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6-16 08:33景志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说混合式个性化学习

景志华



网络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景志华

摘要:本文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以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探讨了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混合式;个性化学习

*课题名称: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下的英语听说实践教学研究”(GZGZ5414-79)

景志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商务英语系教授(海南文昌571321)。

教育部于2013年颁布了《国家2011-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此后,数字化教学资源、慕课、微课等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笔者及所在团队利用《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等软件辅助教学,对英语听说课教学进行改革,试图探索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听说自主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简介

《大学英语学习系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和研制的一套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人机对话功能,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这套软件使用Video、Flash、Photo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听录音模仿朗读、实现人机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以选择题、填空、连线等多种训练形式,反复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软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实用,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真实场景视频于一体,生动形象地模拟了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和使用英语。软件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了不同的级别,即从0到10,总计有11个级别,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先进行入门测试,以确定起始级别,确保学习效果。

系统有一个学习检测监督功能,可以将学生的对话等学习情况录制下来。例如,对学生的跟读或对话从发音、语速、节奏、语调、流利程度等方面提供智能评分,并用红色标识出学习者发错的音,对学生跟读的语速、语调、节奏等用笑脸、哭脸两种图标反馈。学生对有问题的部分反复进行操练,直到发音准确,语音、语貌得到改善为止。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一个项目的学习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例如,学生网上学习时间的长度、学习进展情况、各项练习成绩等信息。教师通过查阅学生学习记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把握课上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从而有效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支持PC、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运行,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在校园的任何地方,甚至在家里进行学习,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自2013年引进《大学英语听说系统》后,课题组教师便开展了关于网络的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教学模式是指将电子化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和补充,构建出一种既能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进行构建知识的全新学习模式。

混合式教学有四个应用层次:一是线上(e-learning)与线下(classroom)的混合;二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这种方式不再单一考虑线上与线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以达到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混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广泛,既可能都是课堂的,也可能都是在线方式的混合。)三是“学”与“习”的混合;(这是混合式学习真正的内涵。通过“习”将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四是学习与工作的混合,也称为“嵌入式”的学习或“行动学习”。

根据上述混合式教学理论,我们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研究的内容

通过平行班和试验班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比研究,调查学生对新的混合式听说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程度及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二)受试者

课题组选择商务英语系商务英语专业13 级1班和4班作为受试者。2个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控制组35人、试验组29人。在学生入学时对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前测,(采用全国高职高专英语使用能力考试B级听力试题和A级口语试题)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基本相同,从而认定两组学生前测的英语听说水平无明显差异。

(三)试验工具

采用SPASS分析软件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作为试验工具,通过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效果及对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四)试验过程

试验过程为期一年。对平行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方法,学生每周上2节听力课。教师在课上讲解听力技巧、播放录音、解释难词难句、学生反复听音、回答问题等,课后基本没有作业或听说任务。对试验班的学生采用《大学英语学习系统》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语言实训室上课。将原来的每周2节听说课改为每周1节,隔周面授一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级别,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课后上网学习的时间、内容等。他们可以在多媒体语言实训室学习,也可以通过任何计算机终端,甚至使用手机登录系统,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不再是主导者、指挥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检查者。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所学到的知识和运用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导、讲解和示范。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后台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度、效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QQ群、微信等通信工具对学生进行反馈。这样,英语听说课程实现了网络辅助下的混合式教学。

(五)试验效果

首先,对两组学生的听说水平进行了后测,参加后测的学生有62人,选用的是全国实用英语能力考试A级听力和口语试题。两组学生听力理解表达和口语前、后测结果如下。

表1 前测结果统计(N=64)

表2 后测结果统计(N=62)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入学时的前测成绩基本持平,差距不大。表2的数据表明,经过一学年的混合式听说教学实践,两组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成绩发生了很大变化。两组听力和口语成绩的平均值分别相差4.03和2.82,实验班的标准差远远大于平行班的标准差。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网络混合式英语听说自主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我们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授课方式、学习内容、训练形式、学习效果等。

表3 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从问卷数据统计看出,试验班学生对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学习内容、训练形式和学习效果方面的满意率分别为59.1%、65.6%、63%、和79.1%,远远大于平行班学生的满意率,平行班学生对传统听说教学的训练形式和效果不满意度接近40%。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授课形式、学习内容、训练形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改革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满意度更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最大化地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力较差,经常受网络浩瀚资源的诱惑而浪费时间。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学习时间,不能很好地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或完成得效果不好。一些学生为了拿到学分,虚假挂机以达到所要求登陆的次数和在线时间。有的学生不认真训练,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此外,学院在硬件建设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上网的需要。

针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等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组织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其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再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既有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又有网络资源丰富、媒体形式多样、可以实现“时时、处处、人人”个性化学习的长处,既注重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又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edu.cn/zong-he-870/201 20330/20120330=760603-9.shtml.2012-03.

[2]佟秋华.高校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课学生能动性实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

[3]刘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学,2013(10).

[4]乔爱玲,何克抗.以行动研究法探索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交际式英语慧华材料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责任编辑:段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48-03

猜你喜欢
英语听说混合式个性化学习
浅谈视障生有效听说教学的策略
如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灵活运用影视材料
探讨英语听说课教学计划中的影响要素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