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刚,彭清华,林涌泉,安永泉,陈 楠,肖 敏,徐 莱,张蕊新(.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四川 广元 68000;.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院,四川 广元 68003)
敷药灸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何 刚1,彭清华1,林涌泉1,安永泉2,陈 楠1,肖 敏1,徐 莱1,张蕊新1
(1.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0;2.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3)
[摘 要]目的:观察敷药灸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敷药灸疗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结果: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治疗组70.17%、对照组5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敷药灸疗法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敷药灸;对照治疗观察
慢性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下肢的放射痛。笔者用敷药灸疗法治疗LBP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共112例,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24~70岁,平均(55.20±9.10)岁。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54.55±11.30)岁。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VAS、JOA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1]慢性下腰痛诊断标准。①腰背部12肋与臀下沟间持续性疼痛,可伴有不超过膝关节的股后外侧放射痛;②痛区或上方可有肌痉挛和压痛;③腰椎影像学检查可有退行性改变等,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④病程大于等于6周。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订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符合中医腰痛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愿意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等热证,结核、肿瘤、结石及其它内脏系统疾病所致下腰痛,合并有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等,孕产妇,有严重皮肤病史,有粉尘、烟雾等过敏史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史。
治疗组:用痹痛散。木鳖子2000g,马钱子1000g,血竭80g,丁香40g,生草乌400g,生川乌400g,乳香200g,细辛100g,干姜50g,麻黄50g,白芥子20g。研末。患者俯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后,用蜂蜜调痹痛散成膏状敷于局部,厚度约0.3㎝,上置一25cm×20㎝的艾灸盒,艾灸盒中置直径1.9~2.1㎝,长8~10㎝的艾条3~4根点燃施灸。根据患者耐受度随时调整灸盒的热度,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45min,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用常规针刺。选肾俞、大肠俞、气海俞、腰阳关、阿是穴、委中、昆仑,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长25~75㎜的毫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评分,并结合日本骨科学会(JOA) 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行走正常,腰腿部症状完全消失,正常生活并从事原工作。显效:腰腿部症状基本消失,但久坐久卧活动后有腰腿部酸痛感,能从事强度轻的工作,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腰腿部症状减轻,但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无效:腰腿部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改善或加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评定标准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7VAS评分JOA评分7.64±1.59 14.05±4.63 4.54±1.21*22.18±4.46*3.02±1.38*△27.69±4.58*△对照组 55VAS评分JOA评分7.57±1.61 13.94±4.76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敷药灸局部皮肤小水泡,给予烫伤膏外敷后痊愈。对照组未出现针刺意外及并发症。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包括非特异性腰背痛,即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涵盖了韧带肌肉劳损、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等急慢性腰部病变。根性腰背痛如坐骨神经痛,多数由椎间盘病变引起。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4~8周内可以自愈,但复发率高达85%,病程大于6周为慢性LBP〔2〕。LBP主要特点为发病时间早、发病率高、容易复发 ,而且伴随年龄增长腰痛发生率逐渐增加。治疗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微创治疗、中医治疗等,针刺治疗下腰痛效果良好[3]。
LBP属中医“腰痛”范畴。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原则主要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肾壮督等。
艾灸疗法是通过温热刺激、光辐射效应、艾燃烧生成物(即艾烟)等及其综合作用而起效的[4]。此外,艾的药性及类芳香疗法等也有治疗效果[5-6]。
敷药灸疗法通过药物-腧穴-经络、艾灸-腧穴-经络双重作用使艾灸和中药外敷两种治法,疗效叠加,优于针刺治疗。
[参考文献]
[1] 鲁玉来.最新腰腿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46.
[2] 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51934.
[3] 周璇,白跃宏,下腰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7):118-120.
[4] 王金海,赵天平,吴焕淦,等.艾烟临床安全性评的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6-8.
[5] 张青元,胡淑萍.艾灸作用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50.
[6] 崔莹雪,赵百孝.艾灸与芳香疗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0):1548-1511.
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369-02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课题(2012156)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