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せ疃情境创设初探

2017-09-20 08:39黄云
读天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实践能力

摘 要:当下小学教学方式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老师在提高课堂活力的同时,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以现实生活情境展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征以及不同情境类型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学生们可以在活动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价值选择、判断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活动作为老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意味着老师应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多表达,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玩”的过程提高自身学习水平。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一、 创设情境的特征

(一) 现实生活特征显著

在不同情境下,联系不同的现实生活题材,让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将课本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因为课本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总结,即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它就必须服务于现实生活,满足人们的需要。任何课本理论知识都会学生未来生活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课本理论知识如何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二) 主体特征显著

任何教学都是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置,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老师在情境中教学时,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位置,老师是知识与学生的媒介,通过言语表达、图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来理解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 情境形象化显著

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较低,无法理解抽象理论知识,他们都是通过具体形象的物体来感受世界,他们的学习行为、认识感知社会行为、手工创作等都是通过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识来完成的。他们以形象思维方式来接受信息知识,思考问题,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创设更加具体、形象的情境。

(四) 问题性特征显著

具有良好教学意义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根据情境问题进行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情境问题应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目的性的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自我能力。

二、 采用不同情境进行教学

(一) 创设虚拟教学情境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师在情境教学中无法将现实生活各种物件搬进课堂,因此老师要根据课本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我参与,获取最直观的感受。例如:学习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可爱的动物”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并让学生介绍动物的特征、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性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介绍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动物,还可以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创设现实教学情境

无论创设何种类型的教学情境,它都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获取教学题材,增强课本知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现实教学情境,例如:学习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我们爱整洁”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如:一组擦黑板、二组清扫地面、三组清理教室角落等,明确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打扫教室的队伍中来,通过集体劳动不仅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还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将知识内化于心。

(三) 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本知识融于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舒适、轻松的状态完成课本内容学习。例如:学习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我的好习惯”这一章节时,可以设置该情境:老师扮演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学生表演不同类型的人过马路,游戏过后,老师对每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行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听从警察指挥。

(四) 创设故事教学情境

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听老师或者别人讲故事,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针对学生此特性,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例如: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分享真快乐”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假日生活的趣事或者助人为乐的好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三、 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 灵活处理情境教学预想成果与实际教学成果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师在情境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其学习需求,通过相应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情境教学预期效果。

(二) 注意点评方式,避免损伤学生学习信心

《道德与法治》是面向广大低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老师应给予耐心的引导,帮助其纠正错误行为,形成较好的习惯。小学生的想法天真而美好,他们希望被老师关注,受到老师的赞美和表扬,老师适当给予学生较高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强大的学习信心,老师的客观点评能有效指引学生成长。

(三) 课本知识应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向学生传达道德思维和法治思维,进而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将学生实际生活融入其中,增强情境的现实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自身实践能力。情境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要融于现实生活,以现实性增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更高的道德、法治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 结束语

随着情境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都获得显著提高,在情境教学中,老师应在保持情境教學现实生活特征、主体特征、形象化特征、问题性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将虚拟教学情境、现实教学情境、游戏教学情境、故事教学情境与课本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增强情境教学预期效果,给予较高的点评强化学生信心。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莎莎.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学周刊,2017(32):112-113.

[2]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作者简介:

黄云,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情境创设实践能力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