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6-06-15 10:46舒恩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活动课初中有效性

舒恩

[摘 要] 均衡性与公平性是基础教育的原则,为了落实均衡与公平原则,在初中教育阶段应纠正偏重升学率的教学观念,在计划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数学属于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有效的初中数学教育可以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为实现有效性数学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技巧、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避免学生被演绎化、形式化思维折磨。本文以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提升活动课有效性的相关策略,包括开发有效的活动题材,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及保证活动指导的有效性等。

[关键词] 活动课 初中 有效性 数学

初中数学涉及了代数中的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教学内容繁杂,为了使初中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及题型,在进行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传递教学内容、讲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同时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提升综合素质。对此,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学会感知与体验,并在教科书等特定知识载体之外动态构建生活经验[1]。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应保证活动课的有效性,提升活动课的教学效益,确保初中学生可以在数学课程中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研究了提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借鉴。

一、 数学活动课与有效性教学

1.活动课

活动课属于一种新型数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及自主性的特点,一般性教学流程包括设计活动预案,利用动画、视频及故事等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反思及交流评价,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获得活动经验,并在总结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中纳入活动课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为顺利开展活动课,教师需要把握好整体性、和谐性及主体性的原则,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践、归纳及探索,在观察及思考数学问题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延伸及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如信息、图形及数字等[2]。例如,开展“探索勾股定理”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定理验证方法,发现并牢记勾股数、定理应用实例等。另一方面,以活动形式实施教学体现了数学思想,能够将待定系数及化归等相对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过程。此外,活动课还能够使数学学习过程变得具有趣味性,无论是在教室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动手活动,还是在教室外,如野外及操场等区域开展活动,均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2.有效性教学

有效教学包含了理论与实践行动两个层面,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情况下,构建有效性的活动课堂得到了数学教师、教学机构的充分重视。在数学活动中运用有效教学理念的目的在于扭转教师教辛苦、学生学痛苦的局面,让教与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阵地,应将学生学习能力、学校硬件条件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初中学生在活动课中实现自主发展,保证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进步的需要,确保教学策略具有全面性的特点[3]。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内容时,应尽量保证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使学生乐于参与、探究,进而让学生可以愉快学习,教师能够轻松教学,为构建高效率、高质量及轻负担的活动课奠定基础。此外,为了构建有效性数学活动课堂,教师应转变传授者、支配者的角色,以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参与活动课,并重视反思影响活动课学习效果的因素。

二、提升活动课的有效性的策略

1.开发有效的活动题材

有效的题材是活动课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保证主动实践与探索,教师应注重开发有效的活动题材。首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设置的活动题材,如浙教版中的“课题学习”、“综合与实践”模块,同时要注重利用迁移延伸现行教材的方法开发活动题材。浙教版数学教材当中安排的活动课题有限,难以满足活动课教学需求,因此可以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等模块进行迁移延伸,以拓宽活动题材的选择范围。例如,可以在开展“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课题学习后,迁移延伸出以下活动题材:将矩形纸折成正方形或菱形,要求正方形、菱形顶点均位于矩形各条边上,该怎么折?将三角形纸折成菱形,要求菱形顶点均位于三角形各条边上,该怎样折?利用上述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的活动题材,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合作交流及探究。其次,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开发有效的活动题材。例如,在完成“垂径定理”的课堂教学后,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测量生活中常见饮料瓶的内部直径,要求瓶子的下半部分为圆柱体,在瓶内装适量水,随后在水平面放置饮料瓶,并测出水面宽,得出测量结果后告知学生根据垂径定理计算直径。此外,在开发活动题材时可以适当嫁接与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信息技术、化学及物理等,以便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互相融合、渗透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等,使活动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4]。例如,可以将计算机游戏,如“翻硬币”及“汉诺塔”等作为活动题材。

2.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

教师应在把握活动课特点、核心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保证活动形式可以起到发展数学思维的作用。首先,可以选择讨论课形式,以便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讨论是较为常见的活动课形式,应用讨论活动形式时,教师应组织好活动过程,保证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生思维性碰撞[5]。例如,学习“概率的简单应用”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电脑键盘中英文字母排列顺序、排列规律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键盘设计形式与英文字母使用频率之间的联系;再如,在学习“中心对称”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讨论活动当中不自觉提升数学能力及素养。其次,可以选择方案设计或数学建模活动形式。应用方案设计活动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学习折纸后可以让学生采用折叠纸张的方法设计首饰盒,在设计首饰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盒子边长,合理设计折叠盒盖、盒底的方法,保证盒盖边长大于盒底边长。数学建模活动能够增强学生解释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学会在解题当中应用抽象数学模型。例如,可以在活动课中要求学生利用建模法分析“不等式”与“最值”、“距离最短”与“对称性”之间的关系。此外,可以选择应用型活动形式,在寻找生活应用与数学知识契合点的基础上培养缜密性思维。例如,学习“一次函数”后,可以让学生探究话费套餐问题:计时费用为3月/小时,包月套餐最低消费为60元/月,分别表示为函数形式y=3x,y=60,在x<20小时,可以选择计时费用,如x>20,则选择包月套餐较为合理。endprint

