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如何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基于学位制度改革的思考

2016-03-28 19:16何淑通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何淑通,何 源

(1.南京医科大学 康达学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2.南京医科大学 医政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独立学院如何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基于学位制度改革的思考

何淑通1,何源2

(1.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江苏连云港222000; 2.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江苏南京211166)

摘要: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大学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学位制度的改革是其中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学位制度是人才培养类型的重要标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位制度密切相关,国外应用型大学的学位制度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借鉴。下一阶段,可以通过在现行的学位授予体系中增设专业学士学位、独立学院按照应用型大学与专业学位的授予要求开展自身学术内涵建设、由应用型大学联盟开展相关认证工作等方式助推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学位制度;转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和“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等向应用型大学①转型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不少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对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提出了众多的政策和操作建议。与其他地方性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前世今生决定了其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更为艰巨。独立学院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既需要自身的改革,也需要国家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制度支撑。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标识的学位制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独立学院虽然自2012年起开始独立颁发学位,实现了形式上的文凭独立,但其后续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1]。因此,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的文凭制度尤其是学位制度,是推进独立学院顺利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独立学院是否应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来看,应用型大学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继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学类型。这种新的大学类型强调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的紧密结合,其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从国际范围来看,关于应用型大学的称谓不尽相同,但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都与各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进程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各国陆续兴建了一大批有别于传统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如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s)、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IUT)、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我国台湾地区的科技大学等。此类高校的共同特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教学和职业导向,学制多为3年,但并未获得与大学同等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自身的应用科学研究能力持续提升,部分学院也逐渐获得了与传统大学并驾齐驱的地位。譬如,1992年,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1998年,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也改称为“应用技术大学”(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瑞士、荷兰、芬兰等国也纷纷兴起了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浪潮。如今,应用型大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大学类型的总称,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用型大学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和决策者的视野,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紧密相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3年7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35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天津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AUAS)。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4月,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召开了由178所高校参加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参会高校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深入研讨并通过了《驻马店共识》。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等政策要求*这里需要区分一下“应用技术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两个概念。综合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属于应用型大学的范畴,只不过它比较强调技术的积累、研发和传承。因此,“应用型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应用型大学”是上位概念,“应用技术大学”是下位概念。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曾经出现过这两个概念不作非常严格区分的情况。但是总的来看,政府已经意识到本科院校的转型方向应该是应用型大学,而不仅仅是朝着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转型。譬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引导本科院校应用转型时,没有再提“技术”二字;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的讲话中也没再提“技术”二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在政策文本中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重点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不过本文认为,独立学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

(一)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高校人才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从全世界核心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国家来看,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譬如,2008年,荷兰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规模的65%;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则培养了全国2/3的工程师和1/2的经济信息管理人才[2]。这样的一种人才培养结构是与高校所在国家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高校必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应该把握这一战略方向。

(二)独立学院亟须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基本完成以后,独立学院亟须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由于长期依附母体大学,独立学院在办学中存在照搬母校、办学特色不明显等现实问题。譬如,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与母体高校趋同、独立学院间趋同、科类趋同以及增设专业趋同4个方面的问题[3]。在浙江省22所独立学院开设的662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占21.5%、社科类专业占32.9%、理工类专业占45.6%,应用型专业所占比例不高。同时,在这662个专业中,仅有47个专业是独立学院自己单独创办的,22所独立学院中有8所院校全部复制母体大学的专业[4]。另外,根据教育部对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发现,全国独立学院就业率排在第4位,在“985工程”高校、高职院校、“211工程”高校的后面,在科研院所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前面[5]。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分化,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大学多数已经向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错位发展、分类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师资队伍不合理、高考生源减少、异地办学等因素都使得独立学院必须重新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而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切合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的转设政策

