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专业课教学效果不好的现状,分析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特征,说明基于项目开发流程进行的教学过程设计情况,通过对实验对象的测评数据对比,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并阐述独立样本的t检验过程,总结该教学改革适应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实证研究
0 引 言
从浙江省范围的高职院校来看,49所高职院校中开设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有30多所,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在校生达数万人。一方面,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却非常大,用人缺口很大,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1]。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化的实践教学,紧跟行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利用企业真实项目来锻炼学生,能够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1 研究背景
1.1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1.1.1 人才的培养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信息技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绝大多数软件企业在用人的时候,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而大学的课程教学偏理论化,学生毕业后还需进行技能培训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校外培训成了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增加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时间、资金成本。
1.1.2 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也不强,对学习的专注度不高。即使在学校的一些实训课中,也很少有企业真实的项目,学生缺乏真实有效的能力锻炼,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1.3 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行业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技术更新周期最短的行业之一,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常常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脱节,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流行的技术脱节。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保鲜期”很短,往往还没有等到毕业就已经落后和淘汰。
1.2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校企合作进行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正是通过创设一种在企业岗位工作下的项目开发学习情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通過教师的引导,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探索各种学习问题的解决,完成项目开发的目标,逐步获得项目开发的经验。
1.3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高职院校的属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3]。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来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4],只有这样毕业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传统教学或者一般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存在一些缺陷,项目多来自教师模拟的教学型项目,缺乏和企业的联系,项目实战性不强,而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拥有其独特的优点,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教学和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的不同。
1.4 计算机类专业课在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中应具有的特征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是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项目带动教与学,置学生于真实项目的全过程任务情境下,从而获得与未来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5]。计算机类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课程的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符合项目开发流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目标与项目开发需求相结合。
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依据真实项目的规划和需求来设定,对于软件开发项目来说,参照软件开发中用户的需求分析、需要完成的功能模块以及开发涉及的技术支持来确定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完成了项目建设目标即是达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案例相结合。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体系,围绕信息行业真实项目的开发来设置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要融合课程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品质,能够囊括专业的必要技能,紧跟行业的最新发展。
3)教学过程与项目开发流程相结合。
实际工作中项目运作的流程为“项目立项→合同签订→产品定义→项目研发→项目验收→系统维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适应该流程,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以及整合知识能力的形成。
4)教学评价与项目测试和验收相结合。
教学评价要依据项目测试和用户验收的条件进行终结性评价,也要注重项目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和自评。评价必须融合工作标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保证评价多元有效。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检验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2.2 研究思路和实施方案
本研究将在相关理论的指引下,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等研究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以探索能力本位改造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在项目导向的推动下,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见图1。
2.3 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201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称计应)A班作为实验班级,进行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2014级计应B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说明的是,从2011年开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开始创建“信息技术创意班”,该班是以科技竞赛为平台,通过选拔计算机相关专业拔尖学生所组建的特殊班级。为了检验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优秀学生的适应性,把创意班也纳入到研究对象中。
2.4 教学过程设计
将大三的部分专业课程整合优化为岗前项目实训课,该课程在大三设置。课程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由学生分组组建项目团队,参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项目的开发。
1)项目选题。
在企业教师和本校教师的指导下,在合作企业的开发项目中选择工作量大小适中、难度适中、具有社会应用的典型性、能够囊括一般项目开发的知识点和必要技能的真实项目。表2是2016年实验班开设的岗前项目实训课的部分项目。
2)产品定义。
校企双方教师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定义,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完成项目的功能设计,按小组进行项目任务的分工。
3)项目实施。
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项目开发内容,对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重组和优化,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发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功能模块。形成“小组分配任务→教师演示功能模块→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功能测试与评价”的教学过程。
4)项目测试和验收。
课程教学项目完成后,要依据项目开发标准进行项目的测试,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功能需求分析来进行项目验收,结合项目开发的目标和规范,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来进行综合评价。
