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大学生素质教育:从训练体系到全面培养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费小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呈现多元变化,理念由成长导向到全人发展,体系构建由素质训练到全面培养,实施途径由笼统的多元路径到清晰的课程教学、项目实践、能力展示、精英培育四大平台,评价方式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二维评价到过程性评价、指标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四元评价,保障机制由基础支撑到发展支持。从训练体系到全面培养,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内涵的深化,体现了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结合,突出整体育人观。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训练体系; 全面培养
0引言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之时,构建了以职场素质训练为目的,以“体验、感悟、成长”为主线的体验式综合素质训练体系。八年来,虽然素质训练体系不断完善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国家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学院在原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实施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上,把既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又具有普适性、创新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体系也由素质训练升级到全面培养。
1理念的变化:成长导向到全人发展
素质训练体系遵循“共性与个性结合、系统与重点兼顾、强化过程体验、重在内化提升”的思想,在理念上强调系统设计、成长导向。整个体系以体验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体验、感悟、成长”的发展脉络[1],重点突出职场、强化训练,主要培养学生专业以外的思想道德、人文、身心、创新创业等促进学生成长的综合素质。
素质培养体系遵循“素质导向、全人发展”的思想,将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集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于一体的综合素质。首次将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改变原体系将综合素质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整个体系以培养合格公民、优秀员工的思想为指导,遵循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发展路径,突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双素质融合。从成长导向到全人发展理念的变化,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即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更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体系构建的变化:素质训练到素质培养
素质训练体系由“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中心”(一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一园)构成,下设基本素质、职场素质、科技创新、创业四大基地,并由核心价值观锤炼、人文素质修炼、身心素质拓展、职业发展规划、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团队训练、科技立项、项目孵化、创新论坛、创业探索与创业实践11个模块及57个动态化项目组成。整个体系以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体验式训练为主导、成长性发展为目的,体系全面展示了用于学生素质训练的基地和平台。体系如图1:
图1 原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一心一园”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很多成效,但也逐步显示出一些问题。首先,素质教育概念需要澄清,需要明确素质是由哪些能力构成的,哪些素质又促进能力的提升等。其次,素质教育内涵需要深化,本体系更多的是反映硬件建设和教育载体,而对教育体系内涵的描述有待于完善。素质训练体系的显性成果难以体现,缺乏有影响力的素质训练项目或品牌。第三,素质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在训练体系中,专业教育未纳入体系中,让整个体系缺乏专业精神的塑造。第四,训练体系的评价与学生管理的结合度比较弱,很难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学生成长的评价中体现出来。
基于以上问题,对素质训练体系进行优化和升级成为学院的重要任务。2015年学院将素质教育列入重点工作,并在原训练体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体系如图2:
图2 现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针对原有训练体系呈现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设计,从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内容、平台、评价四个方面理顺关系。首先,从学生职业发展的素质需要着手,分析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构成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和途径。培养体系体现素质导向,从学生素质诉求延展进行素质教育,并从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双轨角度,进行素质教育设计。基本素质的内容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场基本素质、职场专业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其次,将专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在素质教育中体现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与基本素质的结合。第三,将素质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体现素质培养的内容。二个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内容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核心内容有所调整,重点增加专业素质培养,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整个体系在实施路径、评价方法、支持保障方面呈现全新面貌。
3实施途径的变化:路径多元到四大平台
素质训练体系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两类:一是课程教学;二是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主要是将人文素质、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创新创业素质部分内容融入相应课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嵌入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爱国情怀等内容;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拓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心理素质训练;在礼仪团队训练课程中实施礼仪教学、团队精神培养等。这些课程教学只承担部分素质教育项目的内容,未能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主要通过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讲座、竞赛、各类展览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素质训练体系中所占比例高于课程教学。
