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16-07-21 04:42:37王立英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课程建设

王立英

(上海市罗阳中学,上海 201104)



“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王立英

(上海市罗阳中学,上海 201104)

摘要:文章基于“明礼修身”的概念和内涵,描绘了罗阳中学构建“明礼修身”课程的探索路径。文章指出,构建“明礼修身”课程需要:建设隐性课程,注重学科教育,依靠德育课程,打造“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为完善“明礼修身”课程的建设,未来还需要:丰富课程资源,变革学习方式,开拓国际视野,探索课程评价。

关键词:明礼修身;罗中书院;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所学校依据自己的校情和校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办学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罗阳中学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以“明礼修身”为特色的办学思路。

一、“明礼修身”:学校文化之魂

1.“明礼修身”校训的确立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校的文化和精神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有精神的学校会使教育产生巨大的力量,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即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教育途径,再通过师生的积淀、内化,作用于其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其获得个体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素养。

在学校文化系统中,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和价值体现。罗阳中学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学生们都来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近年来学校注重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校逐步形成了懂礼貌、讲秩序、内心质朴的校风。为使其成为学校的传统,使一届届学生和一批批教师产生对这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学校提出了“明礼修身”的校训,为未来师生的精神生命成长、为学校形成文化特色打下了基础。

2.“明礼修身”内涵的界定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礼,意指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即规规矩矩地做人。“明礼”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还是在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要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懂得如何规规矩矩地做人。

“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包含两个方面:修德和修智。

3.“明礼修身”的具体育人目标

本校旨在通过“明礼修身”教育使学生能够知书达礼、乐学善思、阳光自信、励志笃行,具体表现为具有以下人格品质:

①勤奋学习。孔子曰:“十五而有志于学。”

②有志向。墨翟曰:“志不强者智不达。”

③懂得尊重。孟子曰:“有礼者敬人。”

④懂得感恩。中华民族对父母的“礼”,体现在“孝”字,因而我们强调感恩。感恩,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感恩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⑤能慎独自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觉遵守各方的规则成为道德习惯,这是个体品德修养的一种境界,是当今“明礼修身”的教育需要追求的目标。

⑥讲诚信。《礼记》认为:“忠信,礼之本也。” 对学生进行明礼修身教育,就要培养学生讲诚信,即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同时,学校基于“明礼修身”的校训,拟逐步造就一支博学多识、尚礼修身、乐研善思、敬业合作的教师队伍。

二、践行“明礼修身”的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1.构建凸显“明礼修身”传统文化教育内涵的育人环境——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学校先从校园环境入手,努力挖掘中华传统中体现“明礼修身”的教育资源:一进校门,醒目的“明礼修身”主题墙,镌刻着孔子的《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等语录;文化长廊中将“一诺千金”重守信、“六尺巷”明礼让、“曾子避席”话尊师等故事默默地述说,更勉励学生牢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传统精神;江南小院、小桥流水、中式小亭让学生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诗情画意的校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知书达礼,注重个人修养。

“诗促教、诗养德、诗立校”,孔子的诗化教育思想让学校萌生了“诗化铃声”的创意。“诗化铃声”是学校“明礼修身”浸润式教育的又一举措。每天清晨各班级电脑显示屏上总有一幅图文并茂的诗意画面,当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过,伴随着或激昂或悠扬或舒缓的音乐,“每周一诗”的朗诵穿过教室的走廊,在校园里回响,学生们在第一遍聆听后,和着第二遍的音乐声齐声朗读,校园顿时沐浴在浓浓的诗意中。

学校同时制订《上海市罗阳中学教师礼仪修养细则》,比如:课堂上“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接待家长时“热情相迎,和家长平等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和学生交流时,做到“善于倾听,平等沟通;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问候时,教师应回礼”。教师的言行就是直接对学生的教育。

2.注重各学科“明礼修身”教育的渗入——基础型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思品、地理、历史等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内容,比如语文学科《陈太丘与友期》是关于诚信教育的;《散步》是关于家庭礼仪教育的。学校不仅重视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关注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以实现教师由学科之师向育人之师的转变。比如:地理教师在讲述《气候与人类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南稻北麦”“温室效应”“酸雨”等新名词,全面地深化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恩大自然,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并且自觉自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学校倡导的“明礼修身”是相吻合的。

学校每个教研组都以学期为单位,整理出一整套的“明礼修身”学科渗透表。以下分别是社会、体育、音乐学科的部分教学渗透细目表,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九年级《社会》:

表1 “明礼修身”社会学科渗透表

九年级体育:

表2 “明礼修身”体育学科渗透表

七年级音乐:

