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君
【摘 要】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基本的数学经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生活轨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关系。
【关键词】学校数学;经验数学;数学本质;数学思维
【干扰现象】
一、高低相对,南辕北辙
很多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可能都遭遇过这样的尴尬:老师热情洋溢地挥舞着粉笔问道:这条叫做三角形的高,那这一条叫做三角形的?学生齐刷刷地回答——低。生活的经验、语文的经验对我们的数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就如同下面這位老师一般:
【案例一】——《三角形的认识——“高”的教学》
……
[理解高的定义]
师:(师指着AD)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它的高?
师: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
出示: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师: 现在请你再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一条就是它的高?
生1:点A是顶部,BC边是底部
生2:从最高点的顶点A开始到最底部BC的垂直距离。
师小结表示肯定。
[尝试作高]
师:根据你对高的理解,请你在作业纸上第一题中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学生尝试画,师巡视收集作品)
展示交流:
师:你们看,是高吗?
生:是
师:为什么?
生:从A点到对边BC的垂直距离。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交流画法,不足之处交流改正。
师:仔细看!转动这个三角形,还是以它为底,还是高吗?
师展示:
众生:不是!
师:不是?为什么?
生1:因为不是从顶部到底部的。
生2:是的,都是有A点出发画对边BC的垂直线段。
(学生若有所思,师生交流)
师:如果以AC、AB为底,高在哪里呢?请你也试着把它们画出来。(学生尝试画高,师收集作品)
师:是高吗?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再出示书本上对高的定义。
二、借多借少,如何是好
我们不能否认“经验数学”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优点,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老师适时点拨,去伪存真,存异求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化”的动态表象。
【案例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填空题有这样一道题目:计算22-5=□,可以先算□○□=□,再算□○□=□。班里有一部分孩子是这样填的:可以先算5-2=3,再算20-3=17。结果全部被无情地打上××。
回想自己当时的课堂:
……
师出示:22-5=□,(边上配有小棒图)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拿法:
(1)将2捆中打散1捆,从中拿出5根,再将剩余的5根与单根合起来;
(2)将2捆全部打散,从中拿走5根,再将剩余的15根和单根合起来;
(3)将2捆中的1捆打散,和单根合起来,再从中拿走5根;
(4)直接不打开,从其中的一捆中拿走3根,因为5减2不够,少3个,所以只需借3个即可。
然而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孩子选择了第四种拿法,认为最快最简便。
……
【思考与应对】
一、互补与整合,凸显数学本质
1.从生活到数学。老师试图从生活中的定义让学生尽快地熟悉数学定义中的高。当三角形处于水平正立时(见下图1),确实对学生画高,理解高起到了一定的正迁移效果。学生对第一次尝试画高,讨论为何线段AD就是底边BC的高说得头头是道。因为生活中的顶即对应上,底即对应下。四年级孩子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从数学到数学。当生活化的经验对数学化的思想造成一定的阻碍时, 我们教师便要追求一种更具数学化的情景。课堂中老师通过旋转,想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有一个更本质的理解时,学生却出现了逆反的表现。认为刚刚板上钉钉的高因为旋转而变得不再是它的高了。究其原因,不难理解。因为通过旋转,三角形的顶部与底部已发生了变化。既然如此,那就索性一开始就用书中的定义吧。再则三角形的高也非生活中的高低之说。
二、操作与内化,彰显数学思维
1.生活经验教会我们。当课堂上出现教师心目中的理想答案时,我们往往有点得意忘形。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将这个自认为最佳方法传递给更多的学生,于是便有了那句“你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么!”虽然用的是疑问的口气,但情感却是充满肯定的。希望大家都能很好地掌握。回头想想我们不禁要反驳自己,为什么要像他那样说一说呢?他们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么?
2.数学本质告诉我们。我们既应积极提倡学生的动手实践,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表现的“动手操作”,而应十分重视活动的内化。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但是孩子来说,这样数学化的数学他们能理解吗?如何让他们利用生活知识来理解数学内涵,站在生活经验的起点上探索数学奥秘呢?就像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说的一样,当生活化撞击到数学化,我们就要让数学走进数学,创设更数学化的一种情景。以此来排除生活化的数学带给纯数学的干扰!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2]陈运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