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2016-03-28 19:16徐银波许小芳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在线学习慕课教学资源

徐银波,许小芳

(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 重庆 渝北 401120)

“慕课”对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徐银波,许小芳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重庆渝北401120)

摘要: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我国自上而下地开启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亦有部分高校自发借鉴“慕课”模式设置课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高校一味追求立项,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沦为政绩工程;二是精品开放课程中的视频教学演变为“录像版”的课堂教学;三是未对建设项目进行推广与利用;四是建设中缺乏对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借鉴“慕课”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多方面加强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一要明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摆脱“政绩工程”误区;二要改革教学模式,建设“生成式课程”和“翻转课堂”;三要开发更符合在线学习规律的游戏式“视频微课程”;四要探寻与新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五要创新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力和征服力;六要尝试制度改革,让高校间互相认可开放课程学分;七要加强技术开发,充实支撑在线学习的平台;八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立法,保护精品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九要加强推广宣传,使精品开放课程能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慕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教学资源

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和迅捷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使教育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各国高等教育不断自我重塑,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向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开放教育资源并行的教学模式转变。

一、慕课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的发展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开启“开放式课程网页”项目,将课程制作成网络课件置于互联网上,供全球学习者免费使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相继加入该行列,并成立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随后,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高校也纷纷效仿。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开放式课程教学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首次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OER)”概念。2007年9月,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教育机构签署《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号召“通过开放教育运动,让每一个人不受限制地享有使用教育资源的自由”。2012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2012年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大会,并发布了《2012巴黎开放教育资源宣言》,呼吁各国政府支持OER的发展。OER推动了高校公开课建设,通过线上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受Siemens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影响,Cormier和Alexander在2008年提出了“慕课”(MOOC)概念。2011年,慕课井喷式发展,各知名高校纷纷加入以Coursera、edX和Udacity为代表的慕课平台。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二)慕课的特征

1.从教师中心的“授”到学生中心的“学”。公开课仅是将课程录制后搬到网上,仍遵循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提供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慕课虽然具备完整的课程结构,但其提供的资源仅是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习者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信息、讨论问题、完成作业,并通过对话题的探讨不断丰富知识的网络结构,以此达到学习提升的目的。

2.课程设置独特。第一,采用微课程形式,每节课程时间为8~12分钟。第二,除了教师讲授以外,慕课还会通过在关键时刻设置问题,并应用自动评分技术,使课程由许多小问题穿插连贯而成,如同游戏过关,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并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3.师生双向互动。视频公开课模式的观看者只能单方面地聆听教师讲授,却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在慕课教学模式中,除了授课的主讲教师以外,还需要课程协调人在中心平台发布课程内容、每周话题、活动通知等,引导学习者进行讨论,并收集各类信息反馈给主讲教师。课程协调人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公开课中“只能闻其声,不可问其人”的尴尬。

4.学生相互交流。现有公开课的使用者除BBS外并无其他更多的交流途径,无法通过相互沟通获取学习心得。在慕课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交流:一是课程中心网站;二是课程讨论空间;三是虚拟教室工具;四是人际互动工具;五是课程资源分享工具;六是学习者创作的有价值的知识经课程协调人整理后通过RSS或课程日报以邮件等形式分享。

二、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

在国外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之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2002年论坛的影响,教育部于2003年4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启了我国精品课程建设之路,旨在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但是,此阶段的精品课程建设大部分是将电子化的书面资料上传共享,并未将课程视频上传至互联网。

随后,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通过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式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新的教学质量工程计划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共享平台,建设精品公开课。为推动教育资源的视频化,教育部于2011年5月发布《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39所“985工程”高校申报、建设首批优质国内视频公开课。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发布,确立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的目标,要求“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于2011年10月12日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建设由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构成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目标,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一方面,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另一方面,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2011年由“985工程”高校建设首批100门视频公开课后,2012年2月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已经建成的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除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外,在教育部开启公开课建设项目之前,2010年,网易自发地加入OCWC,并引入各名校的公开课程;2011年4月,复旦大学联合网易推出国内高校首场“网络公开课”,率先推出了《执拗的低音》系列讲座;同月,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也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国内顶尖大学组成了“C9联盟”,投入网络公开课程的开发。少数高校受新兴的慕课影响,启动了慕课建设。2013年5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edX平台;与此同时,清华大学还成立了“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引进了edX平台上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云计算与软件工程”课程,并进行了再开发;2013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C9联盟”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2所高校共建中国“慕课”。

