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

2016-07-02 01:24:24王开颜温小璠宁先达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语文阅读教学

王开颜 温小璠 宁先达

(1.大连大学师范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市第二中学,辽宁 大连 116013;3.大连市甘井子区美林小学,辽宁 大连 116038)

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

王开颜1温小璠2宁先达3

(1.大连大学师范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市第二中学,辽宁 大连 116013;3.大连市甘井子区美林小学,辽宁 大连 116038)

[摘要]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区别于传统阅读教学,在课堂互动方面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传统阅读教学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有强迫被动型、重外轻内型和云山雾罩型三种潜在形态。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互动呈现新态势,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得到优化,学生掌握话语主导权;生生互动具有主动性和思想性;生本互动更具真实性。

[关键词]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互动

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将传统的批注式阅读法融汇于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在接受教师有关批注式阅读的知识讲解后,按照教师的引导自主地对文本的语言文字、修辞手法、脉络结构、思想内容等进行批注。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批注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如金圣叹批水浒,脂砚斋批红楼,毛宗岗批三国。这些著作通常是由一些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所著,旨在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将这种批注式阅读法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旨在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批注可以采用眉批、旁批或者夹批的方式,用一定的符号或文字就文本的某一段落或者某些字词写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也可以采用总批的方式,即学生阅读全文后,对文本的整体思路、写作特点以及主旨感情等进行评价或写出感受。正如王宗海所说:“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1],把文本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其教学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读式阅读教学,尤其在课堂互动方面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互动分类及潜在形态

1.课堂教学互动分类

根据课堂教学中互动主体的角色分类,可以将课堂教学互动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1) 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师生与生生互动首先也是一种人际互动。不同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2) 生本互动。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学生作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本所传达的作者信息,而是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在灵魂上与作者进行互动。读者中心论更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从自己独有的视角来理解文本,创造自己的“新文本”。

2.传统阅读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潜在形态

(1) 强迫被动型。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其教学设计为依托展开教学活动,常以问题带动全篇,师生就教师的问题主线在课堂上形成互动。然而,面对教师的提问,青春期的学生会因为种种不安的情绪而无所适从,互动也就难以维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甚至强迫的地位,这种状态无疑会降低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2) 重外轻内型。许多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常设置一些讨论问题使学生之间展开互动。然而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多大的生成性,学生往往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自己的观点,互动也随之结束。自律性较高的学生会因互动的结束而变得安静,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则会趁此机会聊些课堂以外的话题。

(3) 云山雾罩型。新课标提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应干涉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主线早已向学生暗示了探寻文本的相关线索,学生在领会了教师的暗示后,就会按照教师思考的走向解读文本,使生本之间的互动变得间接、迂回而不真实。在语文阅读中,学生想要直接接触文本,必须拨开教师释放的“云雾”,自主地走向文本。

二、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互动的新态势

我们选择《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为例,基于课堂实录进行分析,详见表1。

表1 批注式教学互动呈现比照

1.师生互动的新转机

(1) 优化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师生课堂互动中通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提问时,主动发出了互动的信号。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某种原因——害羞、疑虑等情绪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2],这往往会导致互动的中断。教师为了达成预设,也会适时放弃互动,寻求别的互动对象,这就降低了互动的有效性。长此以往,课堂只会变成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课堂;而在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思考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师生互动时,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批注展开互动,使互动变得“有本可依”,这无疑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内容,有利于互动的顺利达成,也就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以上述教学实录为例,在第二次批注后的学生展示批注环节,教师连续提问十多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学生在已经形成批注文本的情况下,顺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就学生的批注进行了点评,几乎没有出现互动停滞的状况。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的顺利达成,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2) 归还学生的话题主导权。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接触文本后,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符合课标要求的“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该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学生批注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哪个部分,从哪个角度进行批注,教师虽然可以进行引导,但是学生的思维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这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不乏出现一些教师预设之外的话题,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批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3]这就丰富了师生互动的内容,使学生成为师生互动中话题的主动提出者,将师生互动的话题主导权归还给了学生。

以上述教学实录为例,在第一次批注中,教师围绕着学生批注出的问题“神话的蛛网是指什么”与学生展开互动;在第二次批注中,由学生展示批注,教师针对学生的批注与学生互动。可见,批注式阅读教学将课堂互动的话题主导权归还给了学生。

2.生生互动的新催化

(1) 生生互动的主动性。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大部分靠教师设定的讨论或者具体的提问来进行,一旦讨论结束,互动便停止;而在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第二次批注的教学实录为例,学生在开始后的5~8 min里会自行批注,8 min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和自己附近的学生分享批注,这一行为是学生自发的,教师并未作出指示。由此可见,一般的学生在做完批注后,都会想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这种分享的心情给生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契机,使生生互动变得主动、真实。

(2) 生生互动的思想性。以上述教学实录为例,在学生完成第二次批注后,教师给予学生18 min左右的时间展示批注。其中,生1就“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一句进行了整体赏析,生2则是就同一句话的具体词语进行赏析,对生1的批注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并且生1也对这种补充做出了反馈——“同意!我也认为从词性词义的角度分析非常好。”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批注都是其思想的结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批注的机会,学生展示批注的过程也就是生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往往会生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话题,出现新的互动。

3.生本互动的新生成

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感知文本前和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中,往往按照教师设定的问题对文本进行思考,这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经被教师的思路所干扰,而不能与文本直接互动。学生看到的文本已经是“教师批注本”,这无疑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从某个特定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生本互动出现了失真现象。[4]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未受到教师影响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直接接触文本,与作者互动,少了教师这层“隔膜”,生本之间的互动变得直接且真实。

三、对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误读的重申

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两者互相影响,互为依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是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1]批注式阅读教学对于有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读者来说是信手拈来,学生却是无从下手。[5]

上述教学实录中,教师让学生做第一次批注时,课件上展示了相关要求,表明是要质疑式批注,即以提出疑惑为主。这里教师采用质疑式批注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先解决知识性问题;而在第二次批注中,教师为批注做出的提示是:“学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情感、结构、字词、通读处理等角度入手来对诗歌进行进一步解读”,完成鉴赏性批注。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养”,学生批注之前,教师要进行引导;学生批注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批注后,教师要进行点评。所以,教师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时,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切莫“亡羊补牢”。

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简单对话,更是心灵上的相互沟通,情感上的彼此渐染。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孕育着新互动的生成。如此,我们要敢于、善于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让互动在“批注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徜徉。

[参 考 文 献]

[1] 王宗海.灵性与牵绊:审视批注式阅读教学中的几组矛盾[J].教育探索,2011(8):38-39.

[2] 林海.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S1):32-33,67.

[3] 郑志长.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17-19.

[4] 张剑,李明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3):110-111.

[5] 杨芳.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8.

[6] 游彩云.批注阅读推动学生与文本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2009(3):55-56.

[责任编辑:黄晓娜]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青年科研骨干专项课题(JGZXQDA022)。

[作者简介]王开颜(1991-),女,黑龙江宝清人,硕士研究生;温小璠(1972-),女,辽宁海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宁先达(1987-),男,辽宁抚顺人,硕士,小学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05-0050-04

语文视角[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5.013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谈大数据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22:28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7:00:47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53:43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探析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如何与学生互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