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磊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上海 200231)
教师语言性理答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林磊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上海 200231)
摘要:教师的语言性理答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评价行为。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结果表明,教师的理答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课堂教学中的理答环节,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教学细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和启智。
关键词:理答;数学学习;课堂观察;小学数学
理答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所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紧随学生的反应(Follow-up Students Respond)。它是课堂问答(发问、候答、叫答、理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表情、动作等)两类,其中语言性理答又可分为诊断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和激励性理答。
理答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可以说,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教师的理答还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否成功,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理答环节,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可以及时厘清教学线索,调整教学流程,修改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注教学细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和启智,及时进行课堂调控,确保了教学的高效顺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影响了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
一、观察方法
1.观察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行为,笔者以某校的一节风采展示课《计算比赛场次》为例,开展课堂观察。
(1)关于执教者:教龄27年,一直从教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对高年段学生和教材都相当熟悉。
(2)关于教材:《计算比赛场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单元数学广场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在整个高年段数学中,它是以三年级《搭配》的乘法原理为基础,又是为五年级《可能性》中的排列组合思想所服务的。
2.观察工具
在这次的课堂观察中,笔者主要观察的是教师的语言性理答。在整个课堂观察中,运用的是《数学教师语言性理答观察量表》,见表1:
表1 数学教师语言性理答观察量表
3.记录方法
观察课堂实录,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教师的问题,观察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行为,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1.数据统计
在整个课堂观察中,该位教师共理答了301次,其中诊断性理答68次,占22.59%;目标性理答123次,占40.86%;发展性理答79次,占26.25%;激励性理答31次,占10.30%。见表2:
表2 某位数学教师语言性理答观察量表各项目频数统计表
2.统计分析
(1)善于归纳,提高思维效度
从统计数据上,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四项理答行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目标性理答。其中,“归纳”出现的频率最高。适当的课堂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计算比赛场次》讲了三种不同赛制下,球队要进行几场比赛才能获得冠军。即便是单循环赛制,也有乘法和加法两种不同的算法,所以整堂课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如何将这么多似散落的珍珠般的知识点串成一根“珍珠项链”呢?教师适时的归纳总结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点。通过学生的解释、三种赛制的比较,教师一层一层地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得教学内容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学生们也在教师归纳的过程中理顺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抽象和建模的过程,升华了思维。
(2)适时引导,降低思维难度
在目标性理答这一项目中,教师“引答”的频数也较高,仅次于“归纳”,位居第二。由于体育比赛赛制离学生的生活稍有距离,又由于在参赛队数量增加后计算的复杂,或是由于几种不同赛制下的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频频“卡壳”。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往往答得不够正确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则会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不但能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也能捕捉学生“卡壳”的关键点,从而帮助学生拨开学习过程中的层层迷雾,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最终有效解决问题。适时的引导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开拓了思维,又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顺势延伸,挖掘思维深度
从统计数据的结果看,诊断性理答和发展性理答也是教师常用的理答方式,各占25%。在发展性理答中,教师善于运用追问和反问,顺着学生的思维,润物细无声地将数学知识的本质层层展开,使学生对计算比赛场次方法的认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经常会接着问一句“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有效的理答,将学生对某些问题模糊、片面或者肤浅的理解,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引领。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而深刻。也正因为这样的追问和反问,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也产生了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三、讨论
1.关注表达,以预设促生成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所以很多教师都认为,理答是即兴的反应与评价,无需预设也无法预设。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的理答具有随意性,这种随意性跟教师的性格、习惯和能力等有关,有些甚至是无意识的。比如,有的教师经常会把学生的回答再重复一遍,虽然有时也会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有时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但很多时候的确也导致教学拖沓,影响了课堂效率,而且很多时候这种重复并无效果。有的教师则会在学生的回答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后说“嗯”“好的”“是吗”,或是表扬一下“不错”等。如果学生没有达到预期,则教师会说“还有呢”“再想想”等草草了事。其中学生并不了解原因,这样的简单理答显然是不足的。
事实上,理答与提问一样,它是可以预设的。比如关键问题的追问,重要定理的归纳等;比如对学生回答的不同方式的肯定与表扬等。关注预设,促进生成,使得理答多样化,甚至艺术化,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
2.关注错误,以激励促内省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但在很多时候,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开展的顺畅性而忽略了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对此视而不见。有的教师则只停留在简单否定的层面上。课堂上,引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有效理答并不多。其实在课堂理答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讲不清楚、讲不完整甚至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达,关注错误,进行有效补充,以激励促内省。这样不仅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提升数学思维。
四、反思与建议
1.关于观察量表
在整个课堂观察中,我们运用的观察量表较为简单,容易使记录者产生混淆,导致观察者的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后期数据的分析。比如教师的一次提问,到底是属于单纯的提问范畴,还是理答范畴中的反问、追问。其次,教师的课堂理答除了语言性理答,还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性理答,单单只观察理答的一个方面,是不能全面地说明问题的。所以建议对此观察量表进行内容上的扩充,使观察角度更为完善。
2.关于教师
简单理答和重复理答是现在大部分教师的通病。理答作为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推动知识探究的深入、引领学生追寻数学思想之精髓,作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一种必然手段,教师必须得关注理答的预设和生成,寻求理答方法的多样化与艺术化。
总而言之,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理答的重要性。只有智慧理答才会彻底解放学生,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厚实、有效、灵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一婷.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金旦.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1,(26).
[3]陈慧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4]陆继美.过犹不及——小学数学有效理答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1).
[5]毛婷蓉.理答的智慧[J].文教资料,2009,(1).
[6]傅旭刚,吴少玲.新课程下小学优秀教师提问行为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6).
[7]张亚娟.小学数学教师理答策略探析[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0).
[8]仁庆罗布.从错误中解读学生的思维[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4).
[9]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 朱海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1] 项阳.让课堂充满灵气——智慧理答入门[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12]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Verbal Follow-up Students Respond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Learning
LIN Lei
(Shanghai Primary School of Xuhui District,Shanghai 200231)
Abstract:Teachers’ verbal respond is not only a teaching behavior, but also an appraisal behavi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er’s verbal respond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qual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llow-up students respon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can help teachers develop ideas, adjust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requires teacher to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detail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argeted guidance, inspi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Key words:follow-up students respond,mathematics learning,classroom observation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作者简介:林磊,上海市人,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高师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