(二)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沦为政绩工程

在国外,开放课程建设是高校在信息化浪潮中,面对教育全球化的竞争,自发开启、实施的。在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并非由高校自发实施,而是由教育部“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受教育部政策支持,各高校的公开课迅速发展,但很多高校还处在追求立项和数量的阶段,对课程建设的意义缺乏清醒的认识。大部分高校仍然没有重视开放课程建设在当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及其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而是将申报精品开放课程作为学校教学成果的一部分,盲目追求立项荣誉,致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真正目标难以实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为个别教师、领导粉饰自身履历的幌子。具体而言,高校在建设精品开放课程时至少存在两个误区:

(1)在思想上缺乏对精品开放课程的正确认识。因为有教育部的政策支持,各高校为追求荣誉而盲目立项。此种政策导向型的建设方式导致高校、教师为追求“政绩工程”而“一窝蜂”地上报项目,各高校对视频化课程建设的目标、意义认识模糊,思想闭塞、落后,未能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应转变办学、教学思维,未能意识到信息化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作为,将与世界其他名校的差距越拉越远。事实上,很多高校乃至教育管理部门自身对开放课程建设缺乏清晰认识,没有在世界性的教育变革中找准定位,对于为何要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究竟为谁而开、受众有何特点、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最终应实现什么样的目的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和透彻的分析。因此,在学校没有对信息化办学有明确定位和规划的情况下,精品开放课程就变成了耗时耗力的政绩工程,使得现有的诸多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只是将课堂上的教学换一个环境,照搬上网罢了。比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因为其所要求的课时数与各高校在日常教学的课时设计不一致,为了将其全部搬到视频中,课程的内容被大幅删减,以致最后呈现出来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既无法完整呈现知识内容,也无法对教学起到任何帮助。

(2)在行动上缺乏主动建设和推广的积极性。目前,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上,除了少数高校自发自主地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推广外,大部分高校仅仅是在教育部的倡导下,或被动进行课程建设,或为追求政绩盲目立项而无视推广应用,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与世界领先的教育水平本来就存在一定差距,在信息化发展带来机遇之际,在有关部门及社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的情况下,如果仍不能把握机会,借助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这一东风主动地推广自身特色课程、宣传优秀教学成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而是被动地进行建设,盲目地立项上马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再一次落后于人。

2.精品开放课程演变为“传统课堂搬家”

由于教学载体不同,视频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交流方式、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第一,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具有即时性特征。视频课程中互联网横亘于学习者与讲授者之间,学习者无法现场直观地参与到讲授者的授课中,二者缺乏直接的交流互动,因此此种方式面临着如何使学习者长时间身临其境地集中精力听课的难题。第二,传统课堂教学的受众是确定、单一的,无论人数多少、地位如何,均只有学习者一种身份。视频化课程的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等特点,要使得一次性录制的课程,能够在不同时间、地点,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面临着如何完美地展现教学内容的更高挑战。第三,时间的紧凑性不同。无论精品资源共享课还是精品视频公开课,较之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都要短,教师面临着调整和重新设计课程,在短课时上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挑战。但是遗憾的是,各高校及主讲教师并未清晰地意识到视频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重大区别,亦未能有针对性改革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而是盲目地将传统的实体课堂复制到开放课程建设中,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演变为“录像版”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解决和回应前述问题与要求。

