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知识体系构建

2017-09-01 05:13林培光刘理争聂秀山王卿海
计算机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

林培光+刘理争+聂秀山+王卿海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此类复合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也对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挑战。文章从技术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给出计算机类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的核心课程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学科交叉融合

1 背 景

互联网金融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1],充分彰显了对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金融产品的重视。

相对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算是后起之秀。在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下,2014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相对繁盛的发展期并取得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企业逐步向金融业渗透,并结合自身优势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与此同时,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开始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2]。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67号)[3],从宏观上提出未来金融改革的10条改革政策,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

目前,信息技术企业和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潮中,都对相关行业人才提出大量需求。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的新兴领域,代表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4],其人才稀缺问题已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集金融、商业、营销、IT技术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前在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方面并未有系统规划,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2 计算机类专业互联网金融知识体系构建

目前,国内外关于互联网金融知识培养体系的研究尚无先例,我们从互联网金融客观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角度研究相关知识体系建设。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直观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媒介所开展的一切金融活动,具体来说,不仅包括IT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及相关业务,还包括传统金融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相关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活动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运作模式正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活动不仅涉及IT和互联网的基本技术、互联网思维以及相应网络平台搭建的技术知识体系,还涉及金融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实践。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知识体系:①对于金融行业相关业务、产品、管理、风控等知识有相当的了解且对金融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②在了解金融行业基本业务的基础上,要有综合的IT设计、实现思路和方法,包括面向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的相关技术,尤其是具备基本的互联网思维;③要有营销意识。我们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业务理解能力、金融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网络营销能力,尤其是基于现有社交网络的网络营销能力。

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特征研究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我们总结出5类模式,见表1。

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互联网金融,一般是指网络融资[4-5]。网络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3类。

(1)以典型的“余额宝”为代表的宝类产品。这类产品以电商平台的海量用户交易数据为基础,通过募集平台用户的“微小”投入,形成强大的资金池基础,进而构建相应的金融产品,是网络理财的代表产品[6]。

(2)以P2P平台为代表,以个人对个人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这类平台通过公布资金的供需信息,实现交易双方的自动匹配,降低交易成本。根据现行国策,这种网络融资模式通常属于信息发布平台。

(3)以“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及基于支付行为构建的平台金融。通过挖掘用户的支付信息和平台商户的销售数据,分析商户的抗风险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商户的小额贷款。

综上所述,在技术细节上,现有的网络融资模式一般是以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分析客户信息并管理各种信用风险,可以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7],不仅可以挖掘用户及其信用信息,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广产品,因此大数据金融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研究重点之一。一方面,大数据金融能够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挖掘并分析用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从中找出相应规律,以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对用户未来的消费行为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大数据金融还能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企业数据,完成小额贷款需求的信用审核并放贷。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分析这些数据以及从中能得到什么,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这涉及的知识包括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平台知识体系、數据挖掘知识体系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营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具备“互联网+”视野、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运营数据中发现知识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人才: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和金融产品设计能力,并能够对所挖掘的金融产品进行必要的风险分析和预测。当然,我们需要保持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持续性等。

2.3 互联网金融依托的基本理论

关于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基本理论体系,文献[8]指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在于经济学基础甚至金融理论不同,传统金融以二八定律为基础,互联网金融则以平台经济和长尾效应为基础。在长尾效应的影响之下,原来不被传统金融领域重视的零散资金和短期存款资金反而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基于该理论,要实现基于平台经济和长尾效应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我们培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如下知识体系:①掌握金融及经济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模型;②基于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结合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大众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人才: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把金融企业的思路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工具上,具备能够基于金融企业已有数据分析和挖掘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能够组织团队进行开发运营的团队协作能力。

2.4 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移动支付、线上小额贷款和众筹融资。这3个方面所需要的技术基础,都离不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由此,在互联网金融知识体系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具备相对全面的Web应用开发技术,尤其是移动开发技术,以使学生具备相对完善的应用开发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软件工程思想,培养学生完善的互联网应用工程设计实施能力。此外,金融垂直搜索等互联网金融周边产业的发展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然是金融,而风险控制是金融行业最核心的基因,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应该有风险控制的基因。互联网金融依托的平台是互联网,这个平台是否安全至关重要,它是一切商业模式的基础。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也要求必须具有深厚的安全理论基础,如比特币设计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单向散列函数的运用。在政策方面,平台需要考虑各方信息的真实性,预防并发现虚假信息、金融欺诈、洗钱等行为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应的前沿风险识别和控制理论及方法。

3 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

互联网金融专业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金融学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金融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慧科教育汇集了诸多来自企业、银行、行业协会及高校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和资深从业者,涵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银行业、第三方支付、P2P、在线理财等专业领域,共同研究并探讨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培养体系。在设计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过程中,慧科结合自身在课程研发及企业师资向专业师资转化方面的优势,基于行业用人需求,为企业培养急需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端互联网金融人才。

以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我们设计了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包括互联网金融各方向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金融理论基础课程、数据分析基础课程、互联网开发基础课程等;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以金融大数据分析为例,给出该方向的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为拓展相关知识而开设,可结合不同高校的实际背景进行设计;实践课在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基础上,为了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开设。除了列出的必要课程外,各高校还可结合各自实际背景开设相关课程。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基础系列课程包括传统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可涵盖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Linux管理等)、编程语言(如Java系列课程、Web开发入门课程等)和数据库基础课程(如数据库原理、大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开发等),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IT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信息安全系列课程包括网络安全、金融信息安全、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等,重点在于对财经和金融系统安全防护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和云计算系列课程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如大数据、云计算技术、Hadoop、MapReduce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平台部署和开发能力,为金融大数据处理奠定技术基础。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系列课程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可包括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理论以及实践相关课程)以及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如DataStage、SAS、Weka、SPSS、BI工具等)。

数据建模系列课程主要介绍建模基本方法;金融理论相关课程主要介绍金融相关基本理论,如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等;风控理论/模型主要介绍金融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和模型、选修相关法律和信用制度。

4 结 语

开展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而且是高校专业特色建设和产学研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利用互联网开展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而以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融合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正是这种协同创新机制和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山东财经大学作为山东省内重要的财经院校,不仅在金融学科建设中具有显著优势,而且计算机学科的科研和办学水平在省内也名列前茅,互联网金融是我校金融和计算机两个学科交叉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立足学校学科背景,加强金融和计算机两个优势学科的交流互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叉融合学习能力和交叉创新意识,还能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避免与省内其他学科专业的同质化,更为培养特色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提供开拓性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 2014-03-15(1).

[2] 白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及问题研究[D]. 保定: 河北大学, 2014: 4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 (2013-07-05)[2017-03-16]. http://www.gov.cn/zwgk/2013-07/05/content_2440894.htm.

[4] 杨光.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 征信, 2015(2): 21-24.

[5] 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11-22.

[6] 罗明雄, 唐颖, 刘勇. 互联网金融[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63.

[7] 黄子健, 王龑. 大數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J].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 30(1): 55-67.

[8] 刘英, 罗明雄. 大数据金融促进跨界整合[J]. 北大商业评论, 2013(11): 96-101.

(编辑:宋文婷)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