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

2016-02-06 06:42周宏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东肇庆526020whj739zh163com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周宏菊,何 振(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东 肇庆 526020,whj739zh@163.com)



论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

周宏菊,何振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东肇庆526020,whj739zh@163.com)

〔摘要〕分析了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培育理念:重“诊断护理”,轻“启德铭善”;培育课程:重“形式宣讲”,轻“真功实效”;效果评价: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察”。探讨了针对这一现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职业教育的融合具有时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思政课堂,教材“脱胎换骨”,教学时段“腾笼换鸟”;课外活动,营造浓郁“职业气息”,全天候“渲染熏陶”;社会实践,突出“职业体验”,强化“医德认同”。

〔关键词〕医患关系;人文医学;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立项课题“医类高职生执业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特色改体系融合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DGZ14 Y161)的研究成果之一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绝非旦夕间可达成,医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对医德的形成更是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为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医学生,是我国未来医护人员队伍的重要来源,相比较于本科医学生而言,就业更直接面向医疗第一线,因此其职业素养的形成对我国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形成更具重要意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新形势下“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新诉求,也必须“有所作为”“精准发力”,适时衍伸教学“触角”,探索构建“思政课堂讲‘职’、思政课外熏‘职’、思政实践炼‘职’”的医学生新型“三维”职业素养养成体系。

1 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医本仁术,德乃医本。然而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在“能力本位”思想的指引下,尚未真正树立起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三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过于注重“医术至上”“一时就业”,轻视学生“人本情怀”“终极素养”等问题,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不容乐观[1]。

1.1培育理念:重“诊断护理”,轻“启德铭善”

医者仁心。好的医生应既是妙手回春的“工程师”,也是悲天怜悯的“艺术家”,除了客观的诊治和护理之外,还应常怀一颗对他人血肉之躯的“仁爱之心”,包括关切的问候、真挚的祝福、温馨的交流等。

然而,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教学学制短,在办学思路上多遵循生物医学模式,即以“专业至上主义”为引导,突出“专业讲授”和“器物诊断及操作”,只注重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强调对注射、采血、麻醉等娴熟医疗技能的掌握,却忽视对与患者相关联的心情康复、心理关怀、情绪管理等综合诊断因素的关注;只注重病人具体疾病的诊治,而忽视对影响病人的环境、社会、心理等制约因素的分析。这种冰冷的“专业至上主义”,容易导致培养的医护人员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只见“仪器”,难见病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慢待病人,贻误治疗的情况产生。当越来越多的疾病都可通过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来解决时,医学生却离患者的“心灵期许”越来越远。

1.2培育课程:重“形式宣讲”,轻“真功实效”

医德模块课程和行动体系是培育医学生职业素养的“两大渠道”。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医德模块课程和行动体系,还存在“头重脚轻”“口号宣讲”“范围狭窄”“结果至上”等先天不足的问题。

①课程安排“头重脚轻”。医学生的医德需经过系统的教育来养成。大一是医德萌芽期,大二是医德成长期,大三是医德社会化期。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较普遍的现象是过于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临床专业课程占了全部课程的90%左右,仅剩10%左右的医德教育课程[2],而且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二三年级“虎头蛇尾”,导致关键期医德的形成缺乏持续的冲撞力和塑造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医务岗位埋下了隐患。

②教育方式“口号宣讲”。德育贵在言传身教,言之为末,行之为本。然而部分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德教育“以言为本”“以行为末”。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淡化了免费义诊等医德教育活动的实践转化环节,学生没有真正进入患者及其家属或医者的角色体验,也缺乏情感体验,教师所讲的医德医规很难真正地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最终,医德教育“成为一种口号式宣传和政治强制式灌输”,从而失去其“内在的精神诱导性和感染力”。

③德育范畴“狭窄分化”。当前随着医学科技的专业化、精细化、交叉化,医德教育也逐渐呈现出“教育分化、教学分离与综合并存”的立体多维结构。然而现行的医学院校仍采用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欠合理,随意性很大。医德教育就只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供基础、临床等医学专业用)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专业用)“职业道德”等进行,像药剂专业、影像专业等就没有相应的具体的道德行为规范课程[3],医德教育局限于“职业道德”层面,而对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综合道德修养关注不足,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敬业态度、协作理念和岗位伦理未能协同发展。

1.3效果评价: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察”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医德教育的成效衡量应坚持“结果性”定性评价和“过程性”定量评价的结合。然而当下很多医学院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通常仅以理论课的考试分数来确定,没有把学生平时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在医院实习时医德医风表现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也没有通过现场模拟等形式完善学生自身的医德评价。导致学生仅注重医德理论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教育中没有起到激励和鞭挞的作用,失去医德教育评价本身的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在培育理念、培育课程、效果评价上,均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搭建“精修文理、大悲恻隐”的医德塑造平台。

2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宣部规定的高校“必选科目”,在高职院校均有开设,并占有一定的课时量。在当前针对医学生开设的职业素质类课程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强化“人文情怀”“启德铭善”教育,无疑是一条“省时”“省力”“专业”“高效”的可选之路。

2.1“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2.1.1有利于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当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着因为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不太感兴趣、效果欠佳的困境。①教材体系缺乏针对性,有脱离实际之嫌。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使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新的版本教材更加注重理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故编撰内容显得过于“高、大、上”“高度宏观、口号式、说教式”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而思政课上看小说、学外语、玩手机、唠闲嗑等“休闲式教学”现象也司空见惯。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有不能兼容其他学科之嫌。当下一般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思想教育,偏重的也主要是宏观层面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度认同,对与医学的融合、与职业的衔接则关注不足,往往出现“思政教育”与“医学教育”两张皮的相互脱节现象。