3 效果分析与评价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大二下学期开设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主要以提交设计作品进行综合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具体测评指标见表3。
3.1 对于班级整体软件开发能力的对照分析
在同一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的测评成绩采用SPSS19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各测评项的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见表4。然后对实验组进行校企合作的岗前项目实训课教学,对照组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个月后的数据对比分析见表5。
从表4所示的情况来看,所有测评项目成绩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经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大致相当。从表5所示的情况来看,实施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基本知识”和“态度与纪律”测评项中的数据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完成质量”“项目难度”“工作效率与能力”“项目规范度”和“沟通与团结协作”测评项中,实验组的均值增长较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纵向比较表4和表5的数据,除实验组的“基本知识”测评项均值前后对比有所下降,其他各评测项的数据均有所提高,整体而言,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都对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
3.2 对拔尖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对照分析
为了研究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别对2013级和2014级信息技术创意班进行软件项目开发能力的跟踪测评和分析,结果分别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两届创意班在大二下学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测评中,各测评项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表7可知,实验组经过项目化教学后,虽然实验组的提升较对照组大,但二者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对拔尖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提升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
3.3 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看法
对于开展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班级进行的问卷調查包含5个客观选择题和1个主观问答题,调研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调研数据见表8。
对于调查问卷的主观问答题“写下你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企业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教学内容在教材上没有”和“希望提供灵活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案例”等方面。从表8的数据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创意班还是普通班,大部分同学认为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实习就业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4 结论与反思
4.1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4.1.1 比较适合高职计算机类学生的特点
对于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这种接近工作岗位的体验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很快地适应。依据项目开发的流程来组织教学,由实践引出相关的知识点,把传统教学中的“从理论到实践”变革为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比较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接受、吸收和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项目小组的形式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性强,是一种探究式学习。带着工作目标去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完成项目的综合性任务,学生、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之间需要通畅的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提高了项目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
4.1.3 教学内容能够紧跟行业发展
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开展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将行业的技术应用加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项目中,按照项目运营的规范流程,整合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使得教学内容和职业工作内容能够很好地结合,教学能够紧跟行业的发展,实时有效。
4.1.4 能够促进实习和就业
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内容贴近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学生实习就业时,已经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甚至在一些合作企业中,可以实现从项目化实训直接过渡到实习就业。
4.2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局限性
4.2.1 项目化教学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项目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没有显著性变化,从普通班来看,测评均值反而有所降低,说明本教学模式不适用于理论性和系统性强的课程。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类课程,由于教学过程本身就和项目开发的流程相符,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则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4.2.2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掌握行业应用比较广泛和流行的技术,熟悉教学中使用的项目,甚至能够全盘把握整个项目运作的流程,承担起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才能掌控项目化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由于项目开发中存在不稳定性,还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因此,这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双师”素质。
4.3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4.3.1 建立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运作机制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因此,必须研究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意愿,实现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和实习就业的共建等,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一是教师能够承担企业工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学生能够顶岗实习实训为企业提供效益,三是输送优秀毕业生到企业中去。只有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才能使得项目化的教学模式真实有效。
4.3.2 补充教学资源
在项目化的教学中,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各种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教学资源需要校企合作去建立和开发,教学项目根据行业发展和合作企业业务的不断变化而更新,不断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重组优化,对教学过程進行重新设计。一门课程的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劳动和以院系为平台的资源支持。
4.3.3 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
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虽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支撑,在教学评价中以项目的目标为主要参考,以项目的验收为主要结果,但是在具体的不同课程中,教学的评价标准还是不同的,很难做到统一或者说标准化,因此,需要摸索具有项目和课程特点的评价体系,使之客观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信群.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1(14): 132-135.
[2] 官卫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0): 69-70.
[3] 袁广林. 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4): 5-10.
[4] 徐桂庭. 迈向大数据时代智能机械制造的院校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16): 37-42.
[5] 石铁峰. 基于CDIO理念的三级项目设计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1(35): 154-155.
(见习编辑:景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