表3 “明礼修身”音乐学科渗透表

在课堂改进实践中,学校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这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助,传承谦逊、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3.开展丰富多彩的“明礼修身”主题教育活动——德育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完善各年级“明礼修身”目标,并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依托,制订了具有年级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如表4:

表4 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

(续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气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分、谷雨等众多传统节日、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在明礼修身教育中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向学生表达中国传统节日中讲究信义、礼仪和情感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为此,学校开设了如下“节文化”活动:清明节的“缅怀先辈 铭言励志”、端午节“粽叶飘香话端午 民俗民风承传统”、国庆节“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重阳节“九九重阳 爱老敬老”、中秋节“中秋节 花好月圆话今朝”等。

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吟唱“二十四节气歌”,倡导学生中秋节和家人仰望星空、清明节去郊外踏青、重阳节为老人准备礼物等,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礼仪,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恩自然、感恩先辈和师长、懂得关爱他人和社会,使其培养善良品质成为学校的另一个文化符号,具体如表5:

表5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4.打造“罗中书院”多元化、个性化的“明礼修身”教育——拓展型课程

罗阳中学旨在借助“明礼修身”的文化特色来引领和统整拓展型课程的构建,通过“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尊重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改变学习方式,以此实现“三修两健”拓展型课程的育人价值。

(1)书院在当代社会的内涵解读

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朝。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应天书院为世人所熟识,它们对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书院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都各不相同,比如:历山书院传授医疗知识、开设门诊,并收藏大量医书;东林书院和一般以教学为主的书院不同,是社团书院,对学术的发展和新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还有武书院、正音书院。近代史上西方人借“书院”之名,传播西方的科学思想和教会思想。由此可见,书院对于学术思想的孕育、教育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使用全国或者地方的统编教材。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上海各校积极探索“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的实施,本校为践行“明礼修身”的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开始了“拓展型课程”的探索,提出了构建“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希望以此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传统办学思想。同时借鉴现代教育理念,通过不同教育形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中体悟人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格,使之成为基础型课程的补充和延伸。

(2)“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的核心内容——“三修两健”

“三修两健”是“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三修”意指:修心、修礼、修艺;“两健”即:健智、健体。“三修两健”的划分逻辑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的,德育包括修心(体现德的内在)和修礼(体现德的外在),智育对应“健智”,体育对应“健体”,美育对应“修艺”。

以下为“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的框架图

在此基础上,创建“修心、修礼、修艺、健智、健体”的“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体系:

表6 “三修两健”拓展型课程体系

“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承载着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完成“三修两健”的教育,成为学校“明礼修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明礼修身”课程建设的未来思考

1.丰富“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资源

上海是一个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博物馆等各种教育场馆应有尽有,许多地方都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农村有许多民间艺人,这为学生走出校园,走近、体验、感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而,我们要精心设计假期活动、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增长他们的见识。

2.丰富“明礼修身”教育的学习方式

我们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因而学校将“明礼修身”教育的学习融入到信息技术中,为学生呈现更多样的学习手段、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学校正在着手建设数字化学校,通过校园传媒、电子书包等,将微信、校园网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的学习。

3.开拓“明礼修身”教育的国际视野

本校的“明礼修身”教育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但并不是故步自封。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采用国际的视野去判断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今天应该倡导感恩情怀和行为。在礼仪教育中,学校提出要知晓各国不同礼仪,懂得尊重各国风俗,培养国际化的视野。

4.探索“明礼修身”教育的评价

一直以来,学生的素质培养如何评价,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学校亦致力探索学生在“明礼修身”教育中的多元评价,比如:在“罗中书院”拓展型课程中,每位学生在“三修两健”五大类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完成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如电子小报、表演、论文等给予评价,学校将给予学生“罗中书院”结业证书,伴随着毕业证书一起发放,给学生初中学习生涯一个美好的纪念。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人的精神和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精神的引导以及学生个人自身的努力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学校正为践行“明礼修身”教育特色做着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戚万学.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刘次林.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邓洪波.中国书院史(增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Middle School’s “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Education

WANG Liying

(Shanghai Luo Yang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1104)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this paper depicts the explore way of how Luo Yang middle school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of “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o build a “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curriculum needs to construct hidden curriculum, pay attention to subject education, rely on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build extended curriculum of “academy in Luo Yang middle scho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school still needs to rich curriculum resources, changes the way of learning,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courtesy and self-cultivation, academy in Luo Yang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lore

作者简介:王立英,上海市人,上海市罗阳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校课程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课程建设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0:30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6:54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20:43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9:20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0:13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5:28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7:51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9:28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