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特种车辆驾驶课程教学设计浅谈

2016-03-21 08:21周志宏张中举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周志宏 张中举

摘 要:为培养技术精、受欢迎、信得过的大型特种车辆驾驶技能人才,应贴近任职岗位,突出主体地位,抓好课程教学设计。文中提出《大型特种车辆驾驶》课程教学设计应着重把握统筹教学计划、提高施教能力、创新设计内容、推进开放教学、培育安全意识五个方面。

关键词:大型特种车辆;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相比普通运输车来说,大型特种车辆车宽、体长、载重量大,驾驶操作最大的特点是转弯半径大、倒车反方向。参训学员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基础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加之工作阅历浅、实践经验缺乏,这些客观因素增大了大型特种车辆驾驶课教学的难度。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证。为培养技术精、受欢迎、信得过的大型特种车辆驾驶技能型人才,应贴近任职岗位,突出主体地位,搞好课程设计,因材施教,科学组训,提高训练效益。为了达到既强调系统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又突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型特种车辆驾驶》课程教学设计,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统筹教学计划

针对培训预期目标,修订完善课程标准,科学拟制教学实施计划,合理编组人员,编写驾驶训练教材、讲义、课程设计和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协调落实教学车辆、维修器材、教学场地等保障条件;组织课程组备课试讲,必要时征求和听取专家意见,进行教学研讨;在课中道路驾驶训练前还要组织道路勘察。

2 努力提高施教能力

要按照“双师型”建设目标,狠抓教员能力素质培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教学间隙插空组织训练,练操作技能、练组训程序、练综合素质,规范课目的操作示范,强化按纲施训意识。以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教学观摩等形式锻炼队伍,全面提高教员专业知识、指挥素质、组训能力、动手能力、讲授能力等整体能力,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的课程教学团队。

3 勇于创新设计内容

教学设计要围绕有效性展开,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一切可能性。教学设计的各个层面、内容较多,但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探索、创新发展。

3.1 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

针对大型特种车操作机件复杂、安全性要求严、难险课目多、训练成本高等特点,遵循学员技能生成规律,构建以任职能力培养为主线、驾驶操作任务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安排理论授课、模拟练习和实车训练三个阶段内容。

在教学内容选取“量”的方面,应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既要满足训练大纲和任职岗位的需要,也要符合学员的认知特点,统筹兼顾,科学优化。一般来说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弹性和综合性,教学设计必须关注哪些是必学内容、哪些是拓展内容,哪些应详讲、略讲,需要补充、更新哪些内容,哪些是重、难点。要按照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和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思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要以教材为基础,又不能困于教材中,要按单元实施理论教学,按课目实施实车训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理论教学重点突出课目设置标准与要求、应急情况处置、训练安全事项提醒和考核实施方法等内容,旨在通过授课消除学员畏惧心理,初步建立内容体系,为下一步模拟练习和实车训练打下理论基础。

模拟练习利用驾驶模拟训练系统进行,优选内容,强化基础操作以及雨、雪、雾等特殊天候下驾驶训练,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车训练不足。

实车训练充分利用装备资源,主抓任职岗位急需课目训练,依据《大纲》要求完成训练里程。

3.2 教学方法突出灵活性

理论教学采取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启迪学员思维,调动学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采用普通运输车与大型特种车“对比教学法”,便于学员理解、记忆。

模拟练习采取讲解要领,示范操作,自主练习,动作纠正,观摩示范等方法。

实车训练针对学员性格特点、技能差异、心理素质,要积极探索“学”、“练”、“研”教学新模式。针对学员技能提高训练阶段,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问题式”等教学模式,提高学员训练积极性,引导学员实践验证,得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将实践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实行模拟练习和实车训练“双班穿插”组训模式,提高训练效益。模拟练习,按照合理分组、讲解示范、优选内容、适时轮换的方法实施,衔接理论与实车教学;实车训练,按照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比武竞赛、小结讲评“五步骤”规范教学。采用升级训练、补差训练、分组穿插等方法,提出不同进度要求,使学员各有侧重各练所需;着眼岗位需求创设教学环境,把练思想、练作风、练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以比促训、以考促练等方法,激发训练热情,激励创新精神。

3.3 教学手段突出多样性

理论教学,要插播视频、动画演示、网上链接;课后组织讨论,个人讲经历、写体会、分享驾驶经验。利用行车记录仪、摄像机、照相机等现代设备记录训练过程,制作多媒体、教学片,及时回放组织观看,实时进行教学互动,分析训练效果,提高训练兴趣;制作场地驾驶动画,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员对操作过程加深记忆,巩固提高、尽快内化、掌握要领,促进技能生成。

3.4 课程评价突出综合性

从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创新构建“专家督导+听课查课+考试分析+学员测评+单位反馈”等多层次课程评价方法,按照“平时+课终、理论+实操”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探索实施“理论综合一张卷、实践课目抽签考”的联训联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模式。

4 积极推进开放教学

积极推行开放式教学,邀请其他单位专家教授授课,邀请送学单位人员及业务部门领导、学校督导组专家参与结业考核,与用人单位建立联教联训机制,深入用人单位调研了解教学需求、学习先进经验,逐步探索一条开放式课程教学新路子。

5 全程培育安全意识

(1)全员全过程强调安全

在车辆出场前检查、教员讲解示范、学员操作练习等各教学环节中,都要严格执行车辆装备使用程序,不断增强学员安全责任观念,使之养成自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确保车辆使用和训练安全。

(2)建立安全员协助制度

在分组训练中建立组长、安全员制度,确保不出安全问题。组长负责组内人员及训练现场纪律、秩序的管理;安全员由驾龄长、操作基础较好的学员担任,协助教员负责训练现场教学管理。

(3)安全讲评贯穿始终

严格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预案,落实“三项制度”,即训练前有安全交待、训练中有安全讲评、回场后有安全小结,做到“训练安全”、“安全训练”。

6 结束语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学员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员教学的方式、师生的角色等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教学设计也相应的要有所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7:107-108.

[2]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86.

作者简介

周志宏,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工程、特种车辆勤务。

张中举,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车辆装备、特种车辆勤务。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