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2016-10-18 22:35罗锟罗晖徐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创新型实践

罗锟+罗晖+徐益

摘要:工程教育中对实践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平台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工程技术人才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行业要求。该文以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依托“卓越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卓越计划和MOOC背景下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MOOC;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1-0136-02

1 概述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开放教育资源MOOC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两者的提出对解决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

2 “卓越计划”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卓越计划”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对传统的工程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通过借鉴外国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运用我国工程教育长期累积的经验,遵循“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应该着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为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

3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1制定培养方案

按照“注重基础、强化技能、培养能力”的培养目标,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实践创新三个层次的实训出发,整体性、系统性地设计培养方案以深化落实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首先,将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综合化,通过融合思想,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相关性、互补性和连续性整合,有效实现对基本技能的一体化实训,同时为后续的实训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在专业技能实训方面,主要致力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利用最新技术对竞赛作品不断改进完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侧重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借助实践教学平台,安排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工程实践等,从而提高设计开发能力。

3.2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以及MOOC开放性资源共享的特点,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这2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

结合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性课程、技能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调整,重点放在技能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上,从而强化实践能力。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建立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与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调整上,改变对选修课不重视的观念,通过建立多学科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最新的工程发展趋势,从而激发其创新意识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在课程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相应的课程内容也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替换,并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增减,利用MOOC开放资源加入其他方面的内容,如管理、金融、人文等。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均衡发展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扩大学生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此来全面完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

3.3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卓越计划”的本质是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强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重点在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3-4]。

在校内,实验室的建设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从而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学科特点集中设置实验教学中心,提高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并结合MOOC平台,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示范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5-6]。

在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需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且优质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聘请基地依托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践的指导和管理力量。鼓励实习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4 结语

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一项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全面的培养方式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探索了一套适应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希望通过对此类人才培养的研究,探索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朝峰,郭书超,查代奉.从电子设计大赛看大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J].九江学院电子工程学院,2012(4):120-122.

[2] 牛春丽.培养卓越班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工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7-25.

[3] 朱书卉,丁贤.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56-57.

[4] 宋玉杰,田密,祖海英,等.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对实施卓越计划的启示[J].东北石油大学,2012(23):219-221.

[5] 孙健.论“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12(1):41-45.

[6]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创新型实践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