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教育对策研究

2017-03-13 20:05薛晶晶
科教导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践行教育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薛晶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行动障碍,针对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践行转化的行动环节中出现的阻碍现象,提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教育对策,力求解决践行障碍,促使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action obstacle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hindering the action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in the core valu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s put forward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strive to solve the practice barriers,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ociali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黨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化落脚点,在于把价值理念“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障碍,是指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践行转化的行动环节出现的阻碍现象,要采取措施解决践行障碍,使得当代大学生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准则,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教化和激励作用。

1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障碍

(1)知与行断裂,知行不一。“知,是对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行,即行为实践,就是在一定价值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价值情感、意志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价值意义的自觉行为”。①从传统的知行观点来看,当人们对一定价值规范有了认识,就会产生与其相符的行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②这就要求作为时代精英的大学生,要率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很多大学生往往出现自觉性不高,存在“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情况,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最大难题。

(2)行动成本高,功利倾向严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状态,应该是一种正面鼓励,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应当得到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而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则应当受到谴责和惩罚。然而,在当前社会中,部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不仅不能得到肯定和奖励,反而要付出高成本,这显然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比如近年来关于“摔倒老人扶不扶”的热门话题,就存在所谓行动成本的问题。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剧烈冲击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容易偏离主流认知,往往考虑自身利益,表现出功利主义倾向。

(3)示范引导作用不显著,良好风气未能完全形成。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从众”的心理,大学生亦是如此。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转化需要高校教育主体的示范带动。但是,从目前社会與论和一些调研情况来看,高校部分教育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效应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不少坏的示范。如有调查报告显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主流意识形态非常认同的只有6.0%、比较认同的占52.7%,无所谓的则占27.1%、比较不认同的占13.5%、完全不认同的占0.7%。”③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存在政治信仰模糊的现象,这必然对大学生的政治价值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2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教育对策

2.1 推动诚信道德教育活动制度化

(1)深化普法教育。在大学生中必须持续推进和深化法治教育,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深入宣传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増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学会遵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2)形成诚信监督机制。一方面,把讲社会责任、诚信守约作为重要内容,形成有利于弘扬诚信的良好制度导向。在制定与大学生诚信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建立完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使诚实守信者享有优待政策。另一方面,开展专项问题处理,对于诚信人物和集体,要通过选树道德模范、推荐身边好人好事、诚信之星评比等方式,大力进行挖掘和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对失信违纪的学生,应根据违纪违规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警示约谈、批评惩处、发布公示等不同措施,震慑失信人群和失信行为,推动形成扶正祛邪的制度机制,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必须在大学生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化理念为行动。诚实守信重在养成、贵在践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行之久远。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一是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起,深入开展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倡导以诚相待、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树立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二是深入开展诚实做人、守信做事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在社会做诚信公民;三是开展诚信考试、诚信学术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和学生从自身做起,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共铸诚信。

2.2 推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常态化

(1)重视实践创新,优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志愿服务应重视实践创新,优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高校追求大学生100%注册志愿者,在设计活动搭建平台时,从青年需求出发,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首先,可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志愿服务面广量大,残疾人群、空巢老人、失足青年、留守儿童、农民工等群体尤其需要守望相助,文娱下乡、保健医疗、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环境保护、便民利民、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崗位和需求服务内容都非常广泛,因此需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需创新志愿平台载体,设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保证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取得服务实效。

(2)重视科学布局,探索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志愿服务应具备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需重视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特色机制。第一,应强化组织招募和注册工作。高校对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志愿者应实施分类管理,以需求为导向,把受助者的需求与志愿者的服务有机结合,可以以系科或专业为单位,设置不同志愿者服务站点、基地或信息平台,能迅速准确地定位志愿者个体,及时提供志愿服务,发挥志愿者的优点和特长。第二,做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服务记录工作。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志愿者信息档案的记录和保存日益便捷和详实。志愿服务记录一般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服务时间和内容、培训与奖励、个人感悟、被投诉或失误行为等内容。记录准确完整地反映和评价志愿者个体的信息和服务,应该及时无误的更新,保证其完整连续。第三,健全志愿服务的有效评估。大学生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理应得到回报和关怀。完善志愿者评估和激励机制,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比如可进一步完善星级评定制度,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作出综合评价,然后进行相应的星级认定,对贡献突出的志愿者在生活保障、文化教育、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有效奖励。

2.3 推动日常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化

(1)推动生活礼仪的文明自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推动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化,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知、深切体悟礼仪中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有效路径。在生活礼仪上,要推动形成文明自觉,离不开宣传教育和有效监督。比如组织和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等场所,开展力所能及的文明礼仪宣传活动;编写文明礼仪通俗读物、宣传手册,组织免费发放和宣传;在校园公共场所设置警示标签和提醒标志;结合“文明旅游”、“遵守交通”、“保护地球”、“节约用水”等相关主题,设计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品,张贴、刊播在校园内;制作导向鲜明、新颖活泼的公益视频或广告,通过校园网络或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鼓励学生运用图片、视频、文学、动画、漫画、微电影等艺术形式,鞭挞不文明现象,营造文明校园的浓郁氛围。

(2)推动强化礼仪的凝聚力量。与一般的生活礼仪相对应的,还有一种礼仪,被称为“强化礼仪”,能彰显出强大的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功能,提升社会群体的凝聚力。比如我们的法定节日,可以通过一些纪念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以礼兴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通过这些法定纪念日,组织大学生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可以激发群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信念,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

注释

① 陈钦华,段依伊.论实践中“知行断裂”的修正.湖南社会科学,2014(3).

②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05-05.

③ 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④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昏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02-26.

参考文献

[1] 董晋骞.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邓晓芒.实践唯物论新解:开出现象学之维.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践行教育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