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芳
摘 要:阅读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有效体现。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把握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高效阅读,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阅读的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因此,如何上好小学英语阅读课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注意长期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明确目标;策略方法指导;综合能力培养;注重细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39-01
小学英语高段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这是我们英语教研组研讨的课题。研讨中我仔细阅读资料,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写道:新改版的读写板块配有图片的文段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语篇综合练习,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阅读,五年级上下册的阅读是一个串在一起的整体,而六年级的阅读内容是不同的语篇读写活动,每个语篇又是各自独立完整的。在本单元A/B部分的主要语汇、句型的基础上适当扩展语言,增大语言输入量,从而达到输出。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使阅读课更有时效性呢?
一、教师要心中有数,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英语高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有意义的语篇教学活动、完整的语篇训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训练学生有意书写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对阅读的自信心。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习英语而不是教学生英语。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不忘时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一)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
整体阅读是一种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作为阅读者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阅读材料应该整体呈现,让学生明白所读的内容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片段,从而教会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阅读。
(二)养成使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我们平时使用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同时受母语影响负迁移较大,学生在阅读时很自然会使用母语翻译。要增加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积累,鼓励直接用英语理解,减少母语与英语之间的互译,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培养英语的语感。
(三)让学生学会猜测词、预测
对小学生读者来说,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可能的。老师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根据语篇猜测生词的含义。而不是把所有的生词意思告诉学生,即使想要告诉学生也应该精心设计一些环节引导他们主动去猜,这样比直接教授更有效。
(四)培养综合能力
读完文章,让学生依据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练习。让学生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表演出来,能帮助学生对课文整体进行吸收与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复述短文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发挥想象,运用发散性思维陈述自己的观点。仿照阅读材料重新编写文章,培养学生逻辑书写的能力。
三、注重细节、做到高效阅读
(一)巧设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创设较为真实贴切的能为阅读材料服务的教学情境。把阅读前的复习活动如做单词游戏、对话表演、认读重点句式等,尽可能融到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复习熟练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词汇,预测文本的信息,建立阅读的兴趣。在初读前设置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阅读能快速找到答案,帮助学生学会获取所需的信息,初步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再次阅读文本时设置较为深层次的任务,答案不能直接找到,需要根据相关信息重组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这种带着任务去阅读比单纯的读材料更为有效,学生兴趣也浓厚,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检测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在完全理解材料以后要求学生能根据文本信息进行讨论或语段表达的信息生成输出,也就是落实写的环节。为了达到目的,教学活动要细化,每一个环节的设置要目标明确,衔接紧密。
(二)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中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很出色,但是要通过不断的训练让他们各有收获,逐渐缩小差距。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分层目标。时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有计划地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日常积累
没有语言素材的基础,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一方面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实际的读来训练,另一方面,阅读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像不同的文化习俗,历史背等。我们新教材教师用书每单元都有一片相关主题的阅读,经过几次试验,学生可以很快的理解其内容,为学生的阅读拓宽了视野,让学生能读到不同形式的文章,有助于知识的积累。教学中我们讲求学科之间的联系,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之间也要有效的结合,老师要用心将我们英语学科各个学段的不同课型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备,实施有法,才能保证我们日常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王义秀,臧传军.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