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学院翻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2016-03-16 05:49
关键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

梁 法 丽

(信阳师范学院 华锐学院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华锐学院翻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梁 法 丽

(信阳师范学院 华锐学院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培养具有实际翻译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我院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由于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院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没有开启。基于此,在分析我院翻译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翻译专业;校企合作;合作模式

1校企合作的背景

校企合作是将企业纳入教育主体的一种新型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把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不再单独依靠高校的力量来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打破了校内单一培养人才的传统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掌握融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而准确地在社会中定位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的历史较早的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开始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创立的合作教育模式 ( Cooperative Education)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Two-element Education),随后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开始探索本国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些国家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运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英、澳三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张慧霞,2011)[1]。德、美、日三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出合作形式多样、职责分工明确、分摊机制完善的特征(尹金金,2011)[2]。

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则稍晚于西方国家。2006年,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3]随着教育战略部署的实施和一系列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校企合作的体系逐步形成,体制建构日趋完善,校企合作的战略地位也已基本确立。

2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的深入,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专业知识丰富、能派得上用场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仍是我国各大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鉴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也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独立院校朝应用性技术大学转变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转之潮流。因此,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也是我院成功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

培养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的最后接收者,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联合高校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荒也提高了我国教育产出的竞争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方凡泉在谈到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时候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4]在我国,虽然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经获得广泛认可,但就总体的实施来说,文科专业的校企合作相对较少,尤其是翻译专业,只在沿海地区有几所高职院校实施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也不多,很多人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是只停留在派学生去企业实习的阶段上。华锐学院有些专业已经和地方的部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拉开了校企合作的序幕,但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仍在酝酿中,因此,本文就在此方面做初步探讨。

3翻译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

3.1订单式翻译人才培养

订单式翻译人才培养,俗称“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企事业单位或翻译机构根据自己的岗位设置、技能要求,和地方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去该企业工作的一种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方法。这里的订单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订人员、订数量,更重要的是订知识、订技能,确切地说,是订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订企业需要的翻译人才以保证输送的毕业生必须能胜任该企业的职位工作,达到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共赢的一种状态。这就要求,无论是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都需要相关企业和培养单位共同参与,方能保证每个坑都有可填的“萝卜”。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北京奥组委定向培养的翻译人才的北外奥运翻译班,还有为联合国委托培养的专职翻译人才的联合国译员训练班,为我们提供了订单式翻译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他们不仅为相关企业或组织提供了合乎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翻译人才,成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缩短了企业培训新人的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我们也可以开启校企之间的这种合作,由政府牵头或自己联系,签约一些企业,定向为他们输送专业的翻译人才。信阳城市小,高校不多,企业也很集中,这就更方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开展。

3.2师资合作

师资合作指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翻译机构等在师资力量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聘请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的优秀专家、工程师、译员等作为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通过面授、电话、网络等沟通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校外指导。还可以聘请一些翻译方面的专家直接给学生上课、开办讲座等。比如,信阳木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有一位翻译经验丰富、翻译能力很强的专家,多次在“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和“英语世界杯”竞赛中获奖,我们可以邀请他来给我们的学生上课或者定期来做讲座。在讲课中,他们会把自己做翻译的亲身体验、积累的经验还有灵活处理各种紧急状况的方法一一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使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一些专业上的应对技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弥补我院翻译专业双师型导师的不足。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赞助高校教师进修培训,使其了解翻译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掌握先进的翻译技术和软件,为该企业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在探索初期,学院可以和本地的一些企事业单位或翻译机构建立师资上的合作关系,等时机成熟,再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

3.3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

先进的翻译实验室能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对翻译教学活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学院的翻译专业只有一个同声传译实验室,一次只能容纳40人。随着翻译专业学生的增多,一个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独立学院一般没有省级或国家级的资金资助,若要全部靠自己的财力来建设所有的教学实验室或购买教学设备,压力是很大的。因此,学院可以和有意向的企业或翻译机构采取双方共同管理的方式,探讨共建翻译实验室。这样,不仅能缓解学院的经济压力,还可以获得企业丰富的教学资源、翻译软件和设备。

由于翻译专业的实践性,光靠课堂上的理论和技巧讲授是不够的,翻译能力的提高更多的还是得靠翻译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实习基地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便于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翻译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建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实现校企之间的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储备翻译人才,降低翻译成本。共建实习基地是企业和高校合作的重要形式,实习基地的建设应本着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翻译环境而不能流于形式,同时还应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内一些高校的做法。比如,北外高翻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合作,建立翻译实习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4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

除以上三种形式之外,校企之间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方式进行合作。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或翻译公司可以和当地的高校合作,给予其资金赞助,共同开展翻译竞赛,设立翻译奖学金、助学金等,用来奖励那些有潜力的翻译人才或优秀的学生,使其完成学业。通过这种形式,企业既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翻译人才为其所用,还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提升公关形象。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在北京语言大学设立了“中译奖学金”,北京君策天马翻译有限公司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了“策马奖助学金”等,这些都是成功的范例,我们可以借鉴。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口笔译翻译竞赛,学生们对翻译的热情是很高的。我们可以尝试和信阳的一些企业或翻译机构洽谈此方面的合作。

学院可以和一些翻译出版社、翻译协会、翻译公司、科研机构签订协议,开展长期、中期或短期的合作,包括共建翻译研究所,共同开发翻译软件,共同承担翻译培训项目,乃至包括邀请这些单位的资深专家、学者共同编写教材、建设翻译语料库等。项目合作便于高校和企业之间互补优势、互相渗透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真正结合。项目合作还可以延伸到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基于学院目前的定位、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高级别、重点类的翻译方面的研究课题很难获批,若能找到有意向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应用研究,将会大大增加我们教师成功获批大型研究课题的机率,从而丰富学院的项目资源,对学院的转型发展和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也会起到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得当,则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若实施不当,则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因此,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好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科研和就业融为一体便成了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由于学院翻译专业的校企合作正处在筹划阶段,本文抛砖引玉,就校企合作可行性的几种形式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将来校企之间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霞,王东.美、英、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尹金金.德、美、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历史视角与特征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3]刘彩琴,刘庆华,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方凡泉、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平洪会见我司高管,共叙合作蓝图[EB/OL].http://www.cemachina.com/news_ content.asp?id=4333.

责任编辑:富春凯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45

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项目:2014年度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校级课题重点项目“华锐学院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最终成果(编号:2014zd01)

作者简介:梁法丽(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3-0107-02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校企合作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军队采购中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模式探析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