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鉴鑫
摘 要:本文从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年龄特点入手,为他们创设唱谱环境,运用游戏唱音名谱、借助字母唱谱、编创旋律唱谱、先唱歌后唱谱、器乐演奏辅助唱谱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唱谱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唱出来,逐步唱好谱,为其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提升唱谱能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9B-0111-02
一、唱譜教学的困惑
(一)学生唱谱的现状
笔者在所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中发现,在班级唱歌的过程中,总有几个学生的嘴巴一动不动,下课后单独找这些学生测试,发现有一些学生不认识“123”,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认唱速度慢,一个音唱出来要3到5秒的时间,而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中间停顿这么长时间,音乐的连贯性就大打折扣,更不用说音准了。
在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识读乐谱的教学要求是这样表述的: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2.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以感知学习为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又如何利用教材,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渗透唱谱教学?如何让唱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
(二)原因分析
1.学生生理原因。在唱谱的过程中,大部分不会唱或唱不好的学生基本上是男生,而且他们已经进入变声期。经过分析得出变声期是学生不想唱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变声,唱不出动听的音乐使孩子失去了演唱的信心。
2.课堂评价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有些同学是由于上课不认真,与其他同学做小动作却被老师叫着唱谱,可能是分心的原因,造成他们不知道怎么唱,自尊心受到影响,逐渐变得抵触唱谱,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在河南省王玉国老师的《关于小学生识谱教学的探究》,江苏省戴正义老师的《轻松识谱快乐学习》以及浙江省俞能锋老师的《小音符伴我快乐学音乐——小学低段趣味识谱教学心得》等文献资料中,都提到如何开展丰富多样的识谱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识谱能力,保护孩子的探究积极性。笔者在借鉴他们的优秀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创设唱谱的方法和氛围,改进唱谱评价策略,不断开展各种唱谱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提升学生唱谱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敢于唱谱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孩子学习乐谱的最佳途径。运用游戏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时时保持一种对乐谱学习的积极心态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1.利用结束音辨别大小调。平时在学唱歌谱时,有听辨结束音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大小调。一般来讲大调的结束音是DO,小调的结束音是LA,老师在讲解大小调的特性后,可以分组叫学生听出结束音后唱出该音的音高,正确的可以加分。
2.旋律拼图游戏。运用游戏把一首歌曲(或一个乐段)分成几句,并打乱顺序出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后分组拼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这样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而且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有充分的试唱学习机会,如对于歌曲《小白船》,老师把四句乐句分成若干个乐段,打乱顺序后,播放音乐叫学生进行组合,并跟音乐唱一唱是否对应。
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适当使用游戏的方式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美,这大大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音乐教师对于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备课,深入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由此可以得出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灵活机智的课堂教学智慧,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心理行为的能力。
(二)运用图形字母谱,让学生直观唱谱
1.歌曲演唱时使用图形字母谱。参照《音乐的读与写》这本书可知,旋律都是以字母谱的形式出现,而且人音版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是从字母开始。虽然到了五年级,但对于识谱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图形谱、字母谱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唱谱能力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字母,能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音高感觉,对识谱能起到非常好的铺垫作用。当学生对图形字母谱熟练掌握后,可以让学生在唱歌前先唱谱、后唱词。运用这种方式他们不仅轻松学会了歌曲,还进行了唱谱的训练,建立了信心。
2.乐曲欣赏时使用图形字母谱。乐曲欣赏时往往有主题旋律的模唱,旋律模唱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字母谱帮助学生简化,降低难度。
如在欣赏《晨景》这首乐曲时,先出示高低不同的字母,让学生熟悉。音乐开始后学生听着音乐心中默唱字母谱,听两三次后,基本上能根据字母谱正确地唱出主旋律了。所以学生兴趣浓厚,唱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三)借助柯尔文手势,正确唱谱