素质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能力展示、精英培育四大平台。课程教学平台是将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专业学生所学的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纳入其中,通过必修和选修、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等方式,开展各类素质课程教学,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项目实践平台则是将学生课内外参与的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发挥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功能;能力展示平台则通过开展各类知识文化与学科竞赛、科技文化展示、艺术文化会展等,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各类特长提供展示机会;精英培育平台则是通过专项培育,为部分拥有某个领域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如设立精英班、名师工作室、创业试验班等,培养技术促进型、技能增强型和创业自强型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实施途径的路径多元到四大平台,明确了素质教育培养实施途径,避免了多元路径、交互作用中可能出现的思绪混乱现象。四大平台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层次逐步提高的递进式培养过程。课程教学平台是基础,项目实践平台是深化,能力展示平台是提升,精英培育平台是优化。四大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个性与共性结合、自选与必选并存、素质与能力互长的特点。增加的能力展示、精英培育两大平台,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中展示技能的需要以及加强杰出人才培养的思想,为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增强学生在未来职场竞争中的长板效应[2]。
4评价方式的变化:二维评价到四元评价
素质训练体系和培养体系的结果评定均采用学分和素质教育分两类考核评价方法。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由课程必修学分、课程选修学分和活动选修学分构成,具体学分认定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素质教育分是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并通过相关方式考核后所获得的成绩。
在评价方式上,素质训练体系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重点在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态度性评价、知识性评价两部分。素质培养体系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指标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四种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与训练体系相同,但新增的指标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有了新的拓展,展示性评价改变了结果导向的评价标准,对能力展示给予认可,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
素质培养体系拓展了素质教育分的应用,素质教育分不但作为学生评优的依据,而且也与学生的毕业条件挂钩。素质教育分在素质训练体系中不作为学生的毕业条件,而在素质培养体系中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条件之一,实施了学生“双分”毕业机制,学生必须同时获得一定数量的学分和素质教育分方可毕业。
评价方式从二维评价到四元评价,拓展了评价视角,对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起到积极引导和推进保障作用。
5保障机制的变化:基础支撑到发展支持
素质训练体系强调基础支撑,在组织保证、师资保证、硬件保证、软件保证、经费保证五个方面为素质训练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工作组织机构、素质训练师资、训练平台设施、工作运行经费等保障。
素质培养体系强调发展支持,从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师资保障、宣传保障四个方面为素质培养体系的实施提供支撑。组织保障不但明确了工作机构,而且完善了素质教育相关制度;条件保障不但提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设施,而且建立系统的管理平台,拓展心理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师资保障不但数量上保障,更从师资质量上提升拓展,分类建立课程教学、项目指导、校外兼职师资库;宣传保障则更着力宣传引导,推广素质教育品牌项目,强化素质教育优秀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3]。
从素质训练的五大基础支撑到素质培养的四大发展支持,在保障措施方面已经不仅仅满足基础条件的保障,更将全院的所有资源纳入素质培养的支持系统,并强调宣传的保障措施,力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
6结束语
从训练体系到全面培养,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内涵的深化,全面培养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实效性、协同性、开放性的特点,设计思路体现了培养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于一体、服务学生全人发展的思想,以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软实力的增强,以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锤炼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专业竞争力。全面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突出了专业技能、职业精神与综合素质训练的结合,体现了专业素质的核心价值以及整体育人观。
参考文献:
[1]邓志良.体验感悟成长——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C].见:周建松. 2014年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优秀论文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172-178.
[2]眭依凡.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9):10-13.
[3]周建松.高职素质教育体系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15-18.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raining System to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Taki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EI Xiaopi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embarked on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philosophy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growth-oriented one into the one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Systemic construction has evolved from quality training to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general diverse ones into four major platforms: course teaching, project-based practice, ability display and elite cultivation. The evalua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a two-dimensional one into a four-dimensional on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has changed from basic support to offering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ining system into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is more a substantive development than a change of name. It embodies the association of basic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and highlights the holistic outlook to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2-0006-04
作者简介:费小平(1965-),女,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从事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电子通讯技术
收稿日期: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