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林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刍议*
周海林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范式的改革,它包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内涵、方法以及实现途径等。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师如何通过分享三大权力——课堂权力、课程大纲权力和考核评估权力及转换相应角色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分享权力;角色转换;自主学习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源及提出
教育学的发展以心理学发展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注意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1952年卡尔·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之后美国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并引起广泛讨论。譬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于2011年4月(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2],希望办学能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呼吁全校师生就此展开讨论和质疑。2012年7月14—1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了“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近400名校长、专家和学者出席了会议并针对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2014年8月,李培根院士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3],呼吁“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并引起广泛讨论。
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主要是传授道理,授以学业、技能,为学生解答迷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但是,学生在学校里所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有限,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去教学生那么多知识和技能。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将是终身学习者,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现代大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导演,真正的主角是学生,站在前台的应该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充分培养、挖掘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4]。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在学校教育经历中所培养的学习者意识将在他们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受用终生。 所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
三、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时,教师仍然对学习做部分关键的决定,但是他们已经不会再做全部的决定。它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些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权,按学生使用权力能力的比例分配给学生,并经常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转换为更为关键的角色——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即指导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三大权力的分享及相应教师角色的转换来实现的。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包含了对课堂权力的分享
在大多数大学课堂中,教师总是站在讲台后面并且完全控制着课堂,而这正是使许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马林格(Mallinger)指出:“关于教师中心论的争辩是认为学生没有能力提高他们的智能”。马林格相信教师可以减少对课堂的控制,同时使用一些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分享课堂权力,发展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程的某一阶段邀请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给其余学生讲解他们对所要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要求其余学生针对讲课学生故意“找茬”,挑战他的“权威地位”。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勇于主动发言和参与会话交流,敢于怀疑任何结论,甚至包括自己导师的结论[5]。当教师这么做时,无论是讲课的学生,还是台下的学生,都会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则坐在台下成为学生中的一员,除了引导学生争论,和他们共同讨论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紧张,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时,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主动性学习能够为他们提供检验所学知识及其理解程度的机会。这就是一种真正以教师做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它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质疑和知识传达、交流与运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所忽略了的。
分享课堂权力,给学生创造更多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教师常常教导或者告诫学生,这门课程该怎样学习才能学好。其实,作为教师,完全可以邀请几位在上个学期获得优秀的学生为在学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并将他们提的学习建议连同课程成绩(当然要征得学生同意)发给学生,然后让他们自由交谈。显然,后者要比前者有效得多,它能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热情并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权力的转移,让学生学会了互相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互教互学,共同学习。
分享课堂权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大量教学实践发现,课堂的最后5分钟往往是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也大都是教师利用这5分钟作归纳总结。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把归纳总结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总结,不仅仅是在一节课结束时,也可以在讨论后、在一个单元后。如果教师总能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总结,并辅助他们归纳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归纳总结,学生就会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分享课堂权力,适当减少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介入。如果方法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经历他们所做决定所产生的后果,那么,教师的介入可能会损害学生从他们所犯错误中学习的可能,损害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该得到的教训。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包含了对课程大纲权力的分享
一份详细的课程大纲应该包括课程教材、课程目标、补充材料、预备知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课程作业、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等。在高校当前的管理制度下,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进度都控制在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手中。因此,在这些方面给学生太多发言权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其他办法可以让学生参与课程大纲的决策。
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或者下发一份详细的课程大纲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这很重要),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可以事前预计,并主动做相应准备。通过阅读预备知识,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已具备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期望教师给予一些合适的帮助,例如课后辅导或者提供一些补充材料等。
让学生去做课程教材的选择似乎不太现实,毕竟学生没有经验也没有这一学科的知识,但也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做:教师根据其课程目标、要求以及他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理解,查阅大量的教材,选出5本左右的教材,然后组织一个学生教材选择小组,作为小组项目让他们推荐教材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参与课程作业决策比较容易达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大纲要求自己决定课程中他们想完成哪些作业,当然,可以规定其中某些是必须做的,且对作业设定一些要求。所以,尽管学生选择了某一作业,做多做少由学生自己决定,但他们并没有决定作业的内容以及交作业的时间。
