期等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企业发展,大力发挥平台作用,开展多渠道招商引资,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从而促使文化产业的大跨越。同时,推动以城市中心地区为平台,以其它地区特色文化园为基础,以文化创意园区作为重点,增强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促使文化产业向规模集群化发展。

探索融资渠道,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在此进程中,需要深入探讨并破解国有文化企业的融资与民间资金的引入这两个难题。

(五)坚持文化创新,加大文化传播,提升城市文化之影响力

在开创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要借助多方面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出版社、互联网和报社等传媒工具来推出安庆文化名片,展示安庆文化魅力。

首先,加强重点媒体建设。积极扶持安庆广播电视台和安庆日报,努力将其打造成安徽省最具知名度的新闻阵地。加快发展新兴传播载体,把安庆网络广播电视和安庆新闻网等重要网络传媒打造成又一强大的新闻平台,提升重要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质量以及主流网站的品牌力度。大力发展各种新兴传播载体并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提高对外宣传水平。[9]。

其次,借鉴成功案例经验。安庆可借鉴《印象丽江》大型纪录片打造《印象宜城》来提升安庆的知名度。

再次,制定文化传播的战略,创建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积极推行品牌带动,将品牌的树立当做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搞好品牌的定位、策划、传播和保护。比如,树立黄梅戏独特的品牌文化,开办一系列与知名文化有关的内容,像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民俗工艺品,提高每项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水平,继续开展“十一”黄梅戏黄金周演出和黄梅戏艺术研讨等相关活动,对外则加强宣传力度和建立交流平台,想方设法扩大安庆节庆活动品牌的知名度。

(六)深化体制改革,营造优良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之驱动力

安庆市的文化产业若想变为城市标志,首要还是要持续加大文化机制改革,把不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全部摘除,并制定各种与其配套的政策。在此过程中,政府要与企业建立起相辅相成的关系。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分离的原则,理顺两者的关系。政府管的归政府,市场管的的归市场。归于政府的,就保证其“公益性”,由政府支持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要;文化归于市场的,就确定其“运营性”,以市场为导向优胜劣汰,自主运营、盈亏自负、自我发展,以达到人民大众多元文化需求[10]。

只有进行文化体制深度大胆变革,才能开启文化发展繁荣的新纪元。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举措,不仅指明了文化事业前进方向、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还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只有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才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熠熠生辉。

三、结语

本文对安庆市经济和文化两个不同领域进行一次跨界的积极探索,结合地域文化、地域经济,深入研究和挖掘地域文化和经济的融合所产生的巨大产能,旨在探索如何在保护和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促进经济建设之间,找到一条可贵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安庆市安庆黄梅戏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鱼殇
安庆市水系综合治理港桥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我想养一只猫
安庆市小精灵画室抗疫作品
禁用kP3的谱必要条件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