3.策划有效的小组活动

活动课多以分组模式进行,为构建有效性活动课,应重视策划有效性小组活动。在策划小组活动时,应遵循多元化学习、异质化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以3名~6名为宜,组员应包括男生、女生,且学习能力应存在差异性[6]。小组活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在任务分配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并进行指导说明;在合作探究环节,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尝试解决教师给出的数学问题,教师则需要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点拨;在交流结论阶段,启发学生总结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学生汇报成果后教师需要进行适当补充。例如,在对“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进行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策划小组活动。首先,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内角和求法引出新课,让学生对其他内角和求法产生兴趣。其次,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动手画出五边形及六边形,采用尺子度量五边形及六边形每个内角的实际度数,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内角和,得出计算结果后,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内角和的变化规律。在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后,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不使用度量法的情况下能否直接求出内角和,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五边形内部任取1点,将五个顶点与该点连接起来,五边形内就会出现五个三角形,随后由180°×5-360°得出540°;在五边形的边上任取1点,将5个顶点与该点连接起来,五边形内就会出现四个三角形,随后由180°×4-180°得出540°。计算出五边形内角和后,可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推导其他多边形的外角和、内角和。

4.保证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活动课并非单纯传授知识,教师还需要运用有效的活动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可以在数学活动当中充分调动知识储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例如,在对“一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上作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提醒自变量、函数图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可以在变化的图形中探寻几何规律。在指导数学活动时,可先从简单图像入手,如图1所示的函数图像y=kx+b。

图1

在上图中,沿直线拖动点P时,让学生观察y及x发生了什么变化,y与x之间的关系如何;沿坐标轴拖动点E、F,同时指导学生观察函数式中b及k发生的变化,在k<0及k>0时函数图像位于哪些象限中。在进行上述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几何画板作为认知活动的指导工具,学生也能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产生探索、学习函数图像的兴趣[7]。其次,在指导数学活动时,教师应保证学生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指导的重点为如何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具体方式,使学生可以在尝试、失败、发现错误及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例如,在“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中利用测角器、皮尺测量教学大楼的高度,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测量要求,随后亲自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测角器、皮尺,尤其是测量俯角及仰角的方法,避免学生利用皮尺量腰围、身高等,在规范指导的基础上保证活动课有序进行。

5.构建有效的活动互动平台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升活动课参与程度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活动课当中要注重构建有效的互动机制,为活动课营造良好的互动平台。首先,应重视在活动课中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让学生产生互动情趣。例如,在对“正方形”进行教学时,可以假设在校园内一块正方形的空地上需要设置四个花坛,在花坛中种植四种自己喜欢的花,要求四个花坛面积相同,询问学生该如何采用美观且实用的分割法划分空地,并让学生画出正方形的线段分割方案。采用上述方法引出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意识,并积极与同学或教师讨论不同分割方案的实用性及美观性[8]。其次,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解答决策型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决策动力的引导下调动创新思维,并学会在互动中得出科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探究以下问题:某企业共设有甲、乙、丙三个部门,三个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分别为84人、56人及60人,由于出现经营问题,该企业决定裁员,每个部门的裁员比例相同,经过裁员后企业中的员工为150人,问丙部门在裁员后剩余的员工人数。上述活动涉及到学生将来可能会面临的人才使用、人事安排问题,因此学生在活动中会积极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以尽快解答问题。假设甲、乙、丙三个部门在裁员后剩下的员工分别为y、x、b,则x= b,且y= b,因此可构建方程b+b( + )=150,求方程的解即可。

综上,数学课程渗透着生活痕迹,但理论知识过于严密及抽象,将活动课融入到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中,能够降低教学难度。为了能够开展有效的活动课,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运用多变性的活动课模式,避免活动课出现低效或无效问题,贯彻落实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京军,吴鹏,刘华山.初中生数学成绩、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与数学学业情绪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4,37(2).

[2]綦春霞,张新颜,王瑞霖.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三地测试为例[J].教育学报,2015,11(2).

[3]黄倩,王光明.数学课堂追问的类型及特征——基于顾沛先生对“电话计费问题”课例的点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5(2).

[4]杜宵丰,吝孟蔚,黄迪.八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测评及教学建议——基于八万名学生几何典型错例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12).

[5]黄小瑞,占盛丽.家庭作业及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焦虑的影响——中国上海与芬兰的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12).

[6]郭衎,曹一鸣,王立东.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三个学区初中教师的跟踪研究[J].教育研究,2015(1).

[7]李清,李淑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美国《教师的数学教育Ⅱ》介绍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10).

[8]魏雪峰,崔光佐,徐连荣.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初中有效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