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思考

2016-03-30 06:56:11刘莱蕾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高职教师个体差异

刘莱蕾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思考

刘莱蕾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现实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导致需求差异,需求差异的存在为教师分层管理提供了可能。实施教师分层管理,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 个体差异; 分层管理

0引言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之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就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现实的个体差异,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要求,对教师实施分层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1.1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含义

高职教师分层管理,是指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制订的教师分类培养和分层考核的评价体系。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发展的递进式阶层,依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将不同专业的教师纳入相对应的阶层培养。结合不同阶层教师的特点,学校将相应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及专业建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细化分解,使之对应于不同阶层的教师,作为教师在阶段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培养措施及最基本的发展要求。学校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保障教师分层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对不同阶层教师采取相适应的激励措施,将“学校要教师发展”演变为“教师主动要求发展”。

1.2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意义

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体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对教师而言,明确了个人发展通道及成长途径。一是方便教师对号入座,对照各阶层教师的任职资格,进行自我分析,明确个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层;二是便于教师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对照各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基本职责以及进阶途径,结合个人发展规划,将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要求协调统一;三是加深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和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变被动接受工作任务为主动考虑如何承担工作任务,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对学校而言,实现了规范和有序培养教师。一是将学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等的要求细化分解为对不同阶层教师的具体要求,引导教师合理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二是在支持教师个人发展的同时,学院师资队伍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2高职教师分层管理的可行性

2.1需求的层次性及个体性决定了需对高职教师进行分层管理

高职教师分类管理有深层次的理论基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不同社会个体实现需求的层级不同。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实际,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需求大致存在以下特点:首先,需求具有层次性。高职教师的发展需求也可以分为低层次需求和高层次需求。低层次发展需求一般包括适应角色、站稳讲台、获得认可以及生理和心理安全等需求。高层次发展需求一般包括能力提升、职称晋升、创造成就、取得荣誉、自我尊重及情感归属等方面的需求。其次,需求具有个体性。因每位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付出、价值观及世界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个体性等特点。最后,发展需求具有发展性。教师的发展需求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所处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地变化[1]。

2.2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教师分层管理提供保障

在创建国家骨干院校期间,学校先后制订了《新进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教师进修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办法》《课程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并执行,为教师的分层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分层管理的具体内容

教师从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到骨干教师,到某个专业的带头人再到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及发展目标。根据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作者所在单位把教师培养分为两类五层。两类指专业类课程教师、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五层指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课程带头人、专业带头人[2]。

3.1新教师

指学校每年引进的教师,有刚从学校毕业走上讲台的,也有从其他高校调入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一阶层的教师既面临角色转变、环境转变导致的不适应,又普遍对高职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了解甚少。因此,对该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提升教学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合格教师培养对象;进阶途径为:选派企业顶岗实践、省级专业进修、网络课程培训、院级(二级学院)教学竞赛,申报初级职称。

3.2合格教师

指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后,能基本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一阶层的教师,各方面的经验在逐步积累、沉淀,能更深入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观念,具有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能独立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对该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成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阶途径为:派至企业顶岗实践、省级专业进修、网络课程培训、学历进修、校级教学竞赛(含院级)、学校评优评先、专业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培养,申报中级职称。

3.3骨干教师

指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阶层的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与干劲,是教学能力与教研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期教师。因此,对该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提升专业类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专业类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提升公共基础类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成为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进阶途径为:选派高级访问工程师、国内骨干教师培训、攻读博士学位、中短期出国培训及境外研修、学术交流研讨、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参评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参选校级教学名师、参选市级以上评优评先,优秀骨干教师可推荐参加省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青蓝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申报高级职称[3]。

3.4课程带头人

指对课程开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这一阶层的教师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准确把握课程建设内涵,对课程建设有思路、有目标。因此,对该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提升课程带头人的教改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阶途径为:选派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培训、校级教学名师、市级以上评优评先,参评青蓝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

3.5专业带头人

指对专业建设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领域有切身的体验和前沿的把握的教师。这一阶层的教师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领导、团结合作、协调沟通能力;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了解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建设内涵。因此,对该阶层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提升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成为校级以上名师培养对象;进阶途径为:选派高级访问工程师、国内外访问学者、国内外专业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调研、带领团队开展产学研研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以上评优评先,参评省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青蓝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4]。

4结束语

作者所在单位目前已经对教师实行了分层管理,教师分层管理的实施使每位教师明确了发展通道,对照每个阶层的目标、职责及进阶途径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营造自主、奋发、争先的良性竞争氛围。逐步建成了一支由带头人领衔,骨干教师担纲,合格教师为基础、新教师为新鲜血液的“结构优、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谢海琼,杨建国. 论高职教师的分类分层管理[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0(6):77-79.

[2]梁银怀.高职教师分层培养的探析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9):4-5.

[3]潘玲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 172-177.

[4]周建松.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建设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150-154.

Thinking on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LIU Lailei

(Personnel Department,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aff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ead to differences in demand.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b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 7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2-0047-03

作者简介:刘莱蕾(1982-),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高职教师个体差异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08:06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1:21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0:28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2:40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0:49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6:11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