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推行“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2018-06-04 10:12刘文波
关键词:五人制人制脉搏

刘文波,李 亮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足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促进学生健身、提高学生群体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全国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开展情况调查为基础,通过实验对比“五人制”足球和“十一人制”足球之间的区别,研究在我国普通高校推行“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可行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宿州学院2016级、2017级两届选修足球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体育统计等方法,研究普通高校推行“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可行性和价值。

1.问卷调查法。问卷分教师用卷、学生用卷,设计内容包括:对“五人制”足球的了解、所在高校场地情况、活动时长、足球选修、开展方式方法等方面,经反复征求多位专家意见,修改定稿。使用10分制量表对问卷内容、结构进行效度检验,评价得分9.32,说明效度较高。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得出总体系数0.85,表明问卷信度较好。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692份,其中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为85%。

2.实验法。对宿州学院2016级、2017级两个年级选修足球的学生进行两轮教学实验。每个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个教学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五人制”教学模式,即在学生个人和2-3人组合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五人制”比赛法,使问题及时发现、反馈、纠正,技战术更容易贯彻执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易掌握,有很强的成就感。实验指标如下:(1)足球技术:按教学大纲测试要求进行测试。(2)机能恢复指标:基础脉搏、赛前脉搏、即刻脉搏、恢复脉搏、次日脉搏。(3)比赛技术指标:触球次数、抢断球次数、传接球次数、奔跑距离、射门、进球数等。3.体育统计法。使用SPSS10.0处理采集数据。

二、实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多种渠道,对全国38所普通高校发出800份问卷,其中教师用问卷200份,学生用问卷600份,回收692份,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98%。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26%的高校举行过“五人制”足球正式比赛,即使在足球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的高校也把小场地足球视为战术训练的一种方法,是向“十一人制”足球过渡的一种形式。同时看到,由于高校场地建设严重滞后(平均每所高校拥有1.03块标准场地)。大学生课余足球活动以小场地为主要活动方式,而课堂足球教学“十一人制”足球教学占绝对主导地位,对学生依然按照固有竞技体育模式进行评价[1]。校方因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方面因素,对举行全校性足球联赛并不支持,甚至有抵触现象(坚持年度足球联赛的学校仅占36.8%)。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另据问卷反映,在举办“五人制”足球比赛的高校中,学生喜爱程度较高,开展方式、方法多样。

(二)实验结果

1. “五人制” 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技术考核成绩对比。

考核按照大纲要求统一进行。如表1所示:实验组在打门、绕杆射门、踢准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头顶球对照组成绩均值略高于实验组,颠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头顶球、颠球两项指标均不存在差异性(P>0.05)。

表1 “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技术考核成绩对比(n=24)

2.“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比赛生理指标对比:运动量、运动强度(以脉搏测量)等。见表2。

表2 “五人制”与“十一人制”足球运动量、运动强度对比(n=10)

进行两轮实验,实验组(“五人制”)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共40分钟;对照组(“十一人制”)取上半场,共45min,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0人测量,恢复脉搏采用赛后7分钟测量。基础脉搏两组均值分别为58.2次/分钟和59.6次/分钟,相对于公体大学生较低,应为运动性心动过缓。基础脉搏、赛前脉搏P>0.05无显著性差异,即时脉搏、恢复脉搏、恢复脉搏差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3. “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比赛指标对比:触球次数、抢断球次数、传接球次数、奔跑距离、射门、进球数、运动损伤等。

由表3所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传球、抢断、射门、进球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跑动距离两组差异非常显著。“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上相对较小、比赛时间较短,在战术上多采用全场紧逼,所以队员在场上跑动距离虽相对减少,但跑动更加积极,意识更强。同时,场上控球时间减少,传球和抢断次数明显增加,攻防节奏转换更快,要求运动员技术动作更加精细[2]。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赛统计对比

三、结果分析

(一)“五人制”足球有利于大学生掌握足球技战术,培养足球爱好和意识,能更好地体现《纲要》提出的“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

