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霖
摘 要: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大学生对于慕课的了解和利用情况,发现我国大学在深化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慕课的利用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多数被调查者基本认同慕课的学习效果,但对慕课平台的综合利用有待加强,且学生对于本校开展慕课有很高的诉求。因此,要让学生接触一些通识类或专业基础性的慕课课程,并加强引导,从而降低学生进入慕课殿堂的门槛。
关键词: 慕课 大学生 问卷调查
一、大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了解情况
当今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等网络教育资源的爆发性成长。总体看来,目前国内的文献对于“慕课”这一新鲜主题,规范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的经验研究较少。为弥补这一缺憾,我们采用的是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问卷调查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内开展。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专业为主的一本招生高校,生源以重庆当地和其他西部地区为主,故我们的调查能够体现西部高校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大学生的特点。问卷调查的具体对象分为三种:大一的法学类专业大学生,大一的经济类(经济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大三的经济类(经济统计学)专业大学生。之所以在调查对象上做如此设计,是因为我们希望观察:第一,法学类学生和经济类学生在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上是否有差异;第二,相同专业的学生,是否会由于入校学习时间的长短不同,在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上出现差异。我们共下发问卷194份(含35个问题),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问题1为“你对通过网络观赏其他高校的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吗”,法学大一的学生有接近80%的回答“有”,经济大一的学生回答“有”的比例略高于70%,经济大三的学生只有略高于60%的比例回答“有”。问题2为“你登录过西南政法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吗”,法学大一的学生回答“有”的比例略高于80%,经济大一的学生回答“有”的比例为52%,经济大三的学生仅仅只有不到13%的人回答“有”。问题3为“你登录过西南政法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吗”,法学大一的学生有接近66%的人回答“有”,经济专业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回答“有”的比例仅为20.83%和5.13%。问题4为“你有观赏过西南政法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中的视频超过一小时吗”,法学大一的学生接近25%回答“有”,经济大一的学生之中仅6.25%回答“有”,经济大三的学生全部回答“没有”。可见对于校内的网络教学资源,大三的学生的了解和利用情况比大一差,经济类专业比法学类专业有所不如,这可能与西政内部资源以法学类为主这一客观情况有关。
问题5为“你知道微课吗”,大一两个专业之间表示“知道”的比例很接近,大三的学生回答“知道”的比例则较高,但也没有超过50%。问题6为“你知道网络公开课吗”,三个班级的学生回答“知道”的比例都超过95%。问题7为“你知道慕课(MOOC)吗”,法学大一的学生回答“知道”的比例为56.7%,经济大一和大三的该比例则仅为25%和20.51%,法学类专业的情况明显优于经济类专业。问题8为“你知道慕课、微课和网络公开课三个概念间的区别吗”,三个班级的学生表示“知道”的比例都非常低,最好的也仅为3%左右回答“知道”。可见西政的学生对于校外网络教学资源只有比较粗略的了解,且法学类专业学生的了解情况仍然好于经济类专业学生。
问题9为“如果西南政法大学开展慕课,你会感兴趣吗”,三个班级表示“有兴趣”的学生的比例都比较高,分别为法学大一83.51%、经济大一66.67%、经济大三58.97%。问题10是关于“你参与过慕课吗”,三个班级给出肯定回答的比例都很低,分别为法学大一13.4%、经济大一2.08%和经济大三7.69%。可见西政在深化网络教学资源,尤其是“慕课”的利用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并且法学类专业的表现再次优于经济类专业。
二、慕课参与者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共17人参与过慕课,接下来的与慕课有关的客观问题将只以他们为对象。
慕课参与者所回答的与慕课有关的客观问题包括:问题11是“你全程完成了自己参与的慕课吗”,回答“有”的比例为35.29%。问题12为“你在参与慕课时是否与平台上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回答“有”的比例不到20%。问题13为“你通过参与慕课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和/或证书吗”,回答“有”的比例为17.65%。问题14为“你参与的主要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的慕课”,有64.71的人回答是“国内高校”。问题15是“你从何处了解到慕课的(多选)”,可见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任课老师”(58.82%)。显然,推广“慕课”,关键在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的作用尤其重要。
慕课参与者所回答的与慕课有关的主观问题包括:问题16为“慕课中的内容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大部分人选择“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问题17为“慕课的学分和/或结业证书对我意义很大”,回答“比较同意”的为41.18%。问题18为“慕课对我的课堂学习帮助很大”,回答“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的总计略低于50%。问题19为“我的计算机水平可以让我轻松地使用慕课平台”,多数人给出非常肯定的回答。问题20为“我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我需要的慕课内容”,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完全没有问题。问题21为“使用慕课进行学习让我觉得轻松愉快”,大部分人选择“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问题22为“使用慕课提升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同样是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问题23为“使用慕课能帮助我更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略低于半数的被调查者对此持肯定态度。问题24为“慕课平台上的教学水平要优于课堂教学”,多数被调查者并不认可这一观点。问题25为“我通过慕课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效果好”,选择“比较同意”或“完全同意”的总计不到18%。问题26为“我充分利用了慕课平台上除了视频外的全部资源”,肯定性选项中只有11.76%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同意”,可见对于“慕课”的利用仍然不够充分彻底。问题27为“我能够掌握慕课中所教授的全部知识”,只有少数人给出肯定回答。问题28为“我可以完成慕课平台上的所有作业”,给出肯定回答的仍然是少数。问题29为“我在慕课平台上的师生交流和/或同学交流是充分的”,所有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问题30为“我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是关于慕课的”,仅有11.76%的被调查者回答“比较同意”。问题31为“我愿意继续使用慕课进行学习”,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给出了肯定性回答。问题32为“我愿意推荐他人使用慕课进行学习”,接近65%的被调查者给出了肯定性回答。问题33为“我会保持使用慕课进行学习的习惯”,不到23%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可。问题34为“我会优先选择使用慕课来学习新的知识”,只有17.65%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同意”。问题35为“我认为西南政法大学应该开办慕课”,选择为11.76%的“比较同意”和高达52.94%的“完全同意”。总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慕课”的学习效果尚可,但是在对该平台的综合利用上仍有待加强,并且,学生对于本校开展“慕课”有很高的诉求。
三、结语
迎击着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的潮流,西部地区的高校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一样,大力推广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综合利用。以“慕课”为例,我们分析了西部地区的重点高校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学生们基本上都听说过慕课,但对其并不是十分了解,真正切身参与过慕课的人数更少。并且,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落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改善建议如下:第一,提高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和任课教师对于慕课的认可和宣传的力度。第二,建设有本校学科特色的慕课平台。第三,慕课与其他教学改革模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获得参与慕课的体验。第四,让学生接触接触一些通识类或专业基础性的慕课课程,并加强引导,从而降低学生进入慕课殿堂的门槛。
参考文献:
[1]杨旭辉.“慕课”教学模式下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探析——以苏州大学为例[J].新西部,2014(30):95-96.
[2]许涛,禹昱,姚中锐.基于SWOT分析的慕课教学发展研究——某大学外国语学院问卷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9):51-57.
本文是西南政法大学校级教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及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研究:以西南政法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号:2015C13)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