“柯达伊教学法指出:参与是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在‘玩中悟、在‘玩中学。”柯尔文手势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识谱教学也从“动”入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歌曲《清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柯尔文手势位置,去感觉、辨别音的高低,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变得直观。柯达伊说过:“孩子们在这里所学的,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光和血。”我们在唱谱过程中合理运用柯尔文手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沉浸到音乐中,时刻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例如,歌曲《清晨》第一句(谱1),又如,《我怎样长大》中的低音5和中音5,通过柯尔文手势的辅助,使学生更能准确地唱准低音5和中音5,辨别音高(谱2)。
(四)先唱歌词再学谱,让学生乐于唱谱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新学一首歌,老师们都会先让学生念歌曲节奏,接着学唱谱子,最后唱歌词。教师如果先唱谱,那么唱谱能力较弱的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觉得识谱枯燥,不想学,没有兴趣。由于学生存在这种心绪,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不太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次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内涵后,学生就自然会产生想唱歌的欲望,然后教师再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唱歌词,这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歌词唱熟练后,出示部分乐谱,采用师生接唱、遮盖尾音唱等方法进行唱歌谱,最后学习的效果就非常好。当然碰到旋律节奏较难的乐曲可以采用如下方法:endprint
1.留主干音唱。有些歌曲在旋律、节奏等方面会有难度,如《雨花石》这首歌十六分音符比较多,在唱谱时简化成八分音符,给学生降低演唱难度,这样学唱歌谱的难度大大的降低了。(如下图的原谱)
简化后:
2.用叠加法唱。在唱二聲部歌曲的乐谱时,教师利用音程模唱的训练,使学生在唱二声部时歌曲达到音准正确。如在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时,便可使用此种方法。
(五)利用器乐演奏,让学生唱准乐谱
课堂小乐器教学是识谱教学的抓手。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课堂小乐器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反过来这也对于唱准音高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以达到听音训练的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
1.唱奏互补,找到音准拐。在器乐演奏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相较于在唱歌活动中学识谱要难一些,因为它增加了教师操纵乐器的负担,但也可以借助器乐帮助学生找到唱谱的音准。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应该以生动的音乐内容,去解决识谱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识谱主动性和积极性。如《田野在召唤》这首二声部歌曲,通过竖笛乐器的吹奏,使学生能正确地奏出二声部乐谱,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分组演唱时可以互相吹奏旋律帮助唱准乐谱。通过练习,学生对二声部合唱曲的音准感觉有了明显的进步。
2.唱演结合,激发唱谱兴趣。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单纯地演奏乐器,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教师适当地改进方法,在一个学生唱谱的时候,他可以选择一位演奏的同学为其伴奏,两位学生的表演作为一个节目,一个组合,两人同时加分,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
(六)多元化评价,自信唱谱
“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小学音乐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优秀生和学困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使自身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层进行适当的评价。如对于唱谱有困难的孩子,可以降低音高和节奏的难度,多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分制评价,建立唱谱档案。给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唱谱档案,每学一些新谱后,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曲谱演唱,嗓音条件和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句进行演唱,如果一组成员全部合格除了个人加分以外,小组其他成员都可以得到额外的团结友爱奖,这样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作性评价,创设合作氛围。在期末音乐测评时,开设了根据音乐片断设计表演情境的内容,要求小组每位成员参加,可以根据本组成员的特长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人人参与,既避免了音乐水平较弱的学生不求上进,又给音乐基础好的学生一种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想方设法地帮助组内同学共同提高。如二声部歌曲的演唱,音高感觉较弱的学生可以演唱低声部的长音和声,找到乐曲的节奏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唱谱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项重要工具。在加强情感体验的同时,不能忽略或者抛弃对唱谱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要让唱谱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做到使学生能大胆地唱,正确地唱,为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树会.浅谈如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J].科教文汇,2011,(2).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邹爱民.音乐词典条目汇辑之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胡淑敏.试论先唱歌后识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王天马.如何面对识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4,(4).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