2008年4月开始实施的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独立学院给予了5年过渡期,明确要求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可申请转设为民办高等学校。截至2015年3月,全国已经有52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还有275所独立学院维持现状办学,独立学院转设数占全国独立学院总数(含已转设独立学院)的15.9%,且存在转设区域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差异大等问题[6]。虽然各个独立学院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独立学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向何处去”的迷茫——回归母体不现实,办成高职是“降格”,转为普通民办高校竞争力不够。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应该是消除独立学院发展目标迷茫的一个可资考虑的选择。虽然转型和转设是两个概念,但是转型发展有利于转设,转设往往是对某一个转型结果的承认。无论是否立即转设,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都是大势所趋。事实上,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也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高校。譬如,在2014年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此外,在当前出台的高考改革中,多个省份也都将合并本二和本三的录取批次,为的是促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发展[7]。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未来独立学院和本二批次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处于同一竞争层次,属于同一种办学类型。因此,准确研判形势,分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当是独立学院的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二、什么样的学位制度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的政策支撑和制度改革。其中,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培养人才都是高等教育“最初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所在”[8]259。在人才培养制度中,作为终端的学位制度尤其关键,它是标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果的根本制度。应用型大学只有拥有与之相配套的学位制度,其培养的人才才会实至名归。

学位是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科研院所根据受教育者修读课程的完成情况和在科学研究上所达到的水平授予个人的一种称号,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成果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对其评价认可形式的统一体”[9]。在大学近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学位的价值先后经历了作为一种任教资历、一种科研资历和一种职业资历的变迁[10]22。在中世纪大学,学位主要作为一种任教的资历,获得相应的学位便可以教授相应的新生。而随着柏林大学的创立,哲学博士(PH.D)成为教师进入大学研究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赠地学院”法案的实施,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得到扩展,学位逐渐发展出了其作为一种职业资历的内涵。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社会职业对其从业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位作为一种职业资历的价值日益凸显。学位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大学为授予学位、保证学位的授予质量以及对学位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所制定的有关法令、规程、实施条例或准则的总称”[11]。主要包括与学位相关的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则,既包括关于学位的宏观制度(如一个国家的学位授予权审核制度、学位分级制度等),也包括关于学位的微观制度(如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建设制度、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设置及成员构成制度等)。从学位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来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学位制度。

学位制度与人才培养类型紧密相连,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对应不同的学位制度,不同的学位制度也标识了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高等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种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两种类型。所谓学术型人才,就是专门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及与此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往往以××家进行标识;应用型人才则是指直接面向实际应用的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往往以××师进行标识。这两者之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是模糊的,他们的劳动都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复杂劳动”,只不过一个侧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一个侧重于知识的应用[8]29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于学术型人才一般授予学术学位,而对于应用型人才则一般授予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强调受教育者对于自然、社会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实质上是职业学位,强调的是实践性,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如何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专业学位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因此欧美国家普遍将某些行业的职业任职资格与专业学位获得衔接起来。譬如,目前美国就有一种特殊的第一职业学位(First professional degree),直接面向学士学位获得者开放,完成学习计划以后可以获得专业博士学位。第一职业学位与职业资历密切相连,在许多领域,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必须首先获得第一职业学位[10]72。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专业学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统计,截至2012年,美国至少有74种专业硕士学位、56种专业博士学位和11种第一职业学位(FPD),其专业学位几乎涵盖了与社会职业相关的学科领域,尤其集中在会计、商业、教育、机械和公共管理这5大学科领域[10]29-30。总的来看,专业学位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突出位置。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许多学者都主张应用型大学既区别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也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但是这种区分的主要依据在哪里?人才培养应该是最主要的一个区分维度,因为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则需要相应的学位制度。有学者认为,从本质属性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具有“高等性”“专业性”“应用技术性”和“人文性”4个特征,属于高等教育层次,以本科层次的教育为主,应该适当发展应用技术型的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教育[12]。该学者关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分析显然也适用于应用型大学。我们再以应用技术大学最为发达的德国为例来考察一下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学位制度。在德国,综合性大学往往承担着培养研究型人才、推动一流科技创新的任务;职业教育则承担为德国发达的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技能的大批合格产业工人的任务;应用技术大学则承担为企业培养具有广博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在德国,一直以来只有综合性大学及同等机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应用科技大学(FH)则只设学士和硕士学位,并无博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底,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率先决定赋予应用科技大学(FH)博士学位授予权,随后不久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和黑森州也决定赋予该州应用科技大学(FH)博士学位授予权[13]。由此可以预见,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显著提升,应用型大学的学位授予权也将延伸到博士层次,其承担的职责也将越来越重要。

