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300例观察

2016-06-22 04:25刘渝松郭剑华马善治杨昆鹏邹定芝沈友平彭文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

刘渝松,郭剑华,马善治,郭 亮,杨昆鹏,邹定芝,沈友平,彭文忠,王 健,文 巧,谢 辉

(1.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2;2.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401420;3.重庆市南川区中医院,重庆408400;4.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401520)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300例观察

刘渝松1,郭剑华1,马善治1,郭 亮1,杨昆鹏2,邹定芝3,沈友平4,彭文忠1,王 健1,文 巧1,谢 辉1

(1.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2;2.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401420;3.重庆市南川区中医院,重庆408400;4.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401520)

[摘 要]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系统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初级职称治疗组、中级职称治疗组、高级职称治疗组各100例,均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方案。结果:300例中临床痊愈201例(67.0%),显效84例(28.0%),有效9例(3.0%),无效6例(2.0%)。三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7天比较,三组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程度、颈肩压痛、颈椎活动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障碍、肌力、腱反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比较,各项指标初级组与中级组无差异(P>0.05),两组与高级组有差异(P<0.05);治疗20天、出院后1个月随访比较, 初级组、中级组与高级组在颈椎活动度和椎间孔挤压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培训后,在各种职称结构中运用均能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对照治疗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所有类型颈椎病的60%~70%[1]。2013年重庆市科委将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所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诊疗系统”列为重庆市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工程之一,由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牵头,重庆3家综合性中医院共同参加本次示范应用推广。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现将该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实用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12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按临床路径纳入标准分类,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初级职称治疗组、中级职称治疗组、高级职称治疗组。排除12例(其中10例自行退出观察,2例受试者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治疗),最终进入统计300例。初级职称治疗组(简称初级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2.60±11.73)岁,治疗前有51例接受过其他治疗(接受单一治疗者20例,接受两种以上治疗者31例,未接收任何治疗者49例)。中级职称治疗组(简称中级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1.22±12.32)岁,治疗前有60例接受过其他治疗(接受单一治疗者33例,接受两种以上治疗者27例,未接收任何治疗者40例)。高级职称治疗组(简称高级组)100例,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52.55±13.73)岁,治疗前有52例接受过其他治疗(接受单一治疗者27例,接受两种以上治疗者35例,未接收任何治疗者48例)。三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0~70岁,病程小于等于5年。已经接受过其他治疗须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患者同意参与临床研究;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者,排除胸廓出口综合征、尺神经炎、 颈背部筋膜炎、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锁骨上肿瘤、腕管综合征、心绞痛等疾病所导致的颈项、上肢疼痛,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脊髓型颈椎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畸形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剔除或脱落标准:纳入后自行退出,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试验方案完成治疗。同时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试验结果。

2 治疗方法

各组均采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2]中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牵引治疗、心理疏导疗法。另外增加中频脉冲电治疗,选用J48B型电脑中频透热治疗仪,根据颈椎病变节段、疼痛部位选用颈椎病处方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20天,以及出院后1个月进行访视,共计5个观察时点。若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达到临床痊愈,且未满20天者,观察时点随之减少。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判断不良反应与治疗的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根据卫生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订的标准(参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P21),按“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不可能”五级分类法。不良事件程度:轻度:未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或学习);中度:影响日常活动;重度: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并记录处理措施,处理后结果。

4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所载“症状分级量化表”、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评估量表制定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包括两项,即临床症状(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程度),专科体征(颈肩压痛、颈椎活动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障碍、肌力、腱反射)。全表总分46分。疗效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达30%~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总体疗效。300例中临床痊愈201例(67%),显效84例(28%),有效9例(3%),无效6例(2%),总有效率98%。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三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三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 (±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 (±s)