“十一人制”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以其对抗激烈、技战术复杂、结果难以预测为特点,赛场上情况复杂多变,不可能赛前教条地安排战术打法,队员只有在比赛中根据场上情况,灵活运用个人技术完成预定战术意图[3]。而在普通高校足球教学中,普修学时按大纲规定仅有36学时,学生在完成基础教学学习后,在进行“十一人制”足球比赛中,由于处理中长距离传接球等能力较差,疲于奔命,同时触球机会、射门机会都较少,因而难以从中体验足球之快乐。

而“五人制”足球场地小,场上队员较少,战术相对简单,学生在比赛中触球机会多,并且多采用两、三人之间的短距离传球,所以如表3所示,传接球、射门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在“五人制”足球练习和比赛中,有球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大幅度提高。两轮实验,学期末按照《大纲》要求,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试,如表1所示,打门、绕杆射门、踢准三项指标两轮实验P均小于0.05,存在显著性差异,颠球首轮差异性显著,而头顶球两轮无差异。说明实验组在控球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五人制”足球场地小、队员密度大,不适宜长传,头顶球技术运用较少,和“十一人制”队员掌握情况基本相似[4]。

我们应当注意到,由于“五人制”足球场地小,人员平均密度远大于“十一人制”,比赛中多采用全场紧逼战术,抢断球的次数较“十一人制”足球显著增加(如表3,P<0.01,差异非常显著),这些因素迫使队员积极跑动,才可能拿到球,在跑动中完成传接球、射门等技术,在提高技术动作质量的同时,培养了队员的战术意识。在队员高频率成功完成传、接、射的动作时,都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愉悦的状态下,体会足球之魅力。

“五人制”足球多采用全攻全守、全场紧逼,相对“十一人制”足球位置分工模糊,这能够培养“五人制”足球队员攻守能力均衡、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处理球果断的能力[5]。所以“五人制”足球有利于大学生掌握足球技、战术,培养足球意识,能更好地体现《纲要》提出的“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

(二)“五人制”足球有利于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为终身体育服务

足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原有场地已不能满足教学训练和课余活动的需要。以“十一人制”足球比赛为例,校内十几支代表队进行联赛,赛期往往历时一个多月,严重影响比赛气氛,制约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十一人制”比赛中难以避免的运动损伤,与“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相违背,使校方对举办足球比赛望而却步。“五人制”足球运动有省时、易操作、易开展、场地利用率高、观赏性强的特点,同时参与人数多,这些因素决定了“五人制”足球利于在高校普及和发展。据调查,我国平均每所高校拥有足球场地1.03块,如进行“十一人制” 足球训练比赛是远远不够的,而“五人制”足球则可以划分四块场地,大幅度提高了场地的使用率。在举办校内联赛时,周六、周日两天完全可以进行一轮赛事,而且不影响观众参与观看比赛,赛场气氛热烈、赛事紧凑。另外,运动员参与人数方面,由于“五人制”制比赛规定换人人数不限,在四块场地中,参与运动的学生数远远大于参与“十一人制”比赛的队员数。参与人数的扩大,还会带动一批足球技术相对较差的学生加入“五人制”足球运动。

“五人制”足球触球机会多,进球几率大(如表3所示),在球场上每进一粒球,对初学足球的大学生都是极大的激励,在足球运动中得到自我价值实现,使之自觉积极学习足球技术,参与足球运动,并成为长期爱好的运动项目。“五人制”足球作为大众健身项目,对运动量、运动强度要求不高,参与运动时限要远远长于“十一人制”足球,所以在大学阶段推广“五人制”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足球的爱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五人制”足球运动强度大、运动量适中,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提高身体素质,符合“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

