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高校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研究*

2016-06-17 02:21:07李晓静邓潇玥赵立英
高等理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学生高等教育生命周期

李晓静 邓潇玥 赵立英

(1.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北京 10008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高校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研究*

李晓静1邓潇玥1赵立英2

(1.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北京100083)

摘要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影响着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市场的发展。文章在总结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国外成本分担政策的基础上,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国际学生教育产品性质随生命周期而改变的特征。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尚处于成长期,由于国际学生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国际学生教育应采用政府为主、家庭为辅的二元化分担方式。进入成熟期,国际学生教育产品的属性以私人产品为主,宜采用家庭为主、政府监控的多元化分担方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生命周期;成本分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使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在各国教育政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改革同样面临着财政紧缩、供求矛盾突出、资源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对于西方国家将招收国际学生作为该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一项措施时,我国在招收国际学生时,政府仍旧扮演着主要责任者的角色。因此,研究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推动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市场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外成本分担政策的基础上,从国际学生教育产品性质可变出发,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本分担政策。

一、 生命周期理论及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

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认为: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淘汰停止生产所经历的时间。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1]。根据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特征,本文总结了不同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特征表,如表1。

表1 不同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特征表

本文所述的国际学生教育产品指广义的产品,即满足国际学生需求而提供的具有一定用途和形态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教育服务的总和。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发展缓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累计只有8 000余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大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力度,但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交流依然是政府间的援助或教育交流。直到1992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功和“冷战”的结束,招收留学生工作迅速发展。文章搜集并总结了1999—2013年我国国际学生的人数及组成,绘制了1999—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变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1999—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变化图数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网站(http://www.cafsa.org.cn/research/72.html.).

我国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年代的增加,国际学生数量迅速增长,虽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学历生的数量有所降低,但国际学生总体数量还是呈上升趋势。从1999年的44 711人迅速增长至2013年的356 499人,2013年学历生国际学生数量是1999年的11倍之多。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奖学金生的数量也持续增加,但比例始终维持在国际学生总量的10%左右,政府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资助投入总额持续增加。

二、国际学生教育产品属性的可变性特征

国际学生高等教育定价应由市场机制决定。根据萨缪尔逊(Paul A.Samuelson)的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服务从本质上讲不是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消费者(受教育者)应共同负担教育成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我国教育部在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政策时考虑了以下内容:学费标准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一定比例确定;学费可逐年提高,但既要考虑生均成本,又要考虑政府投入水平、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承受力[2]。服务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是WTO的基础性协议之一。其中,高等教育服务被列为教育服务(Educational Services)中的五类教育分部门之一,指出高等教育具有私人产品属性,可依市场定价,并可在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季俊杰[3]在研究教育产品属性与学费定价的关系时提出了教育产品属性可变性。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或者固定不变的产权形态。技术进步、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公众对产品外部性评价的变化、政府对供给收益与成本的权衡等都是影响产品属性变化的因素。

高等教育投资可以产生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学生家庭及学生为私人收益交纳学费买单,而政府为了得到的受教育者毕业后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例如缴纳税款)的社会收益提供财政支持。国际生高等教育的性质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更偏向于私人产品。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一方面可以借鉴目前已经积累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国际学生教育的“私人产品属性”,即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国际学生教育服务,其教育成本分担应与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所不同。同时,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它的战略定位是不同的。根据魏浩等人[4]对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的《留学中国计划》,绘制了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生命周期图,如图2。

图2 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生命周期图

随着我国的稳定发展,国际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国际学生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中成长期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资金投入加大的性质相符合。学生数量增加后,高校办学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分担比重[5]。结合国际学生教育的可变性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性质国际学生教育产品的分担方式,随着我国国际学生规模的迅速增加,我国国际学生教育将会逐渐步入成熟期。因此,主要针对成长期和成熟期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方案。

三、成长期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的设计

根据目前我国国际学生的数量和增长率来看,我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仍旧需要把国际学生教育视作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分担国际学生教育成本为主,私人及家庭承担以少量杂费为主的部分成本为辅,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到中国留学。

王寰安[6]提出,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国际学生教育在给个人提供各种收益的同时,还会对社会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推动作用。对于准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担,应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公平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效率即对教育的高投入就应有较高的产出。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学生资助资金来源的主体,在高校学费收入比较固定的前提下,增加政府财政投入仍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高教经费多元化的目标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多元化是基于高教的本质属性而非其他的[8]。德国是采用二元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典型国家,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主要有政府和个人家庭[9]。德国的高等教育公共资助体系是比较完善和全面的。借鉴德国的经验,本文针对处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国际学生教育设计了成本分担方案,并绘制了成长期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图,如图3。

图3 成长期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图

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品,也服从产品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在目前阶段需要采用政府分担为主、个人及家庭为辅的二元化分担方式的原因如下:

第一,目前,国际化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参与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改善我国教育资源结构,提升教育水平;国际学生在我国境内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缓解我国国际贸易逆差;教育国际化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阶段,我国需要迅速扩大国际学生的市场,提高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知名度,扩大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需求量和提高我国国际学生的数量,改善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品质,寻找适合我国的细分市场并改变做好宣传是目前的策略重点。1978年在华留学生为1 236 人,2013年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达到35.65万人。这一数据对比也说明,目前采取以政府为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担方式是可行且有效的,可以继续推行。

第二,《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为了达到2020年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教育部国际司应逐步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力度,并结合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的目标,构建“政府主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成本分担方式。

另外,来华留学的人群以是否读取学位来区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习专业知识以获取学位为目的的学位国际生;一类是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语言等为目的非学位国际学生[10]。学位生经过规范的入学审核,综合素质较高,是高校国际学生的主体。本文讨论的是学位生教育成本的分担,由于非学位生是完全市场化的教育产品,其分担方式不适用于学位生。高校应认识到,非学位生是提供学位生生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学位生与非学位生应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担方式,并对国际学生进行学位与非学位国际学生的分层管理。对于非学位国际学生,政府应遵循市场需求,适当提高非学位生的学费,降低对其的补助,并将这类收入以奖助学金拨款方式,拨发给各大高校,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学位生,高校应适当提高学费以覆盖教育成本,达到以国际学生教育创收的目的。

日本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1986年日本内阁通过了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的“10万留学生计划”到2008年提出“30万留学生计划”,日本的国际学生增长率几乎保持在20%。通过重点支援措施,倾斜分配竞争性资金,国立大学学费收取额度自由化,对捐赠税制进行调整,支持国际学生就业等方式,在国际学生教育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11]。借鉴日本政府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本文认为此阶段政府依旧是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政府除了维持对国际学生的奖助学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国际学生教育的投入,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促进高校开设更加丰富的课程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

四、成熟期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的设计

进入成长期的后期,政府和高校对国际学生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应逐渐降低,使得国际学生教育的私人产品性质逐渐显露。这一阶段,我国应借鉴美英等国家的成熟经验,加大私人及家庭以及企业的分担比例。此时,应着重构建国际学生教育成本补偿的收费和赞助机制,建立家庭为主、政府监控的多元化分担方式。

美国和英国的国际学生教育开展时间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处于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如今,美国和英国政府用官方资源努力建立完善而稳定的留学生政策并保证其实施。英美两国目前是世界上接收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除了得益于其优质的教学质量、高校文凭认可度,也得益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留学生接收政策,具体包括签证、学费、奖学金、入学及勤工助学等政策。美国的教育行政形式是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设有联邦教育部,其职责主要是向全国教育系统提供咨询服务,高校的自治和管理权利分属于各个州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政府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来鼓励与指导各州教育事业的发展[12]。美国国际学生成本分担方式见表2。

表2 美国国际学生成本分担方式

对成熟期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成本分担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和家庭应提高对国际学生教育成本的分担份额

我国国际学生教育进入“成熟期”后,将意味着我国国际学生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国际中的认可度的提升。由于国际学生教育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的,并且投资国际学生教育可以为个人带来收益,风险又较低,所以我国国际学生教育的需求量不会降低。由于国际学生教育的高价格、高品质以及稀有性的特殊性质与奢侈品的性质类似,我们可以将国际学生教育产品类比于教育产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当价格上涨,国际学生教育的需求会增加。所以,此时让私人和家庭作为国际学生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主体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政府应尽量降低对国际学生教育成本的分担

政府应该采取以少量奖学金资助的方式奖励特优生,而不是以大量奖助学金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私立学校都设立有渠道多样的奖学金。除了联邦政府的奖学金,还有私人基金奖学金、学院内奖学金、系科奖学金、假期奖学金、助学金、助研金、减免学费等。英国针对不同人群设立了政府奖学金、大学奖助学金、大英贸易与文化奖学金、志奋领奖学金、英联邦奖学金与助学金计划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奖助学金。日本政府考虑到各国派遣的国际学生情况以及日本政府在其公费留学生分配上不依比例而顾及各国利益等因素,公费奖学金的发放主要流向为其国家政策重点扶植的亚洲地区,少数流向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并实现区域上的均等。借鉴日本做法,中国政府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学金,实现区域上的贸易均等。同时,政府应从国际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转换为主要监控者,监控国际学生教育市场,使我国的国际学生教育良好的发展。

(三)政府应放宽国际学生勤工助学政策

根据美国移民局规定,在留学生学习期间持J1公派签证的正式学生每周可工作20小时,要求工作性质必须跟其学业有关;持F1私人签证的学生每周也可以工作20小时,要求工作范围必须在校园之内,多是些轻度体力劳动。这些工作所得的工资大多在每小时6美元左右。而放假期间,学生在国际学生办公室办好打工许可后,可在校外打工,每周不超过40小时[13]。英国制定了针对留学生的较为完善的打工政策。18岁以上不超过20小时,寒暑假无限制。留学生在英国打工期间还可享受除药费外的医疗全额保险,但是需要缴纳所得税。留学生靠打工可以解决一半的生活费。目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规定,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需要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的,应当经所在学校同意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居留证件加注勤工助学或者实习地点、期限等信息。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所持居留证件未加注前款规定信息的,不得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但成熟期,私人及家庭对教育成本的分担份额增加,适当放宽勤工助学政策,有利于保证国际学生数量。同时,适当对接受国际学生的企业做出一些政策优惠,例如借鉴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对国际学生的工资加以扣除。

