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蕊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直以来,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我们不得不反思和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多分为专制型、放养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子女没有决定权,父母也不跟子女沟通或征求意见,一味地自己替子女决定。更有甚者,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的学习只有在严格的打骂管教下才能有所提高。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不善于与人交流,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的性格。放养型的教养方式下,父母对子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供给学费和生活费,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放任惯了,极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吸烟、酗酒、沉迷网络等问题。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父母懂得跟子女沟通,能够尊重子女,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积极地与子女交流。这种教养方式下,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予以鼓励,对孩子的不足及时纠正。从而能够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特定的家庭氛围中,时刻感受着家庭的熏陶。如果孩子能够在一个健康民主、乐观向上的家庭里生活,大学生容易形成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能够与其他人友好地交流,具有独立性、充分地展示自己,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而生活在争论吵闹、唉声叹气、郁郁寡欢的家庭氛围中,大学生极易产生自卑、抑郁、消极的心理特点,很难在大学生活中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类学生极易产生不善于人际交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一般来自偏远农村,家庭对孩子寄予厚望,这类孩子在走出农村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城市,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一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会有自卑心理,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干很多份兼职,更有甚者利用课余时间和晚上干兼职,休息不好,精力不够,影响学习。这类学生很容易陷入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和帮家庭减轻经济压力的困境当中。
(四)父母的期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每个家庭的美好愿望。在应试压力下,这种美好的愿望经常被扭曲为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够改变命运。很多家长只重视对学生智商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一味地让学生参加各类辅导班,把学生搞得筋疲力尽。而忽视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很多学生因为只会学习,上了大学之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够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实际上,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学生有自己的情感和独立性,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与子女平等地交流。在孩子无法做决定时,即使替孩子做出了决策,也要解释原因。逐渐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及时与孩子沟通,也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于孩子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疏导解决,从而帮助孩子树立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及处事原则。
(二)开展丰富的家庭文化活动,促进子女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育不只是通过说教才能完成,家长作为言传身教的第一课堂,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不仅要与父母相处,还要与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相处。良好的家庭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从社会中获得温暖与关爱;能够帮助孩子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悲观情绪中解脱出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生活当中才能不完全依赖父母,逐渐树立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依靠自己积极乐观、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挫折,不断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当中主要接受的两类教育,如果能够密切配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家长要摒弃把学生送进大学就“完成任务”的思想,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态,特别是心理变化。其次,家长对学生的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不应隐瞒,应及时与老师沟通,做好防范工作。及时与心理老师沟通,对学生的病史做好保密工作,一方面能够保护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学生病情的恶化,在出现突发情况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昀低。另外,学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在校的突发状况和学习生活状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对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防范和纠正。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适当的支持系统。
(四)加大扶贫力度,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社会要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让农村的孩子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减轻经济负担,缓解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心理落差。其次,学校要加大对特别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力度,做好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开放助学贷款等绿色通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爱,减轻经济负担,使学生能将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一味地做兼职来赚取学费生活费,从而让学生减少自卑和孤僻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家庭教育对青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明确家庭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任春凤.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4(1):146-148.
[2]史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晋中学院学报, 2015(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