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不同的课程。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于课程计划类型的分类,可以将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硕士)的课程计划分为5A和5B两类。5A是理论型,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将来进入博士学习或从事高技术要求专业的学习做准备。因此,5A又分为两类:5A1与5A2。5A1一般为从事研究做准备,而5A2一般为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教育。5B是实用技术型,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学习内容面向实际,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格”。欧洲国家的应用型大学基本上都将课程计划选定为5A2,而很少选择5B类,因为5B类实际上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14]。由此可见,应用型大学所培养的实际上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位制度作为依托,不同的高校也往往侧重于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因此应颁发不同的学位,拥有不同的学位制度。研究型大学主要授予学术学位,而应用型大学主要授予专业学位。同时,不同的学位类型也都有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计划。因此,应用型大学应该积极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学位制度,才能使自身的“应用型”“应用性”名至实归,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社会职责。

三、学位制度如何改革可以助推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当前,我国正在酝酿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学位制度的改革也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学位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学位制度的改革只有与应用型大学转型政策相匹配,才能促进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而独立学院的学位制度改革,不但需要在宏观制度上与国家的学位制度改革相匹配,更需要在微观制度上进一步创新,才能更好地助推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一)增设专业学士学位,逐步完善我国的专业学位授予体系

目前我国的学位证书分为两类:(1)普通学术型学位证书,分为博士、硕士和学士3种。其中学士学位又可以细分为3种,分别标注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和“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字样,而专科毕业生则无学位证书。(2)专业学位证书。同样也分博士、硕士和学士3种。截至2013年4月,我国共有39种专业硕士学位,5种专业博士学位,1种专业学士学位[10]7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业学位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授予人数上,都相对较少,学位授予以学术型为主。同时,我国目前已有的专业学位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专业学位有教育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兽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工程博士5种,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则仅有建筑学学士学位1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已经开始向多样化方向转变。但是,从学位制度的视角来看,目前无论各个高校培养的本科层次人才是学术型的还是应用型的,其人才培养的终端标准仍是学术型的,最终仍然颁发国家统一的学术型学士学位,而非专业型学士学位。总的来看,在我国的学位体系中,专业学位多在硕士层次得到发展,在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中还缺乏专业型学士学位应有的位置。专业学位没有在学士层次得到发展和重视,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与本科层次毕业生的培养存在衔接问题。这种制度设计,一方面使得专业学位在与学术型学位的比较中处于劣势,影响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得专业学位培养周期过长,必须在完成了学术型学位学习后才可以进入专业学位阶段学习,影响了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专业学位都是在学术型学位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在相对独立的同时也存在着交叉。譬如,在法国,大学与大学校并驾齐驱,其学术性文凭与专业性文凭并行,构成了文凭的“双轨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获取文凭的路径:愿意从事研究性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普通业士文凭—普通大学学业文凭—普通学士学位文凭—研究硕士文凭—博士文凭;愿意从事某一职业性工作的学生则可选择技术或职业业士文凭—技术大学文凭、高级技师证书、科学与技术大学学业文凭—职业学士学位文凭—职业硕士。由于不同的文凭侧重点不同,获得大学的文凭并不能充分保证就业,但是获得大学校的文凭则是进入职场的黄金通行证。同时,学生在学习途径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选择研究性文凭的学生中途也可以转向职业文凭,选择了职业文凭的学生只要具备了应有的素质同样也可以在中途转向大学攻读研究文凭[15]。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理想的学位制度体系应该是“H”型,学士学位应该承担“两竖”中间“一横”的作用。当然,这“一横”应该既有学术型学士学位,也有专业型学士学位。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职、专科毕业生应该都有途径进入相应的本科阶段学习,而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后,由相应的院校授予学术型学士学位或专业型学士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攻读学术型硕士或者专业型硕士。这样的一种制度设计,是有利于高等院校多样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的。在这样一种学位制度体系中,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授予学术型学士学位或专业型学士学位,也可以从职业学校、高职和专科中招生,既可以使学生的来源渠道多样化,避免自身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独立学院应按照应用型大学办学要求和专业学位授予要求,加强自身学术内涵建设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一所大学能够独立颁发学位,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国家或者共同体对于大学办学水平的承认和信任。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高深知识基础的学位类型,其自身应与大学的职能相互联系,而有别于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学术性的有机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之一。这就决定了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应当秉承这个逻辑起点,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职业导向性与知识发展性的融合。”[10]74这种逻辑同样也适用于专业型学士学位的培养。当前,我国关于学位授权的审核条件涉及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覆盖面、教学质量、基础设施及管理工作等多个方面[16]。我国普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往往都是首先从专科层次开始办起,待办学条件达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兴办本科专业,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独立学院一开始就直接获得了本科层次的办学资格,全国所有独立学院无一例外地于2012年同时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17]。这使得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含金量”缺乏应有的学术支撑。因此,在下一阶段,独立学院应该按照应用型大学和专业学位的授予要求深化内涵建设,使自己的学位授予权名副其实。这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