注:与初级职称治疗组比较,*P<0.05;与中级职称治疗组比较,#P<0.05;与高级职称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颈臂疼痛 肩背疼痛 上肢疼痛 上肢麻木 颈肩压痛 颈椎活动度椎间孔挤压试验  上肢感觉 上肢肌力  腱反射初级组(n=100)治疗前 4.66±1.19 4.23±1.14 4.19±1.36 3.52±1.86 3.50±0.92 2.74±1.03 2.54±1.08 0.44±0.83 0.48±0.85 0.34±0.75治疗7d 3.77±1.00#△3.61±1.14#△3.71±1.23#△2.63±1.51#△2.69±0.98#△2.24±0.73#△1.81±0.83#△0.29±0.69#△0.35±0.76#△0.29±0.71#△治疗14d 2.24±0.97△1.89±0.89△1.88±0.98△1.73±1.28△1.98±0.88△0.95±1.02△1.10±0.99△0.13±0.49△0.23±0.64△0.09±0.43△治疗20d 1.28±1.02 0.62±0.94 0.68±1.01 0.95±1.22 1.11±1.02 0.24±0.65△0.39±0.79△0.10±0.42 0.06±0.34 0.02±0.17出院后1个月0.81±0.74 0.09±0.41 0.41±0.32 0.67±0.62 0.80±0.63 0.15±0.15△0.12±0.35△0.00±0.00 0.03±0.20 0.00±0.17中级组(n=100)治疗前 4.75±1.31 4.37±1.43 4.23±1.74 3.76±1.54 3.64±1.20 2.86±1.11 2.62±1.30 0.64±0.56 0.46±0.74 0.36±0.66治疗7d 3.40±1.22*△2.85±1.14*△3.20±1.04*△2.45±1.64*△2.40±1.04*△1.65±0.96*△1.48±0.85*△0.20±0.54*△0.30±0.86*△0.20±0.22*△治疗14d 2.28±0.84△1.78±0.94△1.68±0.88△1.70±1.44△1.96±0.98△0.93±1.22△1.20±0.64△0.08±0.63△0.22±0.16△0.06±0.51△治疗20d 1.26±1.34 0.58±0.64 0.46±0.68 0.86±1.06 1.02±0.98 0.20±0.44△0.36±0.64△0.04±0.34 0.05±0.46 0.01±0.22出院后1个月0.80±1.10 0.08±0.60 0.40±0.76 0.63±0.44 0.64±0.76 0.06±0.23△0.08±0.40△0.00±0.00 0.02±0.46 0.00±0.00高级组(n=100)治疗前 4.72±1.27 4.34±1.65 4.21±1.56 3.80±1.24 3.56±1.00 2.82±1.03 2.58±1.27 0.48±0.72 0.50±0.66 0.35±0.80治疗7d 3.16±1.04*#2.60±1.02*#2.88±1.42*#2.20±1.22*#2.20±0.88*#1.33±0.62*#1.54±0.34*#0.18±0.46*#0.27±0.45*#0.15±0.54*#治疗14d 2.16±0.98*#1.38±0.86*#1.46±0.88*#1.30±1.40*#1.63±0.64*#0.66±0.98*#1.15±1.02*#0.02±0.42*#0.16±0.64*#0.02±0.40*#治疗20d 1.00±1.12 0.57±0.60 0.42±1.01 0.60±1.02 0.98±0.96 0.20±0.24*#0.28±0.86*#0.00±0.00 0.00±0.00 0.00±0.00出院后1个月0.79±0.65 0.08±0.64 0.40±0.20 0.68±0.22 0.40±0.44 0.04±0.20*#0.06±0.40*#0.00±0.00 0.02±0.15 0.00±0.00

治疗7天比较:三组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程度、颈肩压痛、颈椎活动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障碍、肌力、腱反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不同职称医师治疗具有差异;治疗14天比较:各项指标初级组与中级组无差异(P>0.05),两组与高级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20天、出院后1个月随访比较:初级组、中级组与高级组在颈椎活动度和椎间孔挤压试验两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P>0.05),说明除颈椎活动度和椎间孔挤压试验外,职称不同的医师采用此种治疗方法治疗无明显差异。

安全性评价:本次治疗组中,在首次针刺有3例出现晕针情况,经处理后晕针症状消失,对后期治疗无影响;4例在做温针灸时出现皮肤轻度烫伤,经处理后康复,对后期治疗无影响;2例因手法治疗后出现临床颈项疼痛症状加重,通过调整手法力度后症状逐渐改善,对后续治疗无影响。

6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既往采用的药物疗法较多,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效果日益为学者关注[3]。

本研究结果示,中医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其容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如晕针、温针灸艾灰烫伤、手法损伤,均可通过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职称医师可通过临床带教形式进一步提高安全规范操作,采取一定评价考核和培训考核,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郭剑华名老中医工作室是一支长期从事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研究及推广的团队,所拟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已经应用了近18年,临床疗效确切。此项目推广方案的实施就是为培育出更多临床带教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且能吃苦耐劳的医师团队。通过重庆市科委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工程在4家医院共同推广,验证了该方案有效性、真实性和实用性。高级职称组因工作年限、对疾病认识度较高,在早期治疗时疗效显示较其余组更快,但各组最终结果无明显差异,通过培训后,在各种职称结构中运用均能获得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该方案要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根据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在基层中的优势和作用,能够更好地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少华,李同林.马勇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J].中医学报,2014,29(11):1591-1592.

[2] 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等.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17-521.

[3] 王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中医治疗近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186-187.

[中图分类号]R274.9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326-02

[基金项目]2013年重庆市科委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工程暨2013年重庆市面向基层适宜疾病诊疗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编号:cstc2013jcsf10013)

[收稿日期]2015-11-15

猜你喜欢
对照治疗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痛风消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观察
针药合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