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王家全
摘 要 从教学中了解到学生对小学教材不了解,课件制作能力弱,教学技能差等问题,通过开展让学生到小学听课,加强教材解读,学习课件制作技能,加强试讲等措施的行动研究,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教学技能、微课制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课件制作 教学技能 微课制作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38
0 引言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 Lewin 在 1946 年提出,1949年Corey等人将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McNiff(1988)把行动研究的环节描述为五个具体步骤: 一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三是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期解决该问题; 四是评价教学行动结果;五是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由此看出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由于行动研究与教师实践紧密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该方法常常被教育工作者广泛使用。例如,王晓军、 陆建茹(2014)对使用行动研究在高校进行外语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于文浩(2015)就“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在高校教学做了行动研究, 李志雪(2015)对外语教学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他指出, 目前国内的教学行动研究在广度深度、理论指导和研究人群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改进。然而行动研究在提升学生慕课制作能力方面的运用目前还不多见。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在慕课盛行的今天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启示。
1 问题提出与确定
我们在给学生上“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操作部分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当对微课制作很感兴趣,但是当我让他们制作几个简短的小学微课教学视频给我看時,很多学生却犯难了。他们说:“不会做,或者做不好。”因此我们决定在2013级语文教育1班、2班、3班、4班,2014级语文教育1班、2班、3班、4班,2013、2014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班的学生开展提升学生微课制作能力的行动研究。第一次研究始于2015年3月—6月,第二次研究于2016年3月—6月, 2016年9月—12月。在做的过程中,我们随机选取2013级语文教育1班、2014级语文教育1班、2013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班作为参照班,将2013级语文教育2班、3班、4班,2014级语文教育2班、3班、4班,2014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班作为实验班,我们与实验班的学生交谈,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微课很短,不知道选什么知识点来讲;(2)别人的微课做的很好,图文声情并茂,还有动画,不知怎么才能做到。(3)别人的微课讲解熟练大方,自己感觉捉襟见肘,出不了场。因此,我们将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行动研究。
2 制定提升学生微课制作能力的计划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到底学生缺乏哪些知识和能力才出现这些问题?我们上这门课的几个教师进行了反思并与学生再次谈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学生缺乏对实际的小学学科课程的整体了解,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不知道选择哪些知识点来讲;(2)缺乏课件制作的能力,不会使用某些课件制作的软件,因而看见人家的“文-图-声并茂且有动画”的课件而自惭形秽;(3)缺乏充足的讲课锻炼因而教学技能不够强,所以看见人家的微课讲解熟练大方,自己感觉捉襟见肘,出不了场。
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须得人后受罪。”我们问学生:“你们怕不怕吃苦?”学生都说:“不怕!”因此我们与学生商量,制定了学生与教师共同开展三个方面的计划。第一,了解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教材;第二,学习课件制作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熟悉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第三,加强小学学科教学教案、练习的编写和试讲。
3 实施提升学生微课制作能力的计划
上面的计划是比较笼统的,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将三方面的计划具体化,并且在教学中加以实施。体现如下:
第一,加强学生的课堂教学观察和感知。我们给学生联系了玉沙实验小学、琼山一小,海口九小这三所学校,要求学生没有课的时候,去小学里听三大主科课程的课,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听课不得低于4次(见习周除外)并且要写下听课记录和教学反思。要求学生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小学1-5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其中一册旧的或者新的教科书加以研读,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研读,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写出自己对教材理解,包含宏观上对整套教材的分析,中观上对单元教材的分析,然后选择一个章节从微观上对其进行分析。 第二,加强课件制作的能力的培养。在学习音图像、音视频处理软件和PPT、Flash等软件制作基础上,利用CS录频软件进行录屏和制作微课; 第三,从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微课制作能力。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在课件方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宿舍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学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或者课文、章节片段试讲并制作微课。微课要求附有检测练习、教案和讲课视频,最后将自己觉得满意的微课打包由学习委员统一交给教师进行点评,每个学生至少上交1个微课。以上这几个方面的活动纳入“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平时成绩的考核,占总体平时成绩的50%,其余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
4 提升学生微课制作能力的结果检验
通过两年的行动研究,学生在如下方面有了改进。
4.1 学生对小学教材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接近期末的课堂上,当我们选取小学学科的一个知识点或者章节正要准备进行课时教案编写前的教材解读时,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可以让我先对它进行解读吗?”他们解读完之后,还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可以补充吗?”听了他们的解读,我们都觉得学生的解读和补充都比较到位。这样的现象在前两届学生里面是几乎没有遇到过。这说明学生通过行动研究,对小学的教材的理解已经比较到位,尽管他们的解读还不够完美,但是这样的现象使我们感到非常欣慰。endprint
4.2 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在我们收集的微课视频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但会制作PPT和Flash课件,有的同学还能够处理出精美的图片,他们的课件图案精美,播放流畅,呈现文字和图片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在全校举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参加行动研究的实验班级的学生积极参与 了学校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个;而对照班级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只获得了2个三等奖。
4.3 学生的微课制作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从我在期末收集得到的微课中看到,通学们对微视频里的讲课教态很自然,他们的教案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能与微课视频很好地匹配,在设计的测试练习方面也能突出视频反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比较清晰,课堂教学能力也有了提高。在2015年,2016和2017年5月份举行的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海南赛区微课组比赛中海南省多媒体课件比赛中,参加行动研究的实验班级的学生积极地参加了比赛,总共获得了二等奖3个,三等奖13个,2017年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我校举行的首届微课大赛,获得一等1名,二等奖4名。在2016和2017我们学校举办的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中,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获得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取得的这些成绩说明,通过行动研究,学生在微课制作能力有了提高。
5 结语
通过约两年的行动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对小学教材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微课制作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提高。这些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在教材把握,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方面综合能力也有了提高。虽然该行动研究只是在两个专业的7个班级中进行,存在这研究对象比较少的缺陷,但是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还是很明顯的,说明行动研究取得了成功。今后我们将总结经验,开展更加广泛的行动研究,扩大研究对象,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Mcnif,J.Action Research:Principles and Practice[M].Macmillan Education,1988.
[2] 王晓军,陆建茹.基于行动研究的高校外语教学团队建设:元认知策略视角[J].外语界,2014(1):79-87.
[3] 于文浩.“翻转课堂”的学习满意度——高校课程教学行动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65-72.
[4] 李志雪.外语教学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6):78-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