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榆琴
摘 要: 为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教学变革,提出构建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介绍该模式的4个阶段和以C语言为实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分析实践结果并提出改进。
关键词:MOOC;SPOC;任务驱动;程序设计;C语言
1 背 景
1.1 MOOC与SPOC的比较
MOOC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1],从教育学角度看,MOOC本质是一种面向大众免费开发的学习资源[2],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认证模式[3]。MOOC有很多优势也面临很多挑战[3]。当前,MOOC后时代已经到来,基于MOOC 改进的SOOC、SPOC、PMOOC、Meta-MOOC、DOCC、MOOL、MOOR 等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其中,备受关注的是SPOC。SPOC是小规模私有的在线课程,面向特定人群、面向 “线上线下结合”的集管理、网络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媒体教学工具于一身的辅助教学手段[4]。
MOOC对学员的身份、人数、基础和学习目标都没有限制,对学员是完全开放的,以学员“自主在线学习”为学习形式,教师能利用平台启发和引导学员自主学习。SPOC学员多为专业和年级相同的在校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相同,对学员人数限制为从10到上百。学员除了“自主在线学习”(线上)以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学习交流”(线下)。由于SPOC一般为特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因此,在学生完成课程后,综合评价包括系统自动评价和线下课程评价两部分构成。
虽然各种改进的MOOC不断涌现,但MOOC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SPOC也面临诸多的阻力,比如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低、教学设计缺乏,个性化学习需求未能满足等[3]。
1.2 “MOOC+SPOC”混合式教学
“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向。2015年1月,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大学计算機”课程工作组成立,国内多所大学加入该工作组,相继推出和实施针对本校学生的“MOOC+SPOC”课程教学体系,并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谨慎定位:①“MOOC+SPOC”模式是否适合本院开设的所有课程?②“MOOC+SPOC”模式下,教师素养水平如何?教师的设计能力如何?③“MOOC+SPOC”模式下,对于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否实现个性化教与学?④“MOOC+SPOC”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评价?
2 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上述4个关键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定位,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内容多、学时有限、实践性强等问题,我们提出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课前感性认识、课中理性学习、课间技能实践和课后评价提升,4个阶段的关系如图1所示。
每个阶段都配有相应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各个阶段的递进,各个阶段的任务分布见表1。
2.1 课前感性认识的设计
课前感性认识阶段要求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并提醒学生不要匆忙进入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针对本院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这个阶段引入北京大学的MOOC课程计算概论A。学生在学习C语言之前,必须先完成该MOOC课程“感性认识”的学习部分。
另外,在正式开始学习C语言之后,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进度,适时再引入MOOC课程计算概论A的“理性认识”部分,使得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本阶段流程如图2所示。
2.2 课中理性学习的设计
课中理性学习阶段根据课程内容进度,由教师以章节为单位,或者以知识点为单位,提出相应的B级任务。学生除了可再次使用MOOC自主学习以外,教师提供相应的SPOC教程,并会将任务具体所用知识点在课堂上给予讲解,学生在实验课内完成和提交任务,本阶段流程如图3所示。
2.3 课间技能实践的设计
在课中理性学习阶段结束,学生提交任务获得评价后,课间技能实践阶段将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同样,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度,以章节为单位,或者以知识点为单位,提出相应的C级任务。学生可再次使用上一阶段的SPOC课程自主复习,教师提供“线上”技能训练平台,将C级任务以比赛的形式向学生发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此,在这个阶段引入了北京大学“openjudge开放的在线程序测试平台”,学生将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和提交任务,本阶段流程如图4所示。
2.4 课后评价提升的设计
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入课后评价提升阶段。同样,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度,以章节为单位,或者以知识点为单位,提出相应的D级任务。学生可任意选择前阶段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复习,教师仍然使用北京大学“openjudge开放的在线程序测试平台”发布D级任务,学生在本课程成绩评定之前完成即可。能力强的学生可在平台上完成和提交任务,能力弱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在“线下”跟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之后完成,本阶段流程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4个阶段存在迭代关系,每一阶段的进入要在上一阶段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始。如果学生在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出现困难时,可以重复上一阶段的学习;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会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初始值。由于程序设计语言前后知识的连续性和依赖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每一次“任务驱动”都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一次“迭代”。
3 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
考虑到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首先学习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因此,我们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C程序设计作为“MOOC+SPOC”教学模式的实例课程。根据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并实施了多次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迭代。
3.1 课前感性认识的实践
