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洪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地芬尼多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75 %、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颈性眩晕;活血化痰通络汤;对照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0--01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位晕,颈性眩晕是指因颈部疾病所引起的眩晕,伴颈部酸楚、重着,疼痛不适。笔者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用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患者,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诊断标准:
1.1 多于40岁以上发病,现在有年轻化趋势。
1.2 眩晕发病常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颈部做后仰,旋转动作时,可诱发眩晕或恶心感。
1.3 可伴有神经根性症状。
1.4 突然发病,常于起床或转头突然出现眩晕,往往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1.5 颈椎检查,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旁有压痛,颈2棘突偏歪多见,因椎动脉进入横突孔后,垂直上升,从第2颈椎到进入枕骨大孔之前椎动脉在此段发生多个弯曲,椎动脉血流受阻碍也多发生于此。
1.6 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扭颈试验阳性。
1.7 颈椎X线平片,正侧位片,左右斜位及张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张,成角或中断,骨质增生,环椎后结节上翘,齿状突距两侧块距离不等宽。
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耳源性眩晕、美尼尔病、其他中枢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51.2±4.6)岁;病程0.5~6年,平均(2.7±0.4)年;颈椎骨质增生30例,颈椎间盘突出10例,轻度眩晕12例,中度眩晕10例,重度眩晕18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6±4.3)岁;病程0.5~5年,平均(2.5±0.3)年;颈椎骨质增生32例,颈椎间盘突出8例,轻度眩晕15例,中度眩晕10例,重度眩晕1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西安杨生制药厂,国药准字H10003,5mg,1次/日。地芬尼多,H43020325,每次25~50mg,1日3次。
观察组用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半夏10g,白术20g,天麻12g, 陈皮10g,桃仁 10g,红花10g,川牛膝15g,茯苓20g,桂枝10g,老葱12g,丹参30g,川芎15g,头痛加蔓荆子10g,地龙10g,神疲乏力、自汗加黄芪30g,畏寒肢冷、遇寒加重加制附子10g,上肢麻木加木瓜10g、鸡血藤20g,蜈蚣1条,呕吐频繁加竹茹10g,纳呆腹胀加砂仁5g。上方加水1000ml煎,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
两组疗程均为15天
3 疗效标准
参考《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治療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 检测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下表1
5 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现已年轻化趋势。祖国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而痰湿之为病,其性粘滞,病情缠绵,且易受饮食、气候影响,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妨碍正常生活。本病主要因为长期伏案学习、工作,过食肥甘,加之缺乏运动,导致痰湿内生,阻遏脾阳,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阻滞经络,导致清窍失养。活血化痰通络汤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利水,天麻熄风止眩,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桂枝、老葱通阳散结。诸药合用,有燥湿健脾、化痰通络、活血化瘀、熄风止眩功效。观察显示,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2〕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