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莲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课内外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学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使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课堂;课内外阅读;衔接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入,各个小学也在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开始重视学生课内外的阅读。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真正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
1.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1.1制定阅读计划
对于小学生而言,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约束能力。学生们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接受、理解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并且保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后,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充分地使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定期审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在进行批注时,教师不要以自身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对书籍理解程度的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们自由的空间,如果在本质上出现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纠正。
1.2师生积极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在学生阅读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准确的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纠正。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是非常需要给予肯定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阅读比赛的活动,给予学生们一定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1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础
小学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所学的文章。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下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自觉的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例如,在语文S版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课中,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课文的内容,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生动形象。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春天的雨与其他季节的雨有什么区别?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并组织学生将所查到的资料在课上与学生们进行分享。
2.2以文章思想為角度
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有意义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通过理解文章中的思想,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深对社会的认知。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将学生引入到课外的阅读中,将课内外阅读实现有效的衔接。
例如,在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有一篇是两则寓言故事,一篇是《狐假虎威》、另一篇是《鹬蚌相争》,这两篇寓言故事都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示,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意主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激发学生对寓言学习的兴趣,推荐学生们阅读寓言课外书籍,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知识。
2.3以教材中的人物特点
小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里的人物形象都非常的丰富,能够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特征。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一篇课文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声音、动画的表现,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课文中的哪吒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记》等相关书籍,也可以适当为学生找一些课文读物的故事情节的动画视频。
3.结束语
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学生有真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工作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保证自身的语文涵养,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秋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16
[2]牛秀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OL].学周刊,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