由于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相差太大,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不太现实,但还是有办法让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譬如,上课时,教师讲到某个内容并稍微进行外延拓宽,此时,教师很愿意继续讲下去,但学生是否有耐心或者有兴趣愿意花5~10分钟时间听教师再深入讲解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决定是否继续讲解或者是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课后自学。这就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做内容决定的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覆盖内容,而是运用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和提升自我学习意识。
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决定复习的内容,包括一章知识内容的复习或者是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教师在距离复习课一星期前,告诉学生下次课(可以是下下次课)将进行复习,并要求学生写一张纸条列出题目及有关这些题目的具体问题,可以是个人只写自己独自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协商后经过删减梳理的问题,然后由班长整理交给教师。在复习时,教师列出学生经常问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举手提问,这也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做内容决定的方法。使用这个方法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理解得比较差或者不到位和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反馈的地方,以便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识传达与交流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包含了对考核评估权力的分享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成绩来实现的。虽然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组成,但评价主体由教师单独担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过程,是教学评价过程的必然结果。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全面的评价,包括学习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通过学习获得的实践能力的评价。
首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依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打分,但不同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参与评价活动。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时还与同学进行互相评价以及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自评、互评与小组评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律、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评价体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当前的教学实践却往往忽略了学习者的这些技能,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6]。当然,让一些学生做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的工作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决定他们课程成绩的全部工作。
其次,在考试命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譬如教师给学生组队,每个队一个单元,根据这单元知识点出题目,并且说明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出题人名字和资料来源(当然可以要求不能是教材上的题目或者对教材上的题目进行数量的限制)。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当同一个知识点有2~3个题目(组队比较多时,可能会有重复)时,教师将会直接从学生出的题目中选一个作为考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你将会改编一些学生的题目用来作为考试题目,并且,根据学生提供的题目数量和有关知识点的数量来决定会选择或者改编多大比例(譬如80%)的题目用来作为考试试题。当学生本身也是命题者时,他们将会兴趣盎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习者,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重新认识知识内容。“出题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对全书内容复习概括思考提炼的过程”[7]。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通过出试卷也等于部分地参与了一场考试,让学生在学到东西时更体验到成功;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观察、发现、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当前的教学实践经常忽略了的。
另外,允许学生在考试中向教师“购买”信息,实现考试方式的权力分享。即学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向教师“付费”购买信息,所付的费用就是从总分中扣去一些分数。有以下 “计费”方式:学生可以问教师这个问题答案是否正确,但要从总分中扣去1分;问一个方程式或公式则扣去2分等[8]。此外,还可以留给学生评价试卷和考核的权利,让学生对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考核公平性进行字母等级评分。
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讨论了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当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范式的改革,它包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内涵、方法以及实现途径等。赵炬明教授也强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某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是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型[9]。它将涉及高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分析、全面的教学评估和政策制度的调整等,而这些需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全方位设计才行。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2]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EB/OL].(2011-04-27) [2015-05-27].http://news.hustonline.net/article/77474.htm.
[3]李培根.教育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N].中国青年报,2014-08-08(2).
[4]包国宪.大学教学的真谛[J].高等理科教育,2013,108(2):1-6.
[5]张琦,衡琳,李志超,等.综合美国大学教育方法改进大学工科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1(3):94-98.
[6]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1.
[7]陈永金,刘加珍,徐恩芹.“全球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0(2):102-113.
[8]巴巴拉·G·戴维斯.教学方法手册[M].严慧仙,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03.
[9]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04-109.
(责任编辑李世萍)
Discussion on "Student-center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ZHOUHai-lin
(Tai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reform is a kind of paradigm.It contains the "Student-center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hilosophy,connotation,methods and implementing approaches,etc.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the "Student-center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for teachers by sharing the three kinds of power--class power,syllabus power,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power,and converting appropriate role,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Also,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deeper research.
Key words:Student-centered;share power;role conversion;independent learning
收稿日期2015-05-27
作者简介周海林(1981-)男,湖南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及教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