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辨析

2016-03-17 02:5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

王 永 明

(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国立大学 外国语学院,乌克兰 利沃夫 79000)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辨析

王 永 明

(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国立大学 外国语学院,乌克兰 利沃夫79000)

摘要: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在英语日常交际或写作中,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语言特征的 “中式英语” ,它有别于表达中国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中国英语。了解、研究和正确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规避中式英语,更好地进行英语表述。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词汇分析;句子结构

引言

英语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具有全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英语又具有地方特征,随着英语的国际化进程,势必导致英语广泛的本土化。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在语言层面上,因而导致我们使用英语时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也导致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了比较有争议的语言现象,其中之一,表现为受其母语的影响,将汉语思维习惯或思维定式带入英语中,而产生的不规范或是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中式英语”,带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变体使得英语的唯一标准与多元标准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语言学家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定义对比

在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研究这一领域,诸多学术先驱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比如葛传槼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和“中式英语” 应当区分开来,他被广泛认为是该理论观点的奠基者。他认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要表达我国所特有的文化时,在英语口语或英语书面语中需要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来填补中国文化元素空缺。比如 “四书” “八股文” “科举” “秀才” “翰林院” “五四运动” “人民公社” “四个现代化” “双百方针” 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译成英语就分别成了Four Books,eight legged essay, imperial examinations, Xiucai,Imperial Academy, May Fourth Movement, people's commune, four modernizations,Double Hundred Policy,他认为像以上提到的这些英译文都不能归类到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的行列中,而应当作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用来交流使用。葛传槼最早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是在讨论汉译英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出对中国特有的事物名称要尽可能的翻译为中国英语,如把“爱国嫂” 译为“Mrs. Aiguo” ,此篇文章并非是专门对中国英语展开的讨论,因此并不详述。在葛传槼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十年后,他所论及的翻译方法却引发了一场汉译西化和西译汉化的学术大辩论。许多学者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做了大量研究,比如李文中、张培成、汪榕培以及谢之君等学者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虽然他们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不同的定义,但内涵是基本类似 ——即中国英语是遵循标准英语为前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而相对于中国英语而言,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受母语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邓炎昌认为中式英语是英语话语中受到中文母语的干扰,有些句子带有中式语法和语言习惯。中式英语有可能在语法、单词词组亦或是表达方式等方面不符合标准英语的使用习惯。李文中的观点是将中式英语定义为中国英语学习者把汉语思维和汉语使用习惯套入到英语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受汉语思维模式干扰的英语。他还指出中式英语作为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具有不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

笔者认为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将汉语的语法规则与使用习惯套入到英语的使用中,从而产生的不规范或非英语文化习惯的异形英语。

二、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表现及成因

(一)中式英语

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决定于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一定会受汉语文化的影响。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受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中式英语。陈利红认为,英汉民族思维差异是导致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印欧语系是一种严式思维、重逻辑演绎和智性精神的语系;而汉语是属于一种宽式语言、注重宽式思维、整体领悟和悟性精神的语言。显著的中式英语特征,一般存在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杜瑞清和姜亚军两学者的观点是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主要存在于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在语音层面他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是不可能达到与本族人一样的语言能力的。由于受到汉语字面意思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而是在词汇层面存在问题。比如用词重复,农业丰收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 应为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信中写道 the letter writes 应为 the letter reads; 修饰词不当,大多数 overwhelming majority 应为 overwhelming,女商人a female businesswoman 应为 businesswoman;生搬硬套,逐词对译到英语,比如吃药 eat medicine 应为 take medicine 等。在句法层面出现的问题常常是英语学习者运用母语句法规则套用到英语规则中导致的。如翻译句子:“这件礼物是他哥哥送给他的”:this gift is his brother gave him. 应为 This gift was given by his brother; 今天星期天 Today is Sunday 应为 It is Sunday today.

(二)中国英语

对比中式英语,中国英语也带有明显的汉语思维和文化特点,它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英语类似于香港英语、韩国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英语变体,也是英语本土化的产物。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许多汉语词汇作为“借词”进入英语,这种现象常见于英美报刊、电子媒体等,如茶tea,点心dimsam,豆腐doufu,荔枝lychee;孔子Confucius, 四书Four Books, 五经 Five Classics,五四运动 May Fourth Movement, 四个现代化 Four Modernization 等。根据美国学者Cannon的统计,进入英语词典的汉语借词达到979个; 根据对《牛津英语词典》的统计,该字典收录的汉语来源的外来借词也有1189条之多。

语篇方面,中国英语崇尚华丽的辞藻,而英语写作崇尚简洁明了。谢之君在“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 一文中做出过较详细的探讨。

中国英语句法特征较明显的是句子比较简短,显示出汉语的思维特点。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Safety is first and prevention is most;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and seize the hour.

(三)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的联系

有些中式英语带有中国语言特点的词汇或句式却被采纳同化,成为地道的英语表达,比如The Great Wall (长城)、paper tiger (纸老虎)、one nation, two system(一国两制)、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等。另外还有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 原为中式英语,现在被认可为经典的中国英语。这说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并不是存在鲜明的界限,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转化。

结束语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虽然有交集,但在沟通效果上还是有本质区别,两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两者在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层面都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了解、研究和正确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对英语学习者规避中式英语、流利地表达英语是有很大帮助的。使英语学习者能够掌握正确的翻译策略、更好地进行英语表述,规避母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提高整体英语表达水平。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Cannon, G.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J]. American Speech,1988, 63(1):1-12.

[2] 陈利红. 从英汉不同思维模式解读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139-144.

[3] 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 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37-41.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85.

[5] 葛传槼.漫谈由汉译英问题——翻译研究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6]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4.

[7] 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 1-8.

[8] 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山东外语教学,1994,(3-4): 63-68.

[9] 张培成.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也谈中国英语[J].现代外语,1995,(3): 16-21.

(责任编辑:高曼)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1-0061-02

作者简介:王永明(1988-),男,山东寿光人,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国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16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1.015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中式英语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将“中国英语”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证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