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平
【摘 要】本人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的相对忽略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现象,提出一些关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看法。认为创造力的培养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改进教学模式。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提问能力。③多给学生一点想象的时空,发展思维能力。④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创造灵感。五、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品质,锻炼意志。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造力;培养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在一些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重视学生机械识记,按文字表述识记课文内容的教学训练,忽略或相对忽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是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相脱离的。它难以使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也扼杀了学生创新的个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总结,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改进教学模式
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它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则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本人以“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为重点,洋溢教学情愫。为此,创构了以学生理解识记带动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诱发兴趣,自主学习——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个体学习,小组讨论——引导总结,巩固效应——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素质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首先能够诱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已经迈出了取得效益的第一步,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自学自悟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觉到“主人翁”的快乐,接着由教师来引导、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再在理解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创造力的决定性特征,是智慧和心灵的独创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提问能力
人的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善于创造的人,首先在于善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质疑最容易激起人的探究反射,并引导人努力去解疑,使未知转为已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习惯,用疑问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质疑问难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同时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对促进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以及发展个性和潜能等方面均能产生奇效。而学生的这些能力正是发展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多给学生一点想象的时空,发展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力。可见,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们主动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发展想象力,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好奇心的激发开始。
其次要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表象。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想象都是对已有表象的加工改造,积累的表象越多、越清晰,想象出的事物就越丰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激起他们的情绪,以储备表象,丰富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最终促进创造力的培养。
四、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创造灵感
有句话说得好,“手是人的第二头脑”。也就是说手是最能促进人大脑发育的器官,活动手、手指与学生大脑发育有着直接联系,作用重大,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和脑的关系做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要培养学生智力、创新能力就必须使他们经常保持手指活动,因为手指的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能促使全部智能提高,大脑就会日益发达,学生就会显得心灵手巧,创新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演一演。
此外,就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来看,也不乏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训练材料。如在语文教科书第七册中剪报的实践活动和第八册中的投稿实践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创造灵感,产生创造动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五、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品质,锻炼意志
一个学生有好的智力并不一定能成为创新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缺乏创新性的个性品质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各具特点的个性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因为怯懦的个性是与创造无缘的。只有勇敢,才能使人冲破思想束缚,敢于创新。对于那些敢于提出与众不同观点、不同见解,有独创能力的学生,更要加以鼓励和保护。此外,具有自信、坚毅、上进等的良好品质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