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复忠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万有引力教学中的一、二、三
周复忠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对于万有引力问题学生易学易忘、常考常错.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一轮复习中对核心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如何充分挖掘物理学史的情感教育功能?如何构建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应战高考?本文就此问题,从“一个定律”、“两个模型”和“三个力”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万有引力是高考中一个常考的知识点,纵观历年来高考发现得分率并不高.学生对万有引力问题很是头疼,感觉易学易忘.分析背后的原因,除了万有引力问题本身比较抽象,远离生活实际,学生难于直接去感知外,也跟老师的教学有关.比如,教学时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物理学史重视不够,忽略了它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学时疏于建模,如“天上”模型和“地上”模型,教学时对有些问题的讲解不够深入,因而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如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的关系等.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一轮复习中,若能对“一个定律”、“两个模型”和“三个力”进行系统讲解,对学生应战高考甚至提升学习物理的热情都大有裨益.
1一个定律
“一个定律”即万有引力定律.
1.1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
1.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
万有引力的发现源于人们对天体运动的探索,从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到牛顿直至卡文迪许,他们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就是一部物理学史诗,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极佳素材.
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渐战胜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但无论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把天体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用了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行星观察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并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改变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开普勒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了行星的运动,而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行星运动是由牛顿来完成的.
1.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由于G=6.67×10-11N·m2/kg2,值很小,只有当物体的质量很大时,物体间的引力才较大,才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通常对微观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考虑万有引力,而当研究宇观物体和地上物体时要考虑万有引力(重力).
2二个模型
二个模型指的是“天上”模型和“地上”模型.
2.1“天上”模型
如图1所示,“天上”模型,也可称为“绕转”模型,即环绕天体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模型,如行星绕太阳转、卫星绕地球转等.这种模型的关键词是“围绕”,其特点是环绕天体受到的中心天体的引力全部用来充当向心力,环绕天体的轨道参数,如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加速度a等由轨道半径唯一决定,而与环绕天体自身的自转无关.
2.2“地上”模型
“地上”模型(如图2)也可称为“随转”模型,即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跟随天体一起自转的运动模型,如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跟随地球自转.这种模型的关键词是“跟随”,其特点是物体角速度(周期)和天体自转角速度(周期)相同,物体的转动半径R′跟物体所处的地理纬度有关,且纬度越高,R′越小.在两极处R′=0,即此时物体不随天体自转而保持静止,在赤道处R′=R(天体半径)为最大.
3三个力
在“天上”模型和“地上”模型中,常常都会出现三个力,即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那么这三个力有什么本质不同吗?在两种不同模型中,三个力大小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3.1“天上”模型中三个力的关系
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中心天体是地球,上述式子中的gh值也不能简单地取9.8m/s2或10m/s2,gh的准确含义应是中心天体在离中心天体表面h高的圆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它的值要比中心天体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小.
3.2“地上”模型中三个力的关系
严格来讲,在“地上”模型中,Fn和mg都是分力,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力,Fn是效果力,而mg是把地球当成惯性参考系下的产物.
4用“两个模型”求解重力加速度
我们知道影响重力加速度g值的因素是高度和纬度,且高度越高,纬度越低,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这又怎么解释?
4.1高度对重力加速度g的影响
4.2纬度对重力加速度g的影响
图3
对“地上”的模型F引=G+Fn,随着纬度的升高F引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但始终指向圆心,Fn大小变小,方向不变,始终垂直指向地轴,画出矢量三角形如图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纬度的升高,物体的重力变大,即重力加速度g在变大.
5用“两个模型”求天体的质量
5.1用“天上”模型求天体的质量
5.2用“地上”模型求天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2-4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物理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