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蕊华
新学年开始了,中小学新生要入学。2016年2月,教育部首次在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在新学年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如何理解这一政策内涵?如何调整办学策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和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在为学生上学提供便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采取多校划片的入学办法。相对于“单校划片”,“多校划片”意味着一个片区乃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也就是一个学校对应了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这使得学校同时面临生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要面向全体。新的划片入学政策,会使学校生源状况更加复杂,学生学业基础也会更加参差不齐,这会增加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难度,无论对基础比较好还是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都会提出新的挑战。
其次,要尊重差异。划片入学使得生源更加多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学校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仅就学业成绩而言,优生与后进生也是同时存在的。同时,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可以灵活地设计不同的小组学习或团队活动方式,既可以让有着共同学习兴趣和基础的人在一起,也可以让有不同基础的人在一起,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次,要加强合作。划片入学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方式,其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区域教育资源要相对均衡。这种看似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局面,恰恰说明了校际均衡与校际合作的重要性。目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东西部地区及城乡之间,也体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
最后,要创建特色。划片入学追求的教育均衡,绝不是低层次的均衡,而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办学中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划片入学促进了教育均衡的发展,禁止了一些不正当的择校行为。但是,“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也限制甚至剥夺了学生及其家长教育选择权。单一的判断学校好坏的标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也加剧了学校之间同质化的倾向,使得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在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形式化、局部化、短暂化和绝对化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从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考虑,整体协调,从点到面,逐步推进,可以从办好特色活动、特色项目开始,进而办成学校的一个特色,然后逐步由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一个特色的学校。特色的创建要坚持本色,注重长远,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特色,同一个学校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选择性。特色的创建要关注差异,尊重选择。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