3.推广与利用的效果甚微

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重立项建设、轻推广应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出于追求教学成果奖、填充政绩履历等目的,一旦课程建设完成并且顺利结项,项目成果便被弃之一隅,鲜有高校基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大力宣传和推广项目成果,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使用局限在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团队、个别社会学习者,多数社会人员不仅不会使用精品视频公开课,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1]。据网易统计,在公开课的点击利用中,国外课程的点击率占80%,而我国课程的点击率仅为20%。由此可见,由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推广宣传不到位,导致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当然,我国高校开放课程的质量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4.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施的重点在于“开放”,即公开、共享,意在面向我国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学习者,传播文化知识,宣传我们的价值观。一旦精品开放课程公开发布,课程主讲人或者制作团队的思想观点、研究成果也会完全公之于众,其中某些未经授权的传播就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若对此缺乏完善的监管,就可能影响高校教师参与公开课建设的积极性[2],更不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仅有一些指导性文件,缺乏位阶更高的法律法规的保护。例如,教育部颁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规定:“高校和建设团队在享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及经费补贴的同时,应根据有关协议独家许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单位通过互联网免费传播课程资源,并拒绝任何单位及个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义商业使用。同时,为尊重和保护高校及教师的知识产权,教育部授权有关单位对符合出版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明确课程建设方与课程共享系统运行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1]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细化的操作措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十分不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推广。

三、“慕课”对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一)明晰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摆脱“政绩工程”误区

各高校在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时,必须扭转追求所谓政绩、成果等功利心态,要有清晰的目标定位,明确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正如慕课发起者在创建伊始所言:在信息时代中应“向想学习的人提供在他们的生活中随时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让所有想要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人可从他们那里学习”,各高校进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际上便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高校必须摆脱“政绩工程”的认识误区,主动融入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即使最后未获立项,也应当积极分享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优秀成果,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以“慕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潮流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可以自发地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纳入发展战略之中,借助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3]。同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亦是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对于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建设优质师资队伍、推进大学国际化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改革教学模式,建设“生成式课程”和“翻转课堂”

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由教师决定授什么、怎么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视频化课程也仅是将课堂教学搬到网上,并未有实质性突破和发展。对此,可以学习慕课教学模式,建设“生成式课堂”及“翻转课堂”,改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视频化课程建设应借鉴慕课对教学方式的革命性突破,探索如何通过授课教师与组织人员的协调、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反馈信息的收集利用,打造依靠学生自我学习、主导课程发展的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继而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互动,以提升开放课程质量,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高校应结合开放课程与课堂教育,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积极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将开放课程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上则侧重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探讨、分享和解决问题,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学生学习思维僵化、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强化教学效果。

(三)开发更符合在线学习规律的游戏式“视频微课程”

根据心理学研究,认知负荷通常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其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工作记忆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此外,人的高效专注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脱离实际课堂的在线学习者,更难长时间保持专注[4]。因此,在前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中,应借鉴慕课的经验采用微视频的方式,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割和精细化处理,将问题穿插在体验式、通关式的10分钟“微课程”中,使学习者有兴趣完成在线课程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常有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一遍讲授并不能使所有学生均理解掌握。就此,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分别录制微课程,供学生反复点击学习。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每节微课程的相对独立性与连贯性的统一,以保障整个课程的完整性。

(四)探寻与新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建成卓有成效的微课程,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1)要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兴趣的巧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地灌输相关知识,应当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做到内容精炼性与知识丰富性的统一。为了既吸引受众,又适应短课时要求,精品课程开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内容要精炼,一是教学内容应重点突出,二是教学过程要逻辑清晰、表达精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另一方面,应蕴含一定的信息量,做到基础性与前沿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常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形成理论高度、现实掌握、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3)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从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到课程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戏剧结构讲述课程内容,甚至可借鉴电视剧预留悬念的方式设计每一讲的小结。(4)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如融入视频播放、案例穿插等手段,制作除常规幻灯片外的多媒体课件,将课程要点、相关案例、习题等以文本、图形(像)、动画等形式整合进课程中,增加课程的吸引力、亲切感和现场感。

(五)创新教学艺术: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力和征服力

为使开发的精品开放课程具有吸引力,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艺术。(1)让课堂有“心”,增加课堂感染力。只有用“心”浇灌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教师应倾注爱心,体现耐心,传递信心。(2)让课堂有“情”,增加课堂吸引力。只有用“情”萦绕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感觉真切,从而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教师应营造情景,透析情理,诉诸情感,洋溢情趣,使知识潜移默化。(3)采用情景化教学,提升受众的接受度。通过模拟事实情景,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近度,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准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推进制度改革,让高校间互相认可开放课程学分

