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琦
[摘 要] 在新的课堂改革背景之下,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内容 问题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并没有发挥出其强大的优势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发现,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尤其是公开课上,一旦有老师、领导来听课,我们就会“象征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谓“象征性”就是把四五个学生凑到一起,等上几分钟,然后请几个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美其名曰“小组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老师拿来作秀的一种工具,也是优秀生的个人秀,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它给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拓展。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合理有效地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成为我们思考的内容:
一、合作学习的准备,要合理分组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等,以4-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组内成员的层次应均衡,避免分布不匀而使小组合作不能顺利开展。此外还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老师可以采取积分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表彰,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能保持。
二、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适度与适量
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问题的设计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把具有创新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实用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值得一提的是设计的问题一定不能很容易的在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因而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样会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当然,较为简单的内容即学生通过自己的简单思考就能完成的内容也不适合用作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课《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我让同学们合作讨论文中写了几件关于藤野先生的事时,我将每件事中分别反映出藤野先生怎样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一同抛给学生,结果,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有点忙不过来了,一会儿找事情,一会儿找性格特点,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且也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从而导致教学进步一再拉后。可见内容的适度与适量对合作学习成功起重要作用。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要讲究实效
为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喜欢大量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它当作是每一堂课的必修课,殊不知盲目“合作”,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必须要让合作学习的实际意义上的效果展示出来,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了。例如在设计《故宫博物院》的教案时,我们应把赏析课文语言和说明方法设计为合作探究话题,如果仅仅是要学生合作讨论故宫博物院的路线以及各宫殿的作用,就显得没有价值意义了;在设计《海燕》教案时,将分析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作为合作探究的内容,;在设计《端午的鸭蛋》教案时,将赏析语言特色作为合作探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中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与课堂效果的成功与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时,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中心,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2] 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