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嫚冬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22)
基于情境创设的物理课堂建构策略
——以《磁体与磁场》为例
曹嫚冬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22)
摘要:本文探讨了情境创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情境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磁体与磁场;情境创设; 建构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通过与学生自身思维的整合,促进最近发展区的拓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愈发高效,本文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磁体与磁场》教学为例谈谈体会。
1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且直接的条件,它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合理使用课程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物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磁体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都对磁体有所了解.新课教学时,若是用一些学生早已熟知的现象引入课程,无法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没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对此,笔者思考引入如下实验:两根铝管倾斜程度不同,让两个圆柱体从铝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斜面越陡,圆柱体下落越快.但实验中较缓的斜面上放置钢性圆柱体,而较陡的斜面上放置钕磁铁,则发现钕磁体下落很慢,学生显得特别诧异,从而教师提出两个圆柱体所组成物质的不同.这其实是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原理不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就给学生解释清楚,但让学生感受这个实验的新奇之处,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都有很大好处.
教学片断2:根据生活展现情境
图1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科技馆观看悬浮球的演示,球在重力和磁力的相互作用下悬浮在空中(如图1).学生看见神奇的实验现象,自然想去探究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若是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录制视频,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虽无法真正站在实物面前感受其神奇,但视频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比直接讲解知识有效得多.学生在学习完此节的知识后,也可以再去科技馆把原理解释给身边的人听,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给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对磁体先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2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创设情境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魔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散思维,而不仅仅为了“热闹”.所以根据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物理教具完成情境的创设.
教学片断3:使用器材引入情境
探究磁体与磁场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过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选择器材,分别对磁体的各种性质进行探究.
吸铁性:让磁体分别吸引铁钉、铜丝、硬币、玻璃等物体(如图2),观察磁体到底能吸引怎样的物质——是只有铁,还是全部金属?
指向性:使用小磁针、翼型磁针或是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待其静止后均可以指向南北.
图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将一磁体悬挂起来,分别用另一磁体的两端靠近悬挂磁体的一极,比较两次现象的区别(如图3);(2)将一个条形磁体固定在小车上,分别用另一磁体的两极靠近小车上磁体的一端(如图4),比较两次现象的区别.
图3
图4
教学片断4:制作模型,感悟情境
学生刚开始学习这一节时,容易对“磁场”、“磁感线”这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理解不清.对于磁场的分布,磁感线的排列,大部分教师均采用小磁针、铁屑等进行探究,描绘出其分布情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呈现如图5所示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图5
条形磁体和U型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如图5所示,模型中磁感线为分布在整个空间中,是立体的,并非在书本上看到的好似只是平面分布,这更加方便学生对磁场空间分布的理解.
教学片断5:设计小制作,创设情境
学生在学习了磁体的基本性质后,可利用磁体的性质,完成各式各样的小发明、小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物理,体验物理带给大家的乐趣.如图6所示是学生自行设计的磁体收纳箱、不掉落玻璃擦(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物品是利用磁体的性质制成的,方便了日常的生活;除此之外,学生还设计了磁体迷宫、磁体钓鱼(磁体为饵,部分“鱼”涂有铁粉)等游戏,虽然游戏内容比较简单,但这是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的产品,自然产生满满的成就感.
图6
3基于物理学的历史底蕴创设情境
物理的每一项定律得出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每一种机器发明的过程,都蕴含了无数人辛勤的汗水.通过对物理历史的讲述,再现当时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崇敬向往的心情,也能激发学生求知创造的欲望.
教学片断6:描述历史,再现情境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后发现其指向性.我国北宋学者沈括通过实验,记录了各种指南针的使用方法,他还发现磁针所指并非正南方向,而是“常微偏东”,从而首次提出地磁偏角问题.
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人对磁体研究的历程,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不易,一项科学成就的获得常常需要好几代人为之奋斗多年才能完成,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结语
现今课堂情境的创设已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但如何让课堂愈发高效化仍需要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创设出的情境,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活跃班级的气氛,而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