(四)应发挥企业力量,为国际学生教育筹集资金

企业可以通过对高校进行捐赠,冠名、投资专门的国际交流项目来对国际学生高等教育成本进行分担。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内企业(不分内资、外资),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12%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国际学生教育进行捐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通过冠名短期学术访问、语言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其社会责任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对国际学生高等教育进行分担的同时,企业为其储备人才和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由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留学生政策与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等原因,国际学生教育产品的生命周期存在进入衰退期的可能性,如何延长成熟期,减缓衰退期的到来或尽快走出衰退期是需要未雨绸缪的。

近年来,英国的国际学生教育遇到了瓶颈,由于学时短,其学历认可度不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提高国际学生满意度。田美[14]研究总结了英国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实践。2006年英国出台“国际教育首相倡议计划Ⅱ”,2011年出台《学生经历报告》,为国际学生及家长提供财务咨询,提高理财能力。另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过渡期的支持,设计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学术文献库,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与资料,让学生更快适应学术环境。同时,资助高校开展国际学生服务项目研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国际学生融入度。借鉴英国的做法,在衰退期,政府应未雨绸缪,根据国际学生教育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以成本分担为核心,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学生教育项目,改善国际学生体验,保持国际学生教育的繁荣发展。一旦由成熟期转入衰退期,修复成本是巨大的,我国应以此为鉴,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国际学生教育的成本分担应切实考虑其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产品性质及特征并选择与阶段相适合的成本分担方式,对我国教育部门制定奖学金政策并促进国际学生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国际学生教育划分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研究是有理论根据的。由于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国际学生教育产品的性质是不同的,针对不同性质产品的成本分担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处于成长期的国际学生教育,其产品性质更偏向于准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给予更多的补贴来支持其发展,提高高校的教育师资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影响力等,使我国高校的国际学生教育平稳快速地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国际学生教育凭借其完善的教育体系及市场占有率,更多的是从市场中攫取收益来支持高校国际学生教育的再发展,让市场作为主导,政府此时更多的是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我国目前还处于国际学生教育的成长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国际学生教育还会遇到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应该时刻准备,迎接挑战,以更好地发展我国国际学生教育事业。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学生产品性质可变性,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战略定位的不同,应构建不同的成本分担机制,能够使政府的资金更有效地利用,提高国内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尽早进入“成熟期”阶段。

参考文献:

[1]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190-207.

[2]汪虹杉.美国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分析[J].新经济杂志,2011(6):77-81.

[3]季俊杰.试析教育产品属性与学费定价的关系:以中职教育免费政策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0(3):23-27.

[4]魏浩,籍颖,赵春明.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J].国际经济合作,2010(1):31-36.

[5]王峰虎,杨笛,吴克强.扩招后陕西省属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压力与对策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6,66(2):111-114.

[6]王寰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理的适用条件:一种定价理论的分析[J].江苏高教,2007(6):35-38.

[7]王力东.荷兰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政策性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79(3):94-96.

[8]吕斌,李忠云.回眸与展望:高校多元筹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11,99(5):61-65.

[9]GWOS C S A.Public/private cost-sharing in higher education:an in-depth look at the German system using a comparative study[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9,31(3):239-249.

[10]赵金坡.来华留学生区域性分层教育与管理平台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1(5):92-95.

[11]吴坚,赵杨,杨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政府留学生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94-101.

[12]刘肖芹.美国政府在高校财政投入中的作用及特点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0,92(4):45-48.

[13]刘巍.美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学理论,2010(25):211-213.

[14]田美.英国提升国际学生教育质量的实践与特点:以《首相倡议之学生经历报告2006—2011》为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3(1):31-38.

(责任编辑李世萍)

A Study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Cost Sharing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LIXiao-jing1,DENGXiao-yue1,ZHAOLi-ying2

(1.School of Dongl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2.International Offi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ost-sharing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market in China.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foreign cost sharing policy,and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s character will change with its' life cycle.Now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in China is on the growth stage,due to the quasi-public goods nature,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should adopt the dual cost sharing mode,that is,the government covers the cost dominantly,and supplemented by family.Entering the mature stage,attribute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ivate products,the cos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 should be diversified,that is,the family covers the cost dominantly,and monitored by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students;life cycle;cost-sharing

收稿日期2015-03-02

作者简介李晓静(1972-)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李晓静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资助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生留学生教育成本与成本分担研究”(项目编号:ADA13082).

猜你喜欢
国际学生高等教育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6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概率统计公共课程国际化教学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7:01:27
概率统计公共课程国际化教学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3期)2016-04-08 0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