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性·视野——论童庆炳文艺批评家之立场

2016-03-17 02:5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我

焦 文 倩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自我·理性·视野
——论童庆炳文艺批评家之立场

焦 文 倩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摘要:一个时代的文艺批评是这个时代文艺观的体现,并且受文艺批评家立场所影响。童庆炳针对新时期文艺批评中的世俗化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文艺批评家应该具有个性化批评立场,坚持历史理性、人文关怀、艺术文体三者统一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童庆炳;批评家立场 ;自我;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文化视野

批评最初源于鉴赏,但其出发点和归宿与鉴赏不同,“批评的使命是以理性建构、价值判断或审美对象的解析为宗旨”[1]。因此,文艺批评家应该具有更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新时期的文艺批评,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时期批评家的智慧眼光与知识涵养,对积极尝试解决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紧迫的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童庆炳认为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

一、当代文艺批评现状

批评家从一定角度,选取一定参照系对批评本体作出的评判,即称为批判家的立场。批评家的立场会影响到公众对作品的感觉,即影响到作品是否科学和得到公正的评价与鉴赏。而影响批评家立场的因素很多,批评家的职业操守、个人兴趣、学识涵养等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批评作品中。针对当代的文艺批评现状,童庆炳指出了文艺批评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沉迷于“物役”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拜金主义、拜物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沉渣泛起。以金钱为目的的商业逻辑使很多文艺批评家为了迎合读者、观众的低级趣味,使文学作品成为宣泄、娱乐的工具,搞所谓的“酷评”“抹黑”,丧失了实事求是之心。

二是正义的丧失。首先批评家鉴于关系或者权威,对于作品不敢批评,不敢说真话,丧失了自己的信念与文艺理想。其次文艺批评不能深入作品,而是泛泛而谈。有的批评家甚至公开声称,不读作品照样可以批评,失去了文艺批评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再次文艺批评中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有的过于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从而忽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否付出了人文精神缺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沉重代价。而有的过分强调人文关怀,否定社会发展,甚至寻求逆潮流、社会倒退,错误地认为文艺批评中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不可兼得。

三是心理失衡。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舆论力量的强大,批评家极易随波逐流,失去方向。在批评家眼里,每一件事物都有最大影响,但又最快过时。“世界就像‘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形象赶走并代替了前一个形象,然而接着又被另一个所代替。”[2]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毫无前兆地突然出现接着又突兀地消失被人遗忘,人们渐渐进入生活与艺术、真理与谬误、高尚与通俗界限混淆的状态,陷入“什么都可以”“一切都无所谓”的平庸境地。

二、文艺批评家的立场

批评立场,是批评家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的体现。而批评家的责任就是要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立言,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价值判断的依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批评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体现相应的权威和权力。针对文艺批评出现的问题,童庆炳提出了作为文艺批评家应该坚持的立场,即坚守自我,坚持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艺术文体的统一等。以廓清文艺界的乌烟瘴气,提高文艺批评的质量与层次。

(一)坚守自我

在《文艺批评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童庆炳指出,批评家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艺理想。批评家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批评空间。学者梁振华在《时尚的谎言与魅惑》也曾提出“纯正批评立场”这一观点。批评者要保持独立的理性思考及必要的批判姿态。如此,才不会人云亦云,丧失主体精神。

批评家最起码的要求便是“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3]。作为一个优秀的批评家,他不仅要具有灵动的文字、敏锐的眼光、渊博的学识,还必须要将他们统一、协调起来,要有坚实的信念和鲜明的立场。首先,要抵挡诱惑,不失本心、正义之心。“正义是对贪婪癖的否定,亦即对获取份外之物的欲望的否定,对无止境的野心和过分要求的否定,对不知限度自我张扬的否定”。[4]对自己的角色要给以准确的定位,不鲁莽、草率、武断,而秉承公正、科学、理性的态度。要具备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艺术立场摆正与协调好“事业”和“产业”之间的区别。其次,要创造性地批判。不盲从传统和权威,杜绝批评的世俗化与平庸化,要有勇气与智慧阐释自己的想法。面对社会的无思状态,海德格尔曾提出过“沉思之思”[5]。“沉思之思”是一种存在之思与诗性之思,它是对当代职业之思与抄袭、模仿之无思状态的批判。批评家具有自由的话语权,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他人的传声筒。而自由是建立在生活与时代本身,基于对生活与时代的深入了解,挖掘作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坚守自我,需要有抵抗世俗化与平庸化的勇气,坚持理性思考与创造性的批判,关键在于要有批评精神,避免在复杂多变的文艺潮流中迷失方向。同时,立足于时代与生活本身,超越狭隘的自我世界,自觉地把个人同社会的意识形态融为一体,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二)历史理性、人文关怀、艺术文体三者统一的价值取向

面对当前文艺批评中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并且混乱的现象,童庆炳指出文艺批评应该有三个维度,就是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艺术文体的辩证统一。1993年秋天,童庆炳和一群学者在香山开会,对于社会上拜金主义和道德沦丧以及腐败等问题展开讨论。随后,童庆炳在《人文主义的历史维度和历史主义的人文维度》展开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文价值取向》《文艺批评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等文中进一步指出文艺批评要坚持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对人尊严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童庆炳一直强调人文主义或者人文关怀,可以看出他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建设”的重视。但童庆炳更加注重的是历史发展中人的精神世界,批评家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挽救社会不良风气于既倒,这是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历史理性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他认为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就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他强调历史发展的秩序和规律,主张对历史进行理论的逻辑分析。童庆炳认为“历史理性是人们全面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进步力量的肯定评价”[6],并且指出,经济的进步是历史理性的重要一环。社会发展有其进步性与正义性,不以历史理性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我们就不会对社会问题有清醒的见解,没有历史深度的作品也体现不出时代精神。但是我们也不能只满足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与便捷生活,而忽视了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人是精神,人之为人所处的境况就是精神的境况。”[7]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应关注人性、人道与人文关怀。因此文艺批评中应该直面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矛盾,达到两者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即使现实中做不到两者兼得,也要以两者兼得的价值取向来评判作品。

