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文雅:绽放教育的生命活力

2016-11-05 12:18罗锐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生命教育

罗锐

摘 要: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品质,关注生命的教育应该创设和谐优雅的生活情境,创造和乐文雅的成长空间,积累生存技能,发展成长能力,丰富人文素养,让学生享受生活之美,成就和乐文雅的生命品质。

关键词:和乐文雅;生命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07-02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创办于2011年,占地面积53360平方米,现有60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150多位教师。建校五年来,学校以“和雅”文化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聚焦核心素养,立足“和、雅、慧”,从“和乐文雅的生命体验”“和美博雅的内涵修行”“和真慧雅的科学思维”三个维度打造学校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教学方式,全面开展生命教育、学科教学、艺体素养三项办学特色的探索。我校把“和乐文雅”生命体验定位于生命过程中三个重要因素——“生存、生长、生活”,即在学校教育中努力引导学生积累生存技能、体验成长快乐、享受生活情趣、丰富生命素养,提升生命品质,成就幸福人生。

一、追根溯源,探寻生命教育之源

对于生命的起源,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在世界各民族早期历史上都有过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1871年,达尔文运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系统地阐述了生命的起源。随着岁月的更迭,关于人类的诞生,激发人们探究的欲望,对人类生命诞生做出系统的解释,源自恩格斯1876年所写《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创造人类形成共识。关于教育的起源,恩格斯做了明确的表述:教育就是在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即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中产生的。教育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发展、更新的重要手段。

可见,教育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诞生而逐渐发展的。生命与教育紧密相连,应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健康成长,进而更好地经营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幸福生活。

二、探索求真,发展生命教育之本

我们紧紧围绕着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开发“和乐文雅的生命体验”内容,形成“和爱向善,博雅启智;和顺至孝,文雅明礼;和合立仁,儒雅求真;和乐有信,贤雅尚美”的和雅生活价值公约,构建有鲜明个性特色和浓郁生命气息的和雅教育。

(一)培养生活技能,关注发展空间

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在低年级,以“认识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在中高年级,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散落在一些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各门学科教师通过各个环节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力求在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关注学生发展。

(二)培育生活情趣,丰富发展环境

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更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生活情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学校与班级管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人文成长气息的环境,使每个学生得以快乐、自由、健康地成长!

(三)助推生长动力,丰厚发展底蕴

教育就是要努力回归本真,让每一个生命在校园里幸福歌唱,让每一个生命在校园里顺利成长。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生活趣味,助推生长动力。开展“选课走班”活动,建设种类丰富、内容多元的特色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智慧、灵动地发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成长,留下美好的回忆。

(四)追求生命品质,提升发展质量

追求生命品质,就是要让每一名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迸发,对学校的“生命教育”进行了整体勾画,进一步明晰了特色学校的理念指向。通过活动,唤醒生命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够把自己的活力显现出来,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出来,为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和方向;通过学校教育的切入,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迸发,为未来的精彩人生奠定根基。

三、春风化雨,浇灌生命教育之花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就是为了让生命主体自由幸福成长而进行生命化的教育。生命的多彩源于生活,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体验直接决定生命的幸福指数。我们积极建构生命教育体系,从基本的生活技能、优雅的校园生活、高雅的生命质量三个维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提升生命质量,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一)自我服务,锻炼独立自助能力,为生命增技

独立自助,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潜力的基础。我校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学生的“独立基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机会,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放手实践,大胆体验,充分发挥独立自助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存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助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1.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健康生活。

生命的精彩需要健康的体魄。我们将体育锻炼作为改善学生生命状态的第一要务,保证每位师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锻炼时间,积极开展“阳光伙伴”体育运动,重点开发大课间游戏,将武术操、太极操、轻松晨跑、花样跳绳等常态内容,当作丰富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来打造。组建校体育运动队,举行师生运动会、亲子运动会,让学生在校园内充分享受生命的乐趣。

2.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我校在生命教育实施中,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开辟了以劳动体验为主的种植园实践场所,通过“班级责任田”的形式,种植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增强了学生对农副产品的了解,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每周五下午进行包饺子、叠被子等实践活动,学生的生活技能不断增强,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感受了生活的幸福,提升了幸福指数。

3.开发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

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引领学生明道理、修雅行,让德育的生命特色更浓;把规范走路、文明说话、平等交往和独立生活等作为学生生活技能类课程,引导学生形成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公民素养;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

(二)自我管理,提升生活文明水平,为生命增质

人创造了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也能陶冶优雅的人。我们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以课程的理念建设校园,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努力用文化陪伴师生,用榜样激励师生,让校园“说话”,润心无声,为生命发展添彩增质。

1.构建校园文化。

(1)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把校园建设成一本具有生命气息的教科书。在校园建设慧雅文化长廊,介绍书法、国画、葫芦丝、版画、二胡等传统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建设生活种植园、数学体验馆、文化主题园、身高体验壁、长度测量线等具有生活实践特点的场所设施,将教育与生活有机融合。文雅苑、和雅路、仁义礼智园、晨光阁、夕驻园等特色建筑,将学生引进学习胜境,校园里处处充满生命气息,激励学生做人求学。

(2)让校园充满雅韵书香。为让学生徜徉在生命雅韵之中,我们把古诗、对联、成语、歌曲等制作成音频文件,作为每天的铃声,形成上学童谣赏析、课间古诗铃声、放学名曲欣赏的系列课程,定期开展校园读书节,设置开放读书苑,班班设立读书吧,把图书室从室内移到室外,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泛舟书海、浸润书香,让阅读成为校园“最美姿势”,以阅读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

2.强化自主管理。

(1)社会体验管理工程。把社会管理机构和资源作为课程引入学校,开展校园内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立校园公安局、校园教育局、校园环保局、校园小法庭等学生自主管理机构,让学生们模拟社会环境与机构,进行自主管理,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2)师生自主管理工程。以目标引领,制定儒雅教师细则,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推选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方面以开发班级管理文化为主题,关注外显素质,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培养谈吐文雅、举止文雅的学生。组建班级成长共同体,引领学生共同成长;评选榜样小标兵,引导学生快乐成长;设立校园小警察,引导学生和谐发展;组织社会志愿者,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三)自我教育,丰富文化知识能力,为生命增智

学习活动是儿童主要的生命历程,我们要着力营造快乐而富有生气的课堂,给学生一个灵动而充满生机的学习场所,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以尊重学生与自主学习为主线,开展“三自”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在每节课上,开展“精彩两分钟演讲”,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汇报预习感悟,以便释疑解惑。倡导课前自由预习、课中自主探索、课后自觉学习的学习方式,将“试、交、引、悟、用”作为课堂的五个要素,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蕴涵的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在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发挥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等显性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四)自我赏识,激励学生发掘潜力,为生命增彩

通过多元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用分数来压抑学生,而把赏识当作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热爱自我的有效手段。主要有展示特长的炫耀性评价、挖掘潜能的激励性评价、增强自信的赏识性评价,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结束语

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努力寻找生命里重要的五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闪在眼里的智慧、长在心底的善良、融入血里的骨气和刻进生命的坚强”,努力成为健康快乐、智慧灵动、和乐文雅的现代少年。

参考文献:

[1]高伟.从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2]唐开锡.生命教育观下的新基础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生命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