因此,如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职业教育,比如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学等内容,则犹如引入“活水”,既能减少不必要的职业素质类课程的开设,节约教学资源,又可改善沉闷的课堂氛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变得“平实、活泼而有趣”,学生也变得乐学、喜思、笃行,从而重新焕发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生机”和“魅力”。

2.2.2融合有利于锻造学生职业素质“真功夫”。

医学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讲授内容如果只停留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考试也更为侧重理论思维训练,教学内容的“矮化”与教学方法的“僵化”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培养,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基本知识的真正掌握,更谈不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如果高职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改革,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就可以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帮助医学生实现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顺利过渡,同时对其成才预期、发展定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而更容易胜任高素质岗位的需求。

2.2“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培育”的可行性

2.2.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设置相对集中,教学时间长,能“充盈”的满足融合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两门,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48学时,《概论》64学时,课时设置相较其他譬如《护理心理学》《护理道德》等人文选修课,时长较长。此外,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三下乡”“服务社区”等实践活动,也占有较大数量的学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做到融合职业教育,必然要调整授课内容,以医学素养的视角,重新设计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加以保证。而思政课的充足课时,可以为同职业教育的融合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2.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同“职业教育”是一致的,内容的粘合相对容易。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同“职业教育”的内容契合度较高,差别之处仅在于宏观理论叙事和微观岗位准则的差异。因此,如能从医学素养的视角,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讲授内容,使之更符合医护人员岗位需求,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说,内容的本质契合性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灵魂”保证。

3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路与途径

3.1“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培育”的思路

将“社会、心理和生物”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以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大悲恻隐、无私奉献”的高素质复合型医护人才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为指导思想,以“人文情怀”“启德铭善”“普救含灵之苦的伦理谨守”的培育为侧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大力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利用课堂讲授、课外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宣讲、渗透、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探索出一条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的新途径。

3.2“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通过改造课堂讲授、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优势互补、双向贯通、嫁接融合。

3.2.1思政课堂:教材“脱胎换骨”,教学时段“腾笼换鸟”。

第一,重新整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教材。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例,将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改造为“医学生大学生新适应”;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改造为“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与坚定”;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改造成“医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改造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及法律遵守”,系统的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护理法律法规。通过这样的内容改造,可以在不增加人文选修课的情况下,增加人文类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焕活力”。

第二,压缩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将留置出的课时段增加《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系列课程,帮助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面向实际、胜任岗位、服务患者、造福社会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成为恪守职业道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对患者、对社会全面尽责的人,增强医学生对人和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3.2.2课外活动:营造浓郁“职业气息”,全天候“渲染熏陶”。

第一,开展多样性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打造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载体。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口腔工艺技能操作比赛、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比赛、检验技术操作比赛、市场营销大赛、护士礼仪竞赛、中草药标本展等专业竞赛,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医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特点,营造富有职业特色、氛围高雅的医学院校文化气息。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此类“体验式”的职业竞赛,过程中学生自主认知、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自觉养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探索职业道德养成新途径。以附属医院、各教学、实习点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校史馆等德育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为行业纽带,针对各专业群特色,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实践环境和情景情境。开展以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为龙头的省、市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优秀医学生先进事迹展;发挥临床带教医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强化带动作用;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体现企业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担当等,使医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医德规范。

3.2.3社会实践:突出“职业体验”,强化“医德认同”。

第一,以社团活动为纽带,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实践中锤炼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校内志愿者活动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社团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功能,建设一支定期开展医疗卫生知识宣传、社区便民义诊等卫生公益活动的医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中唤起医学生对卫生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以服务社区为载体,通过服务社会等实践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接受“医德”教育。通过组织医疗卫生保健三进社区活动,组织“关爱妇女儿童健康”“爱眼日”“职业病防治”等相关主题的义诊,组织“关爱生命,共享健康”预防艾滋病、“非典”知识普及等青年志愿志健康宣传活动,有力推进社区医疗保健常识宣传活动的开展;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学雷锋活动日”,参加公民无偿献血活动;为鳏寡老人送医送药“社区帮扶”,参加防控“艾滋病”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文情怀”“启德铭善”。

〔参考文献〕

[1]张大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前沿,2013(10):127-128.

[2]马露,田宗远.人文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1(23):294.

[3]李勇强,潘舰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76-1178.

〔修回日期2015-12-03〕

〔编辑李丹霞〕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lon of Ideologlcal and Polltlcal Educatlon w lth Vocatlonal Quallty Cultlvatlon ln H lgher Vocatlonal Colleges

ZHOU Hongju,HE Zhen
(Ided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Zhaoqing Medical College,Zhaoqing 526020,China,E-mail:whj739zh@163.com)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ion of occuPational quality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_ ges.The cultivation concePt focused on the“diagnosis and care“while ignored the“carry forward virtues and de_ veloP goodness“.The cultivation course emPhasized on the“Preach form“,but ignored the“real effectiveness“. The evaluation emPhasized on the“theoretical examination“,but ignored the“Practical investigation“.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ve,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vocat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has ne_ cessity and Possibility.Simultaneously,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aths of educational integration:one Path is in ide_ 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for“reborn“textbook and“vacating cage to change bird“in teaching time;another Path is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creating a strong“Professional atmosPhere“with all-day“render and edify“;the third Path is in social Practice for highlighting“Professional exPerience“and enhancing“ethics identity“.

Key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Humanistic Medicin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ccu_ Pational Educationbook=66,ebook=68医德关乎公众健康与生命,正如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然而近年来类似于医护人员因缺乏职业素养酿成事故的新闻,却频现报端,招致全民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审视、批判及对“普救含灵之苦”“伦理谨守”的焦急期许。

〔收稿日期2015-11-03〕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65(2016)01-0065-04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