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不尽相同,通过相互认可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分,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大学等成立了“C9联盟”;重庆大学发起成立了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19所高校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了“慕课”联盟。但是,这些联盟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并未能就资源整合形成突破性的进展。为此可借鉴韩国“学分银行制”:建立学分互换与认证标准;建立保障体系,包括法律、政策和经济上的保障;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遏制甚至杜绝学生对学习成果、学习经历作假的现象[5]。同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开放课程平台,实现在校生跨校选课、跨校辅修专业培养模式,以充分整合、利用各高校的专业优势,培养出综合性、创造性的人才,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七)加强技术开发,完善在线学习平台

当下的开放课程建设仅仅提供在线点击和评论的技术支持,缺乏支持在线测评、师生互动、学习者相互讨论的交流平台。借鉴慕课的经验,应当进一步完善交流平台,建成包括课程中心网站、课程讨论空间、虚拟教室工具、人际互动工具、课程资源分享工具、在线测评及信息收集反馈空间等在内的技术支撑平台,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须以申报、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尤其是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应当委托给具有相关经验和资质的公司或科研机构,以确保平台能够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其次,在线学习平台,特别是公益性平台的建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宏观协调作用,为平台建设提供无成本或低成本的信息咨询和优质教育资源[6]。

(八)通过技术手段和完善立法,保护精品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科技理念的共享,同时又保障教师及其团队的合法权益,可以适当引进慕课对于课程内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如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简称为CC协议)[7]。可以建立专门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由他们来提供可选择的授权形式和条款。相关门户网站要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及权限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亦应当完善相关立法,尽快出台有关精品开放课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以高位阶的立法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得到有效保护[1]。

(九)加强宣传推广,使精品开放课程得到充分利用

以慕课为典型的全球性开放课程建设及我国当下开展的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为主的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各类学习者提供了免费的学习机会,但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和普及。事实上,很多教师、学生并不了解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因此,高校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后期的宣传推广工作。应集合各种力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向教师推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教师可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在线参与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朋娇,田金玲,姜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6-92.

[2]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7):11-16.

[3]胡树祥,石鹏建,郑家茂,等.美、日开放教育资源考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12-17.

[4]张剑平,陈仕品,张家华.网络学习及其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2.

[5]孔磊.学分银行制度: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5):5-20.

[6]侯茂章,阳志清,邝祝芳.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我国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4(2):73-80.

[7]李群.国外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晋图学刊,2007(4):1-5.

(责任编辑吴朝平)

Inspiration of MOOC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XU Yinbo, XU Xiaofang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Yubei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Affected by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movement,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has been opened from the superior departments in China, an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learned from MOOC spontaneously. Although they have already made good achieve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irstly,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rsue project blindly, which make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become vanity project. Secondly, the video teaching of quality open course has evolved into traditional lecture which has been videoed in advance. Thirdly, the project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and utilized. Fourthly, it lacks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teachers. Given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useful experiences of MOOC, We can learn it from various aspects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Firstl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and step out of misunderstanding area of vanity project. Secondly, it should change teaching mode and construct the generative course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 Thirdly, it should develop the game-style micro video courses which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rule of online learning. Fourthly, it needs to find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matches the new teaching mode. Fifthly, it needs to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art of teaching, enhance the conquest, and make attraction of students’ attention. Sixthly, it can try to reform the credit system, which mak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ognize each other about the open courses’ credit. Seventhly, it should strength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ich in support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Eighthly, 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with improving technical means and perfecting legislation. Ninthly,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so that the quality open course can be fully utilized.

Key words:MOOC;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 teaching mode; online learning; teaching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15-08-31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慕课背景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CQGJ13C520);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精品开放课程应用与混合式教学改革互动研究——以《民法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验为例”(2014-GX-076)

作者简介:徐银波(1986—),男,安徽东至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法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3.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12(2016)03-0102-07

许小芳(1991—),女,福建惠安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法研究。

引用格式:徐银波,许小芳.“慕课”对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6,4(3):102-108.

Citation format:XU Yinbo, XU Xiaofang. Inspiration of MOOC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open course ware[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3):102-108.

■ 教改探索

猜你喜欢
在线学习慕课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