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学史是对整个物理学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并总结规律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物理学史主要指物理的教学史。纵观物理教学史,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法为主,以对话法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优点,但也存在问题。新的教学法在弥补旧有模式的不足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论文中,首先是对旧的对话教学进行分析,然后对新的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物理学史;新教学法;课堂应用;对话教学
物理是一门研究一切物质本质形态和本质规律的学科,而物理学史则是对物理学的发展规律所作的辩证研究,是对人类关于一切自然现象的认识史的总结和梳理。物理学史将物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所揭示的是它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以此研究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物理学史对于教学和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已经被更多人意识到。那么,怎样才能够在课堂中正确地运用物理学史,使其为物理课堂作出更多的贡献,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本文即从物理学史这一角度,主要是从物理教学史入手,对物理课堂中的新教学法进行评价和梳理。
一、新旧教学法的简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国内教育学家李秉德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和谈话法;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参观法等;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研究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以教授法为主,以谈话法为辅。教授法指的是教师通过简明和生动的语言将系统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方法的实施主体为教师,教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谈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传授课堂的过程中,以集体提问和单独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谈话法是对话教学的旧有形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问题的设定一般都是老师已经规定好的,而答案也是单一的,不具备开放性。
相比传统的教学法,新的时期一些新的教学法逐渐形成和发展,且对于传统教学法中的弊病有很好的纠正作用。首先,“对话教学”是目前比较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法的继承和发扬,它不仅是对传统谈话法的继承,也在新的时期内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以崭新的姿态与其他新的教学法在课堂之中竞相开放。其次,探究式教学法也是当代物理课堂中非常常见的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分别来探讨一下这两种教学法,以及其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二、新教学法的阐释与应用
1.对话教学与应用
对话教学的定义目前学界无法统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不指向一種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指一种教学观念。美国教育界学者尼古拉斯C·伯布勒斯等人认为教学中的“对话”是指一种教学关系,它以参与者持续的话语投入为特征,并由反思和互动整合构成。因此,对话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课堂互动或交流形式,交流曲线的两端所连接的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它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情景,使一切思想可以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之中碰撞、迸发,一切问题、解释、答案、评论、思考,通过对话的形式得到呈现。它使知识在语言形式之中被习得、强化,而非将已有的知识通过外部行为灌输给受教育者。
对话教学在新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具体的课堂之中,可以通过以下模式进行应用。物理课堂的对话教学主要是以提问为主,所以,对于对话教学的讨论必须要从“提问”这一核心问题入手。“提问”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也是第一阶段。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创建问题情境,问题的设置应该以“启发”为主,而非以“解答”为主。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行自发的思考。第二阶段是“解决问题”,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已知与未知,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第二步,给出提示,让学生从旧的知识中受到启发,进行大胆联想,推演出新的知识。第三阶段为“复习巩固”,教师引导学生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检验新知识。
2.探究式教学与应用
“对话教学”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传统地位,使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被动性得到消解,在整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真正解决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分工合理,有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学习活动,它是指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目前,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方式主要为小组讨论式。它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的界限,使学生与教师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开展教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隐身人”出现在讨论的过程中,一般只是观察学生的讨论方式、内容,不做过多的评价,不强制加入自己的观点,而是暗中引导。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监控能力和课堂反应力,能够纠正学生的讨论内容偏离主题的现象。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史,对话教学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相比旧有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对话教学中的启发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学对话之“道”的特殊性[J].教育研究,2013(7):81-87.
[2]张华.反思对话教学的技术主义倾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4-69.
[3]刘玉华,姚朝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物理学史中的融合[J].求索,2008(9):54-57.
作者简介:施鸣坤(1987.12—),男,汉族,上海浦东人,本科学历,就职于上海市泥城中学,教师中二职称,从事高中物理教学。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