北京大学开设的MOOC课程计算概论A中的感性认识部分提出一个问题:找出以下数列中的最大数:78,56,69,31,36……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给出A级任务:学生课前自行思考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之后,要求学生观看MOOC,体验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对这道题所蕴含的“循环结构”有一个感性认识。
3.2 课中理性学习的实践
根据“循环结构”这一知识点,教师发布B级任务:计算器的设计和实现。首先,课前要求学生观看MOOC课程计算概论A中介绍“循环结构”具体知识的内容;其次,课堂上教师具体讲解设计计算器所用到的知识点;再者,在实验课上以SPOC形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自主完成任务,并在实验课当堂提交任务。教师将从教师机接收到学生的程序,也可随机抽查某一学生的任务(程序)编辑、调试、运行的结果。由于C程序设计是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这个阶段,采用全英文VC++6.0平台,检验学生的程序正确率,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或学生的完成情况(如实验报告),检查和评价学生对“循环结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3 课间技能实践的实践
根据“循环结构”这一知识点和第二阶段的学生任务提交情况,教师发布C级任务:循环结构之比赛。教师在“openjudge开放的在线程序测试平台”选择一些难度高于B级任务的题目,以比赛的形式发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在平台上提交任务。
3.4 课后评价提升的实践
根据“循环结构”这一知识点和第三阶段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发布D级任务:猜数游戏(1阶~ 4阶)。学生在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之前,可以评估自己前三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果前三阶段完成较好,即对于能力强的同学,可直接开始完成D级任务;如果前三阶段还有未完成的,即对于能力弱一点的同学,可以复习前几阶段“MOOC+SPOC+任务驱动”的资料,还可以与教师建立“一对一”的个性化教与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在“线上”,也可以在“线下”。另外,本阶段的任务设计力求解决现实问题,是分级的实际问题。如,“猜数游戏”可按照游戏的难度和人性化程度分为4阶,对于能力弱一点的学生也能完成“一半”的任务,而这“一半”的任务也可以独立作为游戏,不至于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完成第4阶难度的游戏设计,并在“openjudge开放的在线程序测试平台”上提交任务。能力弱的、有疑问的学生可在全英文VC++6.0上完成,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商定一个计划进度,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学生单独提交任务给教师。
4 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模式的教学效果
4.1 学生期末成绩
以下是本校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专业使用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后,与2014级使用同一份“C程序设计”试卷考试的期末成绩分布情况,见表2和表3。
对比两个年级的成绩分布,发现2015级的及格率大幅提高,60~69分和70~79分的学生明显增加,但是80~89分和90~100分的学生有所下降。
4.2 成绩评价
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已将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或成绩评价方法告之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MOOC+SPOC+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把平时成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上述的4个阶段中都有评价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教师评价、实验评价和平台评价。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的评价,鉴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实践性较强,这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评价;平台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衡量,以某一道题的完成情况,包括排名、状态、统计和提问。当学生的教师评价、实验评价和平台评价出来之后,这个学生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期末成绩,教师可以提前预测,而且期末成绩也和之前的“三方评价”紧密相连。
5 基于“MOOC+SPOC+任务驱动”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反思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MOOC+SPOC+任务驱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发现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我们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改进的问题:①教师对这种模式,特别是设计和使用SPOC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实现全部教学内容的4个阶段的设计,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改进;②仍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基础和个人能力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学生从第二阶段开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观察是否提前对一些同学展开“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③第三阶段主要依靠平台进行评价,但也会出现学生“线下”已完成任务,待提交到平台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也需要教师适时介入,给予灵活的处理和评价;④在下一轮的“MOOC+SPOC+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对这一模式的评价,特别是高分段学生略有减少的原因的探究;⑤在教学过程中,争取做到“教师要闲,学生要忙”[5],可以适当融入“翻转课堂”的形式,但要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 戴丽丽, 李群. MOOC: 撬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支点[J]. 黑龙江高教研, 2015(3): 23-26.
[2] 战德臣. 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 计算机教育, 2016(1): 12-16.
[3] 罗兰花, 任子亭, 张红军. MOOC趋势分析与基于SPOC的高校教学推进策略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6(2): 154-158.
[4] 苏小红, 赵玲玲, 叶麟, 等.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60-65.
[5] 王峥, 苏小红. MOOC +SPOC混合式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7(1): 91-94.
[6] 张颖. 基于“SPOC+任務驱动”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7(1): 131-135.
(编辑:郭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