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6-06-16 08:33韩晓雨于贵书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卓越计划就业

韩晓雨,田 苗,于贵书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韩晓雨,田苗,于贵书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则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目前,社会经济形势复杂,工科专业本科学生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对进一步做好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工科专业;就业

韩晓雨/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教师(辽宁大连116024)。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自“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工程类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备受关注。目前,社会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工科专业本科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教育模式。这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众多高校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素质全面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很多传统优势专业也受到了明显冲击。客观上,家庭因素对学生就业影响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选择深造,致使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专业求职人数明显减少。主观上,工程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工程岗位实践能力差、缺乏准确的人生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胜任生产一线工作等问题。此外,受学生就业期望变化、地域要求等多种复杂原因的综合影响,就业签约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以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截至2015年12月,2016届毕业生落位率为55.8%,其中就业率仅为31.4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0%左右,可见下滑幅度之大。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工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作为“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校企联合培养是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以及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等形式,使学生提前学习企业技术和企业文化,了解行业发展,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实现角色转换。

以大连理工大学同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卓越计划班为例,双方集中软硬件资源,优势互补,从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出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实际出发,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研究;将课堂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进一步提高师资业务水平、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同时积极培育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卓越计划班学员深入企业实地进行生产实习,并聘请企业导师进入校园授课,共同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两届卓越计划班共50名学员中,落位率达94%,其中就业率高达86%。

(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第一,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校园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环境,但由于资源有限,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因此,多数学生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之后无法很快进入角色,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期,才能真正投入工作。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能够在毕业前更为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期”,理论联合实际,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快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尽快独立工作。

第二,校企联合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职场技能。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以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即包括沟通交流、职场礼仪、团队合作、挫折承受等方面在内的综合能力。校园内虽然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到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素养往往还有一定差距。校企联合培养能够在毕业前让学生直接进入职场,了解职场中团队协作的模式、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以及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和规则,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样的,企业也可以从自身的企业文化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使学生成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完成身份转变。

为调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对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在企业学习的积极作用方面,对“企业学习对专业学习是否有助益”及“企业学习对就业应聘是否有助益”两个问题,卓越计划班学员100%选择了“是”。在企业实习之后的收获一题(多选)中,45%的学生选择了“拓宽人脉”,22%的学生选择了“获得薪酬”,而选择“提高社交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学习基本礼仪”“提升实践技能”等选项的学生均达到80%以上。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追求实现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是职业的准备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其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对于其就业能力培养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除了包含系统的企业学习、培训和实践环节以外,还给学生提供了与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或职业前辈深入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问卷调查中,针对“你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情况”这一问题,卓越计划班学员中52.4%选择了“非常明确”、47.6%选择了“基本明确”,而对照组(非卓越计划班成员)18.2%选择“非常明确”、42.3%选择“基本明确”、39.5%选择“不明确”。(见图1)

(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就业满意度

学生的求职过程也是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很多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不了解企业、盲目就业的现象。在入职之后,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多种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导致部分学生在短期内跳槽或离职考研,部分学生甚至在毕业前发生违约,给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而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深入企业学习和同职场前辈交流的经历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薪资待遇和企业文化,帮助其准确自我定位,具备更加平稳的就业心态。学生对于工作待遇、职业发展路径具有更多的心理预期,避免了由于期望过高而造成的就业差距,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违约及工作后短期内的离职现象。

问卷调查显示,在就业满意度方面,对于目前签约的工作,卓越计划班学员中,有63.2%选择了“非常满意”、36.8%选择了“基本满意”;而对照组(非卓越计划班成员)中仅有38.6%选择“非常满意”、40.5%选择“基本满意”、另有20.9%的学生选择“不满意”。(见图2)

图2 就业满意度对比

三、做好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的建议

1.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学习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前认识和熟悉未来的工作内容,帮助他们在进入岗位后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方法。然而,在目前的企业学习过程中,缺少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完成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就业后有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更加明确的工作动力,因此,结合企业和专业特点,精心策划,增加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十分必要。

2.卓越计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卓越计划培养学员的选拔对象即应为更加适应就业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选拔的学生素质更是直接关系到培养的效果和能否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工作,因此,选拔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更加规范的简历筛选和笔试、面试环节,专业HR的参与和设计,都应该成为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目前的校企联合培养多在学生大三学年的下学期开始进行。对于主要就业时间为大四上学期的准毕业生来说,培养期相对集中和短促。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当将培养开始的时间提前至大二学年(认识实习阶段),对增加校企联合培养的效果将会有积极的影响。前置培养开始的时间后,可建立淘汰机制,不适合企业文化、有就业意向转变的学生可以在培养中途退出,减少培养资源的浪费。

4.由于资源相对较少,校企联合培养目前多处于试点阶段,参与人数较少。多方挖掘社会资源,使更广地域、更多专业、更大规模的学生受益,尽可能满足有意向学生的参与需求,增大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开展程度,有利于扩大这一工作的影响范围,进一步促进卓越计划的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

[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3]吴志功.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7):13-14.

[4]罗竖元,毛璐.现阶段提升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竞争力、社会支持网和家庭阶层背景的分析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1(2):153-156.

[5]严晓兰.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系的研究——以南昌大学经管类学生为例[D].南昌大学,2007.

[6]赵霏.校企联合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5(12):256-256.

责任编辑:姚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59-03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卓越计划就业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