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需要依靠艺术文体。艺术文体作为语言体式,它的功能是对题材的塑造,使平凡的题材具有诗情画意。因此需要文艺批评家首先看作品是否具有美的特性。并且批评家要善于用美的眼光、诗意的心境去解读分析作品。综述,文艺批评家应该坚持历史理性、人文关怀、艺术文体三者统一的价值取向。

(三)广阔的文化视野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问题》中,童庆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界和理论界的互动是空前的。“学术无先进、落后,无古、今,无中、外……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包容的局面,提倡文化的生态平衡、学术的生态平衡,多样的文化与学术共生共荣。”[8]文艺批评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旧的批评方式与新的批评方式的碰撞,不同批评方式的交锋、争论。作为批评家,要有全球性的视野,开阔、包容的眼光。让古今中外在碰撞、争锋中,取其精华,吸收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勇于对各种问题、批评方法做出新的阐释,不断质疑、探索新的批评方式。

批评家当然应该有自己的价值立场,但是这种价值立场应该具有兼容性,能够允许别的价值标准的存在,如果把某种价值立场或价值标准惟一化、极端化,那我们看到的将是文学的凋零甚至死亡。一般来说,文本的意义都不是单一的。巴尔特告认为,一部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向每一个人暗示了不同的意义。文学批评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不断开拓的意义就在此,这些新异的观念和命题动摇了人们对世界的惯常看法。童庆炳指出80年代的“向内转”的批评与90年代的“向外转”的批评虽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却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提出把“向内转”的审美批评、形式批评与“向外转”的文化批评结合起来,提出具有综合性的“文化诗学”批评的构想。

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应相结合,批评家既要有文学批评的当下性、个体生命体验性,又需具备文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和理论深度。当今批评“失语”现象,可以说,正是由于没有文本阅读量作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学术积累,批评家才会失去在批评对象面前的主动权。他们无法对批评对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只能听命于媒体或某种权威的声音。某种意义上,媒体以“炒作”的方式已经影响了批评家的判断,他们无法做出超越媒体声音的见解,因为他们并不比媒体了解得更多。文学批评家需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融会贯通的能力,要提高阅读量,提升自己的批评水平与能力。以包容、开放的胸襟面对批评界出现的种种变化。

三、关于“文艺批评家立场”之展望

童庆炳对当代文艺批评问题的思考对当代文艺界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历史理性、人文精神与艺术文体三者统一的价值取向;拥有开放、广阔的文化视野。除此之外,批评家还需要具有敏锐独特的眼光,宽容、公正的批评态度。

批评家需要具有敏锐独特的眼光。文艺批评不能只局限在文学内部,而要注重整体性、传统性、世界性。哲学、历史、经济、社会、生活……都是批评的范畴,批评只有跨出自身,才能走得更远。例如,在生态批评界的生态批评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北美并迅速向世界扩展的批评浪潮。“生态批评正是对人与自然联系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考察传统文学经典的构成、现存文学理论的得失,从而能够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至文化中的地位。”[9]生态批评应该对自然、社会、文化这个人类生态系统全面考察,是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有重大意义。批评家需要有历史与当代的眼光,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批评,最前沿的文学批评。同时,面对现代社会贫富悬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贪污受贿、分配不公等现象,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理出问题,引发人们去思考。如长达 103分钟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它也许不能对这些社会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但是它的存在足以让我们去思考、做出回应。

除此,批评家自身应具备宽容、公正的批评态度。鲁迅在杂文《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中说,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这里的“灌溉”指的就是对批评对象的宽容对待,对新作的扶持,即不要武断地在文坛上屠杀。艺术批评家惟有宽容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观点相异的作家和作品。要胜任文艺批评,文艺批评家必须以刻苦踏实的态度去做实际工作,积累广博的社会生活知识。文艺批评家应该做到“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的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一名优秀的批评家,要不被市场同化、不被金钱同化、不被名声职称同化……坚守自我,具有独立的批判立场和否定精神。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27.

[2] 岳友熙.追寻诗意的栖居——现代性与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9.

[3] 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74.

[4] 慈继伟.正义的两面[M].北京:三联书店,2001:264.

[5]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6:1232.

[6] 童庆炳.维纳斯的腰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41.

[7] 雅斯贝尔斯.怪异的一代——新人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

[8] 童庆炳.文学审美论的自觉——文学特征问题新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9] 刘介民.西方后现代人文主流——症候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94.

(责任编辑:高曼)

Ego,Reason and View——A Brief of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Art Critic by Tong Qingbing

JIAO Wen-qi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273165)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 always embodies the changes of time,and is effected by the posi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itics.Tong Qingbing revealed the problem of contemporary art criticism,the features of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anarchy of value tendency in art criticism.He put forward that art critic should have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critical position,combination of history rationality,humanistic concern and attistic style.

Key words:Tong Qingbing;the position of art critic;ego;history rationality and humanistic concern;cultural horizon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1-0038-03

作者简介:焦文倩(1989-),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27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1.010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