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爱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依靠被动的课堂学习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只有在社会课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从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和体验式学习的创设两个方面来简单阐述如何通过关注体验式学习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核心素养;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考开始日渐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这进一步表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等。从内容上看,本学科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容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课本知识有些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基于此,我们认为,依靠被动的课堂学习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只有在社会课中设计能让学生充分思考与体验的活动,倡导体验式学习,才能有高度的情感唤起,才能有效地维护、监控和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促进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一、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情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通俗地说,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在传统的社会课堂学习中,教师往往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处理教材,然后再把“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结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缺乏学习兴趣和真实的体验。而体验式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强调直接经验,就是要重视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重视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置身于我们创设的活动场所,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及同伴的优点,从而形成对人、对事的积极心态;重视创设学生同自然、社会、地区、文化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美好的和有价值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
二、体验式学习的创设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去感受。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创设符合课本主题的充满生活化的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力争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如在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我将秦朝刚建立时所面临的问题设置为四个情境,并逐一给学生展示:①如何管理这辽阔的疆域?出示秦朝疆域图,同时给他们提示西周是采用分封制是沿用,还是另法?②在市场上,商品买卖如何进行?因不统一的度量衡、货币;道路宽窄不一,商品运输也带来不方便,该如何解决?③社会上,各地的文字不同,百姓不能领会朝廷的政策。对秦王嬴政百姓的评价各不相同,如何控制人们的思想呢?④在边疆,外夷不时来犯,如何巩固边防?。假设学生们是秦朝的官员,你将如何辅助秦王巩固这江山?那节课学生很喜欢,兴趣高涨,马上就根据所给情境投入小组激烈的谈论中,通过讨论给出建议。在《环境问题》教学中,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体验社会环境。在上课时,我展示了两组图片:一组是遭到污染的环境。漂满垃圾的河流,苍蝇漫天飞舞的垃圾堆;另一组是没有污染的环境。风景优美,环境整洁的社区。同时我向学生发问:“看了这两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学生面对这两组对比明显的画面,主动地在观察思索,在体验中讨论。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表述。然后,我让学生来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图片上的场景?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去反思。问题教学也是一种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情境之后,必须从情境中引出问题,并以此为学习目标任务,由问题驱动展开学习活动。接上面在《环境问题》教学,让学生谈了想法,说自己在生活中看的环境问题。教学并不就此结束了。接下来要学生解决:①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②要采用什么措施解决这些环境问题?③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做些什么?④请你们为创建优美的环境设计几条广告语。通过联系自身实际的多角度的思考,讨论,交流,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了高潮,认识得到了升华,行为有了正确的导向。教师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更深入体验的问题的话,往往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意义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在《一国两制》教学时,因教材内容单一,又比较抽象,于是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①“一国”是指什么?“两制”是指什么?②“一国两制”为什么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③高度自治权与高度自主权有何区别?④高度自治权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⑤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如何解释在香港地区同时升起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上课时,我先将问题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课文看完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又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探究中,个体间不同的体验彼此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心智火花,使个性得到张扬,使个体走向群体,在群体中有选择的保留和发展个体的体验,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科素养的提升。
(3)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使体验得到进一步落实。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触发学生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升华,让学生有所感悟。在上《学习做社会调查》这课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对“学校同学环保意识”为主题的调查活动,让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围绕着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很多问题。例如:当你吃完口香糖,你是如何处理的?A、随地就吐。B、用纸将吃过的口香糖包起,再扔到垃圾桶中。C、直接吐到垃圾桶。调查后,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现在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发现还有还大部分的学生环保意识很差,有待加强,于是,我又倡导学生发起了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为,为了校园环境建设贡献力量。通过这次调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做社会调查,掌握了这个课本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让学生参与学校环境建设活动。
综上所述,关注体验式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体验,接触生活、探究知识、提升素养的学习氛围,才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从而领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完整的学生个体!
参考文献:
[1]石青松著.《基于学生体验的课堂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