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6-05-30 18:40朱勇勇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教学流程情境创设

朱勇勇

摘 要: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用“问题”来联系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巧妙灵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研究抛锚式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理论的发展,对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290-02

一、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解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者们所谓抛锚式教学,是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在课堂活动学习间的交流协作,亲身体验,努力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对于课本知识建构的过程。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抛锚式教学法更多的是让学生个体能够围绕问题或是事件,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之后可以自行探究、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探究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协作关系。教师完成身份的转变,从“灌输者”变为“引导者”,充分倾听学生个体的一些想法,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实现。

抛锚式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与探究教学法有一定的类似,并且跟情境教学法或是认知弹性理论都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抛锚式教学法的核心是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组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入手来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对问题的解决。由于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二、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点

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有两个关键的点需要明确:一是“锚”。作为建构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抛锚式教学要求能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真实事件或者类似于真实的情景中去探究解事件、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积极自主的建构知识意义,这些被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出的事件或是问题被称之为“锚”:二是关于如何“抛锚”。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这个情境最好能够激发学生分析、思考、推理、鉴别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这个情境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为学生提供处理信息的工具,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自身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分析,将“锚”抛入学生中,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身对“锚”的解读,一步步展开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学习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学生也会逐步建立自信。

三、抛锚式教学的基本过程结构

抛锚式教学的过程结构可用以下简式表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反思。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

抛锚式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第一步是,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所学的新知识之间会发生激烈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对课堂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积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认同感,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以高中政治课堂为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是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本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再现真实情境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比如通过教师对某一事件的描述或是一些视频的直接展示等。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顺理成章的转化为学生下一步探究的主题。

(二)确定问题

抛锚式教学是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确定问题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多方的因素,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确定“锚”。在“锚”(教学任务)抛出时候会一定要落在关键点,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也能够是教学方向不偏离正轨,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一般情况下多数同学都会激起一定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他们会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是问题,并且希望我们的任课教师给予解答。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及时的通过问题来启动教学,也就是我们抛出去的“锚”。当然,关于问题的确立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把握好学生现阶段的认识水平,更要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灵魂,同时也是抛锚式教学模式跟其他教学模式最不相同的地方。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学生从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经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之后,关键的“锚”已经抛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来阅读教材内容或是查找其他资料,并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思考问题的答案到底什么。这也是抛锚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更是让学生完成了自己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对课本知识的整体的建构。

教师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辅导者和帮促者,推动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导,但是这个过程中指导的程度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把握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实现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是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抛锚式教学中,基于“锚”的大小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将自己得出的答案与小组成员共享,通过一系列知识的思考、交流、碰撞,更好的实现学生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之后,教师不需要马上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判,而应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协商的方式,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同学在交流中说服别人来同意自己的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抛锚式教学法倡导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引导、促进、合作和监控,使学生紧紧围绕“锚”展开学习,从而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五)评价反思

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评价的作用是激励我们来不断的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我们要重视发挥评价机制的反馈和激励作用,作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评价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评价可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以方便后续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或是同学互相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认知水平,以便查缺补漏。“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而这些的实现就需要我们完善评价机制来及时反馈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评价反思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独特作用。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74-81.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J].1996,(4):75-82.

[3]刘月红.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学习”.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1).

[4]黄磊.高校思政课“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57.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教学流程情境创设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