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娇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论奕与晚清外交
刘秀娇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执掌枢府达二十余年之久,其从事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对晚清的外交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交过程中,奕及其智囊集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开创了新的外交特色;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总理衙门;派遣使臣考察外国风情;开办培养外语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一系列外交实践既推动了清政府抵御外辱,探索“自强”之路的进程,又对晚清外交体制向近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奕;晚清;外交体制
1856年,列强再次侵略中国,并要求换约,咸丰皇帝逃亡热河,命奕在京与列强进行交涉,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余年之久的外交生涯。在外交过程中,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外交思想与理论,并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对晚清外交体制向近代化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个人素质与能力
(二)严峻的战后局势
1856年,列强再次侵略中国,咸丰帝的近臣中,怡亲王奕垣、郑亲王端华以及宗室肃顺,都没有御敌方针,导致晚清在御敌与和谈中屡屡挫败,北塘与大沽相继失守,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为保全自身逃往热河,但在逃走前,必须留一个可靠的人在京城,处理与列强的各项事务。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叔惠亲王绵愉年纪大且无政治经验;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是刚刚与列强谈判的破裂者;惇亲王奕誴则鲁莽少文,肃亲王华丰和豫亲王义道等人均非近支,由此看来,唯有奕,学识较深,并做过领袖军机,有政治经验,与列强进行交涉最为合适。据《清史稿》载:“十月八日英吉利、法兰西兵逼京师,上命怡亲王载垣、尚书穆荫与议和,诱执英使巴夏礼,与战,师不利。文宗幸热河,如召回载垣、穆荫,授王钦差大臣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王出驻长辛店,以维大局。”[3](P1905)
(三)智囊团的组建
(一)“外敦信睦、隐示羁縻”的外交方针
(二)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经咸丰皇帝批准,于1861年1月成立总理衙门,接管理藩院和礼部所执掌的外交事务。总理衙门创办初期由奕、桂良、文祥担任大臣,之后人数略有增加,职权最初为:“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驿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6]后来职权不断扩大,许多军事、经济、财政、内政都归于其管辖范围。
总理衙门的外交职能是其一切功能的核心所在。其对外表现为:各国公使赴京上任或卸任回国都必须拜会总署,总署以平等礼节接待,公使觐见清帝递交国书事宜也由总署安排,并且总署承担着遇事同各国公使直接谈判的职责;对内表现为:筹拟、审核对外政策、协调地方对外交涉和提名涉外。
总理衙门的成立,完善了政府职能,标志着与外国“平等”交涉、和平谈判的开始,开辟了清朝外交的新局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外交部。中国开始通过这个衙门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
(三)派遣使臣出国考察
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在列强逼迫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派遣使臣出洋考察已成为中国被迫接受西方近代社会秩序的表现。奕在与列强交涉过程中,感到由于中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中外交涉屡遇困难。派遣使臣出洋考察,一可以了解各国政俗风情,搜集情报,减少制定外交政策的盲目性,二可以在外交上由被动变主动。恰逢1865年赫德奏请回英国完婚,并与文祥商量携带一名官员随行。因此,1866年2月20日,奕上奏朝廷:“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借资筹计,唯思由中国特派使臣前赴各国,诸费周章。滋因总税务司赫德来臣衙门,谈及伊一览该国风土人情,似亦甚便等语。同文馆学生于外国语言文字均能粗识大概,若令前往该国游历一番,亦可增广见闻,有裨学业。”[5](P1-2)
(四)创办第一所近代外国语言学校——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开办初期,开设外国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两科。最初仅开设英文馆,第二年增加了法文馆,将以前官办的俄罗斯文馆并入其中,后又把日文、德文、天文、算学也列在所学之列。为了培养外语人才,奕一方面协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打破初期只从满族八旗中挑选学员的局限,将学员从满族子弟中扩大到汉族世家子弟中,并新增自然科学等学科。另一方面,于1864年6月23日在广州开办同文馆,挑选满汉子弟共二十名,聘请美国人谭顺为外语教师,翰林院编修吴嘉善为汉文教师。
(一)抵御外辱,探索“自强”之路
(二)促进了晚清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其次,总理衙门的成立,改变了晚清以来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外交的局面,设立了专门执掌外交的机构,开辟了清朝外交的新局面,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外交部。
再者,出国考察制度的建立,改变了清末以来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导致中国对外国情况知之甚少,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固步自封、走向衰落的状况。随着使臣出洋考察,并将各国的山川、先进技术等介绍到中国,对推动晚清近代化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后,京师同文馆为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它的创立为晚清培养了一批外语人才,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又带动了一系列近代学校的兴办,为晚清近代教育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8]1860年,奕开始处理外交。奕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软弱与妥协,虽然使清朝丧失了一部分主权,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奕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是在西方先进的武器威逼下为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而做出的被迫选择,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反映的大都是咸丰皇帝的意志,奕更多的是在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他采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漩涡中拯救出来,但是他所推行的平等交涉方针、建立总理衙门、派使臣出洋考察、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外交活动,使晚清在外交方面顺应了时代潮流,逐步纳入国际外交的轨道。
[1]赵翼.檐曝杂记:卷1[A].唐宋史料笔记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费行简.近代名人小传[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3]赵尔巺.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齐思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刊:第五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5]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一辑[M] .
[8]刘桂仙.冯桂芬的思想属性——以《校邠庐抗议》为基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9).
责任编辑:魏乐娇
YixinandDiplomacyattheLateQingPeriod
LIU Xiu-jiao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After the second Opium War,Yixin had been in power over 20 years. His foreign policie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iplomatic system. Yixin and his council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diplomacy. “Treaty of Peking” (with the UK,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 opened new diplomatic characteristics. Yixin establishe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Qing Dynasty and sent envoys abroad. He also started the School of Combined Learning where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were trained. These activities and practices contributed to the Qing government’s practice of resisting foreign invasion and exploring the self-improving process.
Yixin;the late Qing period;diplomatic system
2016-12-20
刘秀娇(1992-),女,山西榆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1004—5856(2017)11—0101—04
K252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