本研究在测试运动量时,随机抽取2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五人制”对抗比赛和“十一人制”比赛。因为脉搏是反映人体状态、训练水平、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选取基础脉搏、赛前脉搏、即时脉搏、恢复脉搏反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运动损伤以一个赛期上场队员为研究对象。如表2所示,基础脉搏均值分别为58.2次/分钟、59.6次/分钟,经t检验P>0.05两组队员无显著性差异,脉搏均值小于正常值,属运动性心动过缓,说明足球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赛前脉搏基本相似,高于基础脉搏,说明运动员进入赛前状态。而即时脉搏、恢复脉搏、恢复脉搏差三项指标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人制”足球场上队员密度相对较大,迫使队员积极跑动创造机会。同时,“五人制”打法以全攻全守为主,由于场上队员较少,所有队员必须积极参与每次进攻和防守,队员基本处在跑动状态[6]。而“十一人制”足球比赛中,队员相对分散,跑动、争抢等剧烈运动集中在局部发生,参与仅是部分队员,其他队员处在慢跑,甚至走动状态。所以 “五人制” 比赛中运动员即时脉搏均值达到136.43次/分钟,高于“十一人制”运动员均值126.30次/分钟,两组t检验呈显著性差异,赛后恢复脉搏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说明“五人制”运动强度较大,能很好促进参与者的身体素质的发展。

在测量两组队员赛后次日脉搏时发现,如表2所示,实验组均值为62.31次/分钟,对照组均值69.34次/分钟,并且t检验两组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五人制”足球运动量适中,队员恢复较快,赛后次日,基本恢复到平时身体状态。因为“五人制”足球规则规定:全场比赛40分钟,中场休息不得超过15分钟;而十一人制足球半场比赛45分钟,规则要求中间不可能有暂停休息的时间,队员始终处在运动状态,所负氧债较大,得不到及时代谢,所以队员机体恢复较慢。如进行全场90分钟比赛,可想而知恢复更慢。

在比赛中运动损伤发生率,因为“五人制”足球规则规定:不允许铲球等高危险动作,没有合理冲撞的概念,队员身体接触较少,动作幅度较小,所以在比赛中,受伤几率大幅度降低。如表3所示两组运动损伤分别为8.72%、1.37%,所以“五人制”足球符合 “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是校方希望看到的。

(四)“五人制”足球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家提出在学生中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这是新《大纲》提出的课题。如何根据高校现有情况,满足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在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使之走出校门,更加适应社会,是我们高校足球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 “五人制”足球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组织形式和载体,“五人制” 足球由于触球多、进球多(如表3所示),在迅速提高足球技术的同时,进球的愉悦增强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其次,由于“五人制”足球人数少,每位队员在场上都非常重要,队员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形成一种默契,方能形成有效战斗力在比赛中获胜。单打独斗在“五人制” 足球中,由于人员密度大,队员移动迅速,往往四处碰壁,所以在踢球过程中不断强化集体力量,使之体会到个人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所以“五人制” 足球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五)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方式、方法

据问卷反映,在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的5.26%高校中,开展方式、方法多样。具体如下:首先对公共体育足球课程培养方向进行一定修改,对本校足球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增加了小场地3人制、4人制、5人制足球攻防技战术的教学。然后,在校内建立五人制足球俱乐部,推广五人制足球文化,课余时间举办院系间或与校外足球爱好者间的五人制足球赛。最后,组织其他高校进行五人制足球友谊赛,积极参加省、市、地区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五人制足球赛事活动。

四、结论

第一,“五人制”足球有利于大学生掌握足球技、战术,培养足球兴趣、爱好和意识,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好的体现了《纲要》提出的“快乐体育”的教育方针。

第二,在普通高校中,大力推动“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第三,“五人制”足球运动强度大、运动量适中,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符合 “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

第四,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应提高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地位。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五人制”足球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十一人制”足球是足球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

猜你喜欢
五人制人制脉搏
小学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平罗县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三人制羽毛球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光电式脉搏波检测系统的研究
5人制足球运动价值及推广策略研究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五人制足球在大学校园推广与普及研究①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