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形式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7-05-30 03:27桂美媛
高教学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

桂美媛

摘 要:《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临床课程之一,教学内容细化繁杂,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且该年龄段学生对于体会儿童阶段的疾病特点有较大的距离感,教学难度也相应增加。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丰富灵活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对于《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103-03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linical courses of nursing majors, the teaching of Pediatric Nursing is quite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ontents with various key points to master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students at their age hav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the children's disease feat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Rich and flexible teaching styles are adopted to activate the atmosphere in classroom,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Keywords: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 style; teaching method; diversification

《儿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繁多,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知识掌握牢固与否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上由于当今电子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学生喜欢玩手机,信息接触面广,快餐式信息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经常使用到多媒体,图片、视频的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而且广泛,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但卻不能集中和持久于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且上课自空能力较弱等情况频出,作者认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可多样化,且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力,增强学习效率,牢固掌握知识。

一、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儿科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将本人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多样,提高课堂互动,且行之有效的一些教学方法,做了一个总结和归纳。

(一)小标准化病人

“小标准化病人”是由任课教师对1名学生进行疾病标准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该病症的实际临床症状及问题,该名学生作为小标准化病人,利用一定的道具,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还起到了小老师的引导作用。

具体方法: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该疾病的症状和评估内容,选出一名学生,并指导该学生准确表现出该疾病的症状及实际临床问题,课堂上让其发挥表演扮演患者,该学生即为小标准化病人,教师也可参与其中表演,如家属。由病人与家属组成的这样的标准化病患,真实还原了临床情景,使学生容易融入感受到临床实践的氛围。

该方法可使用在:护患沟通、小儿肺炎、上感、心脏病患儿的护理等教学。尤其是当学生自己曾患过的疾病时,也可以采用此法。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给学生设定一种工作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服务对象和自己所要担当的工作角色),通过体验自己担当角色的心理情感、工作方式、沟通方法等,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受到启示,然后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体方法:课前分组,课中分配内容,强调表演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明确表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每组同学进行讨论,根据学习内容进行编排内容,课中教师引导4个大组依次上台表演小品。其中工作场景的设定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如社区卫生保健院、儿科保健门诊、小儿家庭访视、育儿电视节目采访等;而角色的设定根据情况安排,如:小儿、家长、医生、护士、育儿专家、育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等。

该方法可以用在:母乳喂养、小儿常见病(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内容等。

(三)角色互换

“角色换位”是指将原有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对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尽情发表各自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看法和体会,教师和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补充并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双向式的教学方式。

具体方法:课前教师划分学习内容进行分工,安排分组讨论自己的内容板块,自学内容收集资料,选出一名“小老师”准备讲解,根据讨论学习的内容设置场景。

教师主持,由各小组选派的“小老师”上台讲解其所选择的板块内容,同时,本组其他学生穿插表演住院患儿的具体表现,“小老师”对场景进行分析,讲解护理措施,提出具体护理方法等等。教师首先请“小老师”自我点评,再组织学生点评,最后教师补充点评。

该方法可以用在:小儿腹泻疾病的患儿护理。

(四)课堂手机录像

针对课堂上凡是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尤其是有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学生参与表演或操作时,教师用手机进行摄像,然后将该视频当堂放给学生观看并请视频里面的同学自己点评自己,然后大家点评。

具体方法:进行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课程内容学习时,老师安排若干名学生情景模拟进行操作,教师在一旁用手机进行摄像,操作完毕后,教师当即将拍摄视频放于多媒体上播放给大家一起观看,学生通过观看有自己“主演”的视频,充分展示和暴露,知道自己各方面素质内容(如知识掌握程度、谈吐、体态等等)的优缺点和需要注意修改的地方,从而改变得更好,学习的更好。

实训操作课:婴儿抚触、婴儿洗澡、小儿头皮针输液,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等。

(五)构建共同话题

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把学生纳入到教学环境当中来,教学过程中构建共同话题,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通过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来营造环境,达到创设师生互动教学课堂过程、主动的学习。

具体方法:教师启动话题,课前设计问题,对于学生有过的经历和经验,构建共同话题,让同学们自己讲出曾经的经历和感受,其次,是要引入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讲解理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参与和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可以使用在:讲解住院患儿心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等内容。

(六)游戏环节

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如“心有灵犀”“找到你我他”等等这些游戏既有《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能够活跃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儿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游戏让叙述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使自己掌握儿科的知识内容。

如游戏——“心有灵犀”: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同学写出10到15个词汇或短语——即四张纸条,要求这些词汇或短语必须是《儿科护理学》的知识内容,然后请1名同学代表来猜其中1张纸条中的词语,全班同学用手语,肢体语言表达,不能说出词语中的任何字眼,猜对最多的那组代表为胜利组。

对于一个章节内容里面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点较多时可以使用,如:新生儿的特点、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等章节。

二、巩固教学效果的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儿科护理学》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熟练运用知识,并且将知识掌握牢固也是需要注意的,因此这里另外总结了一些巩固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分组讨论、“张贴”点评

病案讨论,下达任务书,将讨论的问题排序,分组讨论,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认为的内容告诉该组的同学,然后由组长统一写在该任务书上,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完成后组长把任务书张贴在黑板上,老师一一点评,师生互问互答。对于专业课程中的尤其是“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护理计划”的学习板块使用该方法,作者认为这是较好的互动和知识巩固总结的方法,如: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小儿体液疗法等可以使用到。

(二)巧归纳

《儿科护理学》中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如果死机硬背,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使得学生感觉枯燥,很难记住,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我们需要巧归纳,如疫苗接种歌谣: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如课程中小儿体格发育指标公式、小儿心率等都可采取。将知识点巧妙归纳,简单明了,便于同学们记忆,也可陶冶情操,调动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儿科试题库

重要知识点,在讲授后用试题巩固,加深印象,查漏补缺。《儿科护理学》课程组教师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经验,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试题库试题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各任课教师组成命题组,根据专业、章节分工出题,试题须按照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要求制定;由经验较丰富的专家及教师组成督查组,对试题进行反复论证、研究及筛选;最后由医学院教务处审核、鉴定研制而成。

(四)课后作业式“十字概念图”

用于课堂自测总结或巩固知识点,如新生儿黄疸、小儿贫血等知识点可以使用该方法巩固教学效果,分小组一起或者每人完成一份十字概念图,十字概念图是指由疾病概念为中心、相关联概念之间的连线和连接语以及概念举例等构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将十字图布置成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完善和巩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如图1所示:(十字概念图的中心概念:小儿贫血,加粗字体是十字图的连接语:发病原因导致小儿贫血出现临床表现,提出小儿贫血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五)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综合运用声音、动画、图片、视频、微课、医学APP、微信,如:微信二维码扫描学习视频,课程知识难点——如讲授心脏听诊音、支气管哮喘哮鸣音等时;图片——如讲授传染病患儿的护理中各传染病的皮肤症状改变时;动画视频——“健健康康成长记”、小儿动画片视频;制作微课或动态图进行播放——如法洛四联症的讲解。

三、结束语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在课堂中,使课堂的活躍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都明显提高了,增强了学生互动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从被动的学习知识变为主动的掌握《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点。

在取得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时,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课程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做到恰时、恰当、恰好,才能充分发挥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作用。总之,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的使用也是为培养更专业更高技能的素质型护理人才的同时,提高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婷,邹扬, 青,等.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93-96.

[2]艾素梅,须玉红,贺伟,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2012,27(7):641-642.

[3]高艳.“儿科护理学”试题库的应用与思考[J].2011(02):59-61.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