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应用型大学并非不重视科研工作,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不只是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事实上,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重视科研工作,尤其是应用性科研工作。譬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注重与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瑞士的应用科技大学在科研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与产业界开展应用合作研究与技术转让;荷兰的应用科技大学的科学研究是需求导向的、短期的、应用型的,致力于促进知识转化和知识循环,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爱尔兰的应用科技大学则通过研发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芬兰卡雷利亚大学校长彼得里·瑞沃尔更是明确宣称:“应用技术大学的3大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支持应用型研究和服务地区发展。”[18]69不但如此,应用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贯穿于应用性科研的制度规定中。譬如,德国在《高等教育总法》中规定,应用科技大学(FH)所聘任的教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高校毕业;(2)具有教学才能;(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特殊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4)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要有3年在高校以外领域工作的经历,并做出特殊成绩。同时,为鼓励教授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进行技术转让或从事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有些联邦州还规定,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每4年可以申请6 个月的学术假,下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19]。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应用型大学是高度重视应用科研工作的,其“双师型”师资建设也绝不是学校和行业人员的简单叠加,而是建立在应用性科研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复合。有学者研究发现,欧洲应用技术大学年度科研经费投入一般可以占到学校总收入的3.7%,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年度科研投入只占学校年度总投入的0.9%[18]73。独立学院的数字更低,很多独立学院都无专门的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管理部门。

独立学院重视应用性科研工作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12年,独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就拥有了比民办专科高一层次的办学基础。但是,如果缺乏学术内涵作为支撑,或者仅仅将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停留在本科层次的话,其办学活力是无法得到激发的。因此,无论是就政策决策者还是独立学院自身而言,都应该在让独立学院办好专业学士学位(如果可以的话)的基础上,积极申办专业硕士学位,从而使独立学院真正发展成为应用型大学。

(三)组建应用型大学联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只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AUAS),而无应用型大学(学院)联盟。事实上,我国目前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参加高校显然不仅仅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而是一批应用型高校。今后,可以考虑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基础上成立应用型大学联盟。在本部分中,为了不引起误会,采用了一个目前并不存在的应用型大学联盟的说法。,开展相关的认证工作,促进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很多大学的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处理学术事务,提升大学在社会上的形象,以获得尊重和支持。例如1900年成立的美国大学协会(AAU)、1918年成立的美国教育理事会(ACE)等都对美国大学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也同样如此。譬如2007年由荷兰发起成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UAS)如今已经扩展到了欧洲11个国家。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AUAS)已经于2013年成立,下一阶段,可以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的基础上成立“应用型大学(学院)联盟”,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考虑由应用型大学联盟(或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开展包括独立学院学位评估在内的认证工作,以助推独立学院及其他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认证(accreditation)是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认证的过程实质上是根据某种质量标准进行评估的过程。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认证是一种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领域常用的方式,是一种由社团等非官方性质的组织承担的、高校自愿参与质量保障和接受监督的途径,主要包括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两类。认证活动的主体由专业的行业协会和该专业的教育者和专家构成,对未来进入该行业的从业者进行把关审核。譬如,芬兰多科技术学院的质量评估由1995年成立的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完成,这个委员会属于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独立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共有12名成员,包括5名大学代表、3名多科技术学院代表、2名工商业代表和2名学生代表。该委员会负责对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许可证、职业课程、多科技术学院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等项目进行评估。近年来,该委员会的评估标准日趋灵活,根据不同多科技术学院的特点和办学目标,确定最能反映其真实质量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并基于评价方法向各个多科技术学院提出改进建议[20]。因此,由应用型大学联盟组织开展相关认证工作有利于参加联盟的高校的转型发展。

独立学院必须实现与母体的错位发展才有出路。但是,由于路径依赖等种种原因,独立学院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对母体大学高度依赖,办学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够。自2012年起,独立学院虽然开始脱离母体大学独立颁发学士学位,但是其学士学位的区分与标识功能并不明显。不过,独立学院放弃母体大学的光环,由“依附”到“依靠”再到“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经验上来看,独立学院加入一个行业组织,按照这个行业组织的标准开展建设,有利于他们的转型发展。从独立学院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出发,参加应用型大学联盟是一个可资考虑的选择。因此,可以由应用型大学联盟对独立学院开展学位评估等认证工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独立学院明确自身定位,真正按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来开展建设,使独立学院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育品质、办学声誉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独立承担起与文凭颁发相关的法律责任,以实现真正的独立。另一方面,行业认证可以增进社会公众对于独立学院文凭的了解和信任。行业协会的认证既是对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增强行业协会认同性、专业性、权威性的重要途径。从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由应用型大学联盟开展包括学位评估在内的相关认证工作有利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早日转型发展成为应用型大学。

参考文献:

[1]何淑通.独立学院文凭政策运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71-72.

[2]陶东梅,杨东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多样化:欧洲对中国的启示[J]. 江苏高教,2015(6):28-32.

[3]何淑通.从复制到创造: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应然转向[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6):27-28.

[4]贺翔,徐军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特点对我国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64-68.

[5]胡天佑.应用技术大学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4(6):21-24.

[6]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转设区域分布现象、归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5(7):11-16.

[7]多省份招考制度改革方案出炉 明确高考改革时间表[EB/OL].[2016-03-05].http://news.ifeng.com/a/20160305/47697695_0.shtml.

[8]胡建华,陈列,周川,等.高等教育学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9]康翠萍.学位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5.

[10]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1]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

[12]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 教育研究,2014(8):67-74.

[13]周海霞.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之争议[J]. 外国教育研究,2014(10):96-107.

[14]温景文.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41-42.

[15]杨少琳.法国学位结构分析与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82-85.

[16]苏兆斌.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74-75.

[17]何淑通,何源.独立学院文凭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 煤炭高等教育,2014(5):51-53.

[18]刘海峰,白玉,刘彦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科研工作的转型[J]. 中国高教研究,2015(7):69-74.

[19]刘建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3.

[20]曲一帆,史薇.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路在何方——基于英国与芬兰多科技术学院不同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71-77,91.

(责任编辑吴朝平)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nto Applied Universi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Reform

HE Shutong1, HE Yuan2

(1.Kangda Colleg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China;2. School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6, China)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dependent college into applied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achieve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needs a series of systems support.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but easily neglected, and it’s the important mark of the typ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system. Th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of foreign applied universit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here are some methods which can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xt stage, such as adding professional bachelor’s degree into the current degree award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academic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and carrying out the relevant certific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union of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university; applied talents; academic degree system; transformation

收稿日期:2016-03-1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独立学院文凭政策研究”(2012SJB880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MOOCs平台的翻转课堂建设及其对师生有效人际互动的影响:以医学课程为例”(15YJCZH061)

作者简介:何淑通(1980—),男,江苏新沂人,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3.004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12(2016)03-0019-08

何源(1978—),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用格式:何淑通,何源.独立学院如何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基于学位制度改革的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6,4(3):19-26.

Citation format:HE Shutong, HE Yu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into applied universi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ademic degree system reform[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3):19-26.

■ 地方院校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