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中安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颈痹汤联合手法牵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牵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痹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痹汤联合手法牵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颈痹汤;手法牵引;穴位注射;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68-02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指的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是发生继发性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致使相应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以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2]。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以非手术方法为主,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运动锻炼、牵引以及针灸等,或是联合应用几种疗法。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运用颈痹汤联合手法牵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了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CSR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6.25±7.36)岁;病程 1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16.25±5.08)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6.37±7.29)岁;病程 1~24个月,平均病程(16.41±4.72)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①临床症状:患者存在颈项肩背疼痛伴有上肢放射痛、麻木感,颈部肌肉僵硬且后伸时加重,咳嗽时可以诱发,夜间疼痛加重。②体征:颈棘突旁压痛且向上肢放射,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上肢肌力明显降低。③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和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CT检查可见≥1个的椎间盘突出和项韧带钙化等。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类型颈椎病、严重骨质疏松、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以及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妇女。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法牵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颈痹汤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颈痹汤治疗药方组成为:葛根20 g,当归和黄芪各12 g,赤芍9 g,羌活、独活、姜黄、防风以及细辛各6 g,炙甘草3 g,生姜5片。加减: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加桃仁和川芎各10 g,红花6 g;遇寒症状加重的患者加桂枝10 g;气血虚弱的患者黄芪可以加至50 g,另加丹参10 g。1剂/d,水煎2次,合并后兑匀分2次服用,1个疗程为12 d。
1.3.2手法牵引患者坐于高约30 cm的矮凳上,点按天柱、风池、颈椎夹脊以及阿是穴,向下揉推3~5次,用弹筋手法放松颈项肩部的肌肉。医者站于患者的侧面,一侧手掌将患者的下颌托住,另一侧手掌将其后颈枕骨下缘托住,对颈部进行柔和、持续地提拉,约1~3 min,然后,前后左右的摆动、旋转颈部3~5次,患者感觉到颈部放松舒适后,再对颈肩部进行按揉,理顺筋肌。每天1次,12次为1疗程。
1.3.3穴位注射依据MRI检查的定位,一般取C4-5、C5-6以及C6-7双侧颈夹脊穴中的2个穴位,常规消毒皮肤,用2.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1 mL,进针并稍作提插,得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每穴0.5 mL。共治疗3次。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上肢肌力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可以参加正常的劳动与工作,影像学复查显示椎体骨质增生未见继续发展。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的减轻,肌力及肢体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肌力以及肢体功能均无改善。
2.2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的范畴,由于风寒湿邪入侵、长期劳损、外伤损伤筋骨、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所导致的[4]。手法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捏、揉、按压、弹拨、等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粘连僵硬的颈部肌肉结缔组织,起到显著的活血通络、舒筋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法牵引能够使得患者颈部痉挛僵硬的肌肉得到有效的缓解,增宽椎间隙,减少椎间盘内的压力,使得受到压迫的神经根得以缓解,从而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纠正紊乱的小关节,使得颈椎的稳定性显著增强。穴位注射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次我们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可以参与脂肪和糖的代谢以及髓鞘脂蛋白合成,保持髓鞘神经的完整性,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减少急性期神经细胞的损伤[5]。颈痹汤方中的黄芪、防风可以益气固表;姜黄可以散风寒,行气血,辛散温通,与独活合用可以疏通督脉以及膀胱经;羌活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效果;当归、赤芍能够养血活血;葛根升阳解肌;生姜和甘草共同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祛风胜湿、益气和营、通络止痛的功效[6]。参考文献:
[1]姚晖.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45-2446.
[2]汪崇淼,吴耀持,张峻峰,等.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91-592.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王娟.颈痹汤熏蒸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J].陕西中医,2014,35(9):1188-1189.
[5]吴发荣.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05-107,110.
[6]安玉慧,董亚静,高英